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君住長江頭 不再砍樹木
2018-07-24 09:56:18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上圖為普達措國家公園洛茸村一景(7月18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20年前,新華社曾播發《長江上游仍在砍樹》,披露四川宜賓以上的長江三大幹支流中,金沙江、大渡河兩岸的森林所剩無幾,雅礱江流域的森林也遭嚴重破壞。這直接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滑坡塌方不斷,一江清水變成“黃河”。當年,在國家有關部門主導下,長江上游地區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啟動。

  20年後,曾“砍樹成風”的長江上游一些地區怎麼樣了?是否還能聽到“光頭強”式的伐木聲?

  雲南麗江是長江上游的綠色堡壘。“江流到此成逆轉,奔入中原壯大觀”,描寫的就是麗江石鼓鎮的“長江第一灣”,這也是記者此次長江之行的起點。作為萬里長江的上游江段,金沙江奔騰而下,陡然在這裏轉了個接近180度的大彎,被環繞的是一片倔強挺進的山林。放眼望去,沿江百裏柳林鬱鬱蔥蔥,一直向前延伸,最後拐進另一座山林。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現在群眾早已放下斧頭,拿起鋤頭。”麗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文銀説。從1998年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以來,全市森林覆蓋率已由40%增至70%。由于森林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生物多樣性大增,當地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銳減,滇金絲猴的數量增長了一倍,鳥類數量則增加三倍。

  數字是抽象的。記者來到滇西北最大的林區魯甸鄉,這裏擁有世界自然遺産“三江並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魯甸鄉是有名的“砍樹鄉”,男女老少齊上陣,270輛運輸卡車、幾千頭犏牛直指原始森林。當地老農回憶説,那時常見金沙江邊碼頭的圍欄一放,大圓木便滾落水中順江而下,由“趕漂人”押運,廉價賣到下遊地區。

  不讓砍樹,怎麼轉型?金沙江地區禁伐後,魯甸鄉大力發展起中藥材産業。歷經20年,這個鄉已成為雲南白藥的重要種植基地,當地90%農戶成為“藥農”,種植規模達到6萬畝。和國海等種植大戶告訴記者,魯甸鄉開創了我國種印度木香和“北參南移”的先河,也是全國最大的名貴藥材滇重樓的種植基地。如今,《中藥大辭典》入典藥物種類的35%在這裏都有種植。

  “過去是森工企業帶動農民砍樹,現在是中藥材企業帶動農民發展。”當地藥材産業帶頭人和雲説,魯甸鄉的轉型,得益于龍頭企業的帶動。麗江雲鑫公司近些年投入5600萬元,以保護價收購方式扶持上百個貧困戶,帶動全鄉種植滇重樓1500畝,産值可達4.5億元。如今,被扶持農戶中已有高志軍等三人年收入破百萬,成為新的龍頭帶動戶。

  從家家砍樹到種植中藥材,森林覆蓋率由40%到80%,魯甸鄉的蛻變是“生態長江”建設的一個縮影。

  麗江市林業部門負責人表示,20年植樹護綠和新産業培育,麗江已實現木材生産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森林資源從恢復性增長向品質提升轉變。當年國有林業的職工除分流外,大部分就地轉換身份,由“砍樹人”轉為“種樹人”。如今,全市林木蓄積量凈增650萬立方米,價值33億元,超過多年來天然林保護的投入。

  “生態環境改善了,旅遊業也獲得了大發展。”麗江市長鄭藝説,2017年全市旅遊人數突破4000萬,同比增長20%以上,旅遊綜合收入超過800億元,全市每人平均達到2000元。旅遊業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當地特色農業和文化産業的發展。

  記者在麗江古城觀看《納西創世紀》5DVR專題片,從神靈開天辟地到人與自然的衝突,再到和解與融合,整個故事令人敬畏。隨行的麗江納西族老人説,人與自然就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種樹護綠曾是納西族人的信仰,祖先們要砍一棵樹,都會祭拜神靈。(記者 宋振遠 向家瑩)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相關新聞
  • [長江日記]願滇池清如許
    昆明氣候宜人,又稱春城,這樣的美譽多少沾了滇池的光。但您可能不知道,滇池曾是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常年在這裏打撈垃圾的李雲麗最有發言權。
    2018-07-23 13:15:53
  •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雲南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抓住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關鍵所在,為實現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明確了思想指引。
    2018-07-23 10:11:17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産下龍鳳胎
野外引種大熊貓“草草”産下龍鳳胎
成都上空出現日暈
成都上空出現日暈
西藏阿裏舉行賽馬競技大賽
西藏阿裏舉行賽馬競技大賽
杭州:免費涼茶攤 接力堅守41年
杭州:免費涼茶攤 接力堅守41年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31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