新華網 正文
吸水的海綿城市能否不再上演“城中看海”
2018-08-07 08:59:35 來源: 科技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今年夏天,全國多地被高溫和暴雨交替襲擊,很多人相繼遭遇了在路上被“烤焦”,在城中“看海”的經歷。

  甚至,在大馬路上游泳也並非個例。不過,針對“城中看海”,我國目前已有65個“海綿城市”試點項目啟動建設,“海綿城市”能給雨季中的城市帶來什麼影響?

  8月4日,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劉波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海綿城市是對現有的排水係統改造優化,通過建立和完善城市“海綿體”分散雨水徑流,強化對城市徑流雨水的排放控制和管理,達到約75%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城市“海綿體”包括綠地、綠色屋頂、雨水花園、可滲透路面等城市基礎配套設施,也包括城市內部現有的河、湖、水庫等自然或人工濕地,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從而實現源頭處理,最後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有效地減輕城市給排水係統的負擔,緩解城市內澇壓力,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雨水“留得住、用得好、送得走”。

  今年7月23日,受颱風“安比”影響,天津大部分區域出現暴雨天氣、局部大暴雨。此時海綿城市的效果顯現了出來。由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共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內,各雨水泵站排水順暢,路網通行順暢,路面未出現大范圍積水。

  劉波説,目前來看,海綿城市建設在小范圍內已取得成效,除天津生態外,常德、西安、武漢等試點在海綿城市建設後,雨水徑流得到明顯控制,黑臭水體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對區域小環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位于西安西鹹新區的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項目,經海綿化改造,實現了降雨量小于15.6毫米校園內部無雨水直接外排;雨水收集回用有效節約水資源,構建的潛流濕地保障水係水質,綜合實現校園內生態、環境、景觀的多重效益等。

  天津生態城也制定了一套生態城市指標體係,提出22項控制性指標和4項引導性指標。如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大于50%、區內地表水環境品質達到Ⅳ類水質、自然濕地凈損失為零、綠色建築100%等。《長沙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大綱》則規劃至2020年,建成區20%的面積達到將3/4的降水就地消納和利用目標等。

  “但是由于城市硬化面積太大、海綿城市建設不夠充分,我們的城市依然面臨著比自然狀態下更大內澇和洪水風險。因此,還需不斷加強海綿城市的建設。”劉波説。

  目前,巴西、美國等國都在建設“生態城市”,劉波表示,新西蘭、日本、南非等地的生態城市建設對我國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記者 李禾)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珠峰後花園吉隆溝 一景看四季
珠峰後花園吉隆溝 一景看四季
甘肅森林武警“三伏天”實戰滅火救援演練
甘肅森林武警“三伏天”實戰滅火救援演練
國家一級文物“何尊”亮相蓉城
國家一級文物“何尊”亮相蓉城
揭秘微商化粧品“黑色代購”産業鏈
揭秘微商化粧品“黑色代購”産業鏈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323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