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郭晉龍:登上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的 鐵路工人
2018-07-30 07:43:03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30年前因為修不好設備被車間主任踢屁股的年輕電工,30年後成為登上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的首位鐵路工人。從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電工成長為發明無數的“土專家”,郭晉龍説:“只有不斷地學習,在學中幹、在幹中學,擁有知識和技能,咱們工人才更有力量。”

  呼和浩特鐵路局焊軌段的高級工程師郭晉龍在單位年輕工人們的眼中是“偶像”一般的存在。“有啥問題找郭師傅一準能解決,有時候郭師傅看一遍就能找出故障在哪。”

  在焊軌車間內,100米長的鋼軌緩緩地通過鋼軌焊縫雙頻正火設備,被焊接成500米的長鋼軌。郭晉龍站在設備旁,死死盯著逐漸變紅的焊接點。“剛才焊點的溫度有700多度,現在這樣的狀態大概是900多度。”他根據焊接點顏色的變化説出溫度的變化,和身後儀表上所顯示的溫度區間幾乎完全一致。

  “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焊接點加熱時的溫度情況會有不同,要多觀察才能有自己的判斷,有了自己的判斷才能改良和創新。”郭晉龍對才上崗幾個月的年輕工人詳細講解著。

  這套鋼軌焊接設備正是郭晉龍在不斷觀察和琢磨之後發明的,解決了鋼軌焊接品質不穩定的問題,不僅用于鋼軌焊接,還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模具熱處理等行業。2011年1月,“鋼軌焊縫雙頻正火設備及工藝”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郭晉龍成為第一位登上國家科技最高領獎臺的鐵路工人。

  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郭晉龍並沒有滿足于此,近年來他又投身焊軌領域中另一技術難關的攻克,開始研究電壓變化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焊軌品質。

  每個新發明都是一次從頭再來,對于當時年近60歲的郭晉龍來説,這次“從頭再來”更為艱難。只有初中學歷的他為了學習國外的技術資料,又一次開始學英語。郭晉龍説:“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開始學英語了,年紀大了後是一邊學一邊忘,忘了再接著學。”

  遇到自己翻譯不出來的內容,他就根據資料介紹進行實驗,通過實驗論證推斷。記不住又長又難的專業術語,他發明瞭許多符號來代表。“我這是‘老工人英語速成法’,為自己找到了快速讀懂國外資料的小竅門。”郭晉龍樂呵呵地説。

  從頭開始學英語,重新構建理論體係,從零開始組裝設備,郭晉龍在他60歲的時候終于研制成功了中頻逆變直流鋼軌焊接機。2017年,焊接機焊接的鋼軌第一次接受品質檢驗,1噸重的鐵錘從5.2米高處落下,重重地砸到鋼軌上,受力的鋼軌彈了起來,又完好無損地落地。鐵錘落下三次,鋼軌毫無損傷,在一旁握緊拳頭觀察的郭晉龍紅了眼眶,他激動地説:“檢驗中受得住一錘就算合格,我們的鋼軌承受了三錘。”

  郭晉龍常説:“好工人就應該像淬火軌,耐磨,堅硬。”靠著一股鑽研技術不服輸的勁頭,他研發的項目有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多項技術在國內10余家企業的30多條生産線推廣應用,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

  在別人看來,獲得了國家大獎又有那麼多發明專利,郭晉龍應該知足了。然而在他心裏,還有著一股“不服氣”。

  2017年10月,郭晉龍帶著中頻逆變直流鋼軌焊接機赴上海參加鐵路裝備展,設備贏得了國外專家的好評。“雖然外國人對我們的設備豎起大拇指,但我們還是心虛,因為有些技術還要依賴國外,想起這個就覺得不服氣。”

  不服氣的郭晉龍在2018年初退休返聘之後,加入了呼和浩特鐵路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他已不滿足于改良設備,開始幫助年輕工人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常有年輕人找他請教技術創新的問題,電話和微信成了郭晉龍新的工作場。他經常通過視頻為各地的年輕工人答疑解惑,有時候還會把自己處理故障的過程拍成視頻傳給大家。遇到在視頻中説不清楚的情況,他會主動説:“我去你那裏一趟吧,咱們面對面看看怎麼解決。”

  “我們的年輕工人都有技術,但是發現創新點的敏銳度還不夠,我現在用自己的經驗幫他們打破創新的壁壘,希望未來的焊軌設備中能有更多的中國制造。”郭晉龍説。(記者 魏婧宇)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福建:重拳打擊違法採砂用海行為
福建:重拳打擊違法採砂用海行為
活躍在中國最高鄉的投遞員
活躍在中國最高鄉的投遞員
連續奮戰16天 寶成鐵路順利搶通
連續奮戰16天 寶成鐵路順利搶通
“90後”女村支書“美麗”的故鄉情結
“90後”女村支書“美麗”的故鄉情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19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