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長居深山幾百年 如今迎來新生活——廣西“土瑤”群眾脫貧一線見聞
2018-07-07 10:59:4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寧7月7日電 題:長居深山幾百年 如今迎來新生活——廣西“土瑤”群眾脫貧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吳小康、曹祎銘

  在湘、桂、粵三省交界的大桂山脈中,生活著中國唯一的“土瑤”——瑤族的一個獨特支係。700多年前,“土瑤”群眾的祖先遷居廣西賀州市,目前“土瑤”群眾只分布在當地平桂區鵝塘鎮、沙田鎮的6個行政村,共有群眾8500名。

  長居深山、生活艱難,這是“土瑤”群眾的生存狀態。據當地扶貧部門統計,6個村的整體貧困發生率超過50%。目前當地黨委、政府通過改善基礎設施、産業扶持等舉措,幫助“土瑤”群眾穩定脫貧。

  “我每天能掙100元錢,我妻子也在這裏幹活,收入和我一樣!”54歲的盤轉青臉上沾滿草灰,柴刀別在腰間。記者日前遇到他時,他正和幾十個村民忙著清理山上的雜草、灌木叢。盤轉青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告訴記者,有人承包了這片山坡,計劃栽種茶樹。

  盤轉青所在的沙田鎮新民村屬于“土瑤”聚居村。從鎮上出發,車子在彎曲的山路上行駛了近一個小時才抵達。“他們長期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大山裏土地稀少、資源匱乏,生活水準長期處于低水準。”沙田鎮文化站站長蔣仕寬説。

  新民村馬窩小學的教室是一排平房,學校操場也是新建的。教師盤道養説,學校設施均由政府投資興建,孩子們受教育的條件明顯改善。

  新民村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外地投資。村裏的300畝茶園因管理不到位,幾乎沒帶來任何收入。經協商,村民們決定將茶園轉租給外地客商何仕超。新茶上市後,因品質較好,何仕超決定擴大種植。何仕超算了一筆賬:茶園每年的採茶期為8個月,僅採茶、田間管理等用工就要100多人,每畝地一年的勞務成本大約1萬元,全年茶園僅支付工資就達300萬元。

  當地黨委、政府瞄準出行難、住房難、飲水難等“短板”精準施策,積極幫助“土瑤”群眾脫貧。

  跟以往相比,“土瑤”聚居區的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平桂區扶貧辦副主任陳樹介紹,平桂區“十二五”以來共投入近億元資金,逐步改善當地的道路、飲水、供電等條件,目前通往6個“土瑤”行政村村委所在地的道路已全部硬化。

  住房是令“土瑤”群眾頭疼的問題。山區裏平地少,群眾大多在山腳或山腰搭建木房,一些群眾甚至住在茅草屋裏。為幫助他們改善住房條件,從2013年以來,平桂區以每戶5萬元的補助標準推進危舊房改造,至今“土瑤”聚居區的茅草房已不見蹤影。

  針對“土瑤”群眾居住分散、生活環境惡劣,當地還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陳樹介紹,已有部分“土瑤”群眾搬遷到新的安置區生活,此外還有315戶1924人被列入易地扶貧搬遷對象。

  “我們給搬遷群眾開展免費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確保能搬得出、穩得住。”陳樹説,接下來還要進一步增強“土瑤”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同時繼續加大教育扶貧力度,讓更多的“土瑤”兒童接受良好教育,從而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華盛頓民俗節上演疊羅漢
華盛頓民俗節上演疊羅漢
哺育
哺育
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俯瞰夏日西湖
俯瞰夏日西湖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309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