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錢江源到杭州灣:一場關于協調發展的“對話”
2018-07-02 09:01:4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山一海,一西一東,如何消除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落差? 從錢江源到杭州灣:一場關于協調發展的“對話”

  山與海、東與西之間存在資源稟賦差異,先發優勢和後發優勢的區別,關鍵在于因地制宜

  上下遊之間不是簡單的産業轉移,而是互補與共構,比如研發在余杭,生産在柯城,就是一種産業共構的模式;當然,也可以研發在柯城,生産在余杭,比如余杭缺乏、但柯城有基礎的新材料産業

  錢塘江,浙江省第一大河,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錢塘江上游,自浙江省衢州市流出。衢州是浙西生態屏障,生態環境優美。長三角唯一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就在衢州市開化縣境內。但衢州,也是浙江省發展相對落後地區之一。

  錢塘江下遊,出杭州灣匯入東海。這裏經濟發達,環杭州灣經濟區是浙江省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環。浙江省大灣區建設的目標是,灣區經濟總量到2022年超過6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浙江。

  一山一海(“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區和舟山海島為主的欠發達地區,“海”主要指沿海發達地區),一西一東,如何消除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落差?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提出面向未來要進一步發揮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八八戰略”。而進一步發揮山海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是“八八戰略”的內容之一。

  我住錢江頭,你住錢江尾,兩家共飲一江水。上游想對下遊説些什麼?下遊又想對上游説些什麼?

  初夏時節,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化東西部協作扶貧的新時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圍繞協調發展的話題,沿錢江源一路而下,直到下遊環杭州灣的寧波、嘉興、舟山等地,記錄了一場山呼海應、攜手共贏的“隔空對話”。

  話題一:生態守護 永遠不能讓“守綠者”吃虧

  “對那些犧牲發展速度而長期守護一江清水的上游,我們要有感恩之情。通過山海協作對這些地區進行反哺,是協調發展的大局需要。”

  “嚴禁亂砍濫伐”“垃圾實行源頭分類、減量處理”“履行河道、村道保潔責任”……開化縣音坑鄉下淤村的《村規民約》中,生態衛生家園建設被作為專門一章寫入其中。

  下淤村地處馬金溪畔,溪水自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蓮花尖而下匯入,成就了這一錢塘江上游的主要河段。

  當了17年村黨支部書記的葉志廷清楚地記得,自己剛上任時,建築市場火爆,馬金溪河砂又好,不少外地人到這裏採砂。

  看到河道生態一點點惡化,葉志廷帶著村兩委決定廢止村裏以前簽的採砂協議,為此還和對方對簿公堂。最後,下淤村輸了官司,但村集體出錢補償,艱難終止了河道採砂。

  “當年沒想那麼遠,只是覺得我們生長在這裏,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資源毀了。”葉志廷説,“現在我想告訴下遊的人們,請他們放心,這片綠,我們會永遠守下去,而且守來了人氣,守出了産業”。

  生態的改善,帶動了下淤村農旅産業的興旺。葉志廷上任時全村每人平均收入兩三千元、村集體負債;去年每人平均收入2.45萬元、集體積累超過600萬元。

  長期做規劃工作的音坑鄉幹部沈茂仲説,隨著“河長制”“巡河隊”制度不斷完善,自己兒時記憶中的電魚、毒魚現象已銷聲匿跡。縣環保部門監測數據顯示,開化出境水近百分之百達到一類、二類。

  下遊的人,是如何看待上游“守綠者”們呢?

  在杭州灣北岸的嘉興市嘉善縣,長期在工業經濟部門工作的退休幹部顧富林,對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有切身體會:“我們這裏主要是河道水,且絕大部分是過境水。上游水質如何,直接關乎這裏的水環境品質。對那些犧牲發展速度而長期守護一江清水的上游,我們要有感恩之情。通過山海協作對這些地區進行反哺,是協調發展的大局需要。”

  “永遠不能讓守綠者吃虧。”寧波奉化區滕頭村黨委書記傅平均説,山與海、東與西之間存在資源稟賦差異,先發優勢和後發優勢的區別,關鍵在于因地制宜。“滕頭村每人平均純收入6.35萬元,還獲得過聯合國評定的環境保護類榮譽。我想把滕頭村的綠色生態産業發展經驗送給上游,希望他們宜農則農,宜遊則遊,走出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舟山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翼表示了相同的觀點,他想對上游地區説,區域協調發展中無論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找到適合自身的路徑。

  話題二:産業嫁接 上下遊是互補與共構

  寧波地處錢塘江下遊,經濟外向度高、體量大,有港口資源優勢,但發展受到土地指標限制,而衢州等浙西欠發達地區,可以發揮土地資源優勢,解決東部發展中土地空間的限制

  馬金溪在常山縣匯入常山港,流至衢州市區、龍遊縣後被稱作衢江。

  衢州市柯城區同錢塘江下遊的余杭是山海協作對口地區。兩地的山海協作産業園規劃總面積6.42平方公里,園區主導産業定位是功能性新材料産業、智能制造産業、環保科技産業等。

  園區管委會主任黃宏瞻兼柯城區委常委、副區長,他説,余杭經濟發達,但産業空間不足;柯城則有比較充足的土地要素資源,可以承接余杭的産業。

  “但在我看來,上下遊之間不是簡單的産業轉移,而是互補與共構,比如研發在余杭,生産在柯城,就是一種産業共構的模式;當然,也可以研發在柯城,生産在余杭,比如余杭缺乏、但柯城有基礎的新材料産業。”黃宏瞻説,“現在看是高地和低地,但最終結果一定是高地和高地,攜手共贏。”

  在龍遊縣同寧波鎮海結對的山海協作産業園,園區辦公室主任張峰説,目前園區內尚沒有從鎮海轉移過來的産業。主要原因是鎮海産業或出口外銷居多,或是石化工業,這種産業的特殊性和龍遊結合度不高。龍遊作為錢塘江上游,在環保要求上更高。

  目前,龍遊與鎮海的合作方式是共同招商,鎮海拿出項目資訊庫與龍遊共用。前不久,有個新型材料項目原本擬在鎮海落戶,後來就選在了龍遊。

  對于産業方面的協同,下遊的地區又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寧波市經濟合作與投資促進局副局長葉文濤認為,上下遊需要資源互補。寧波地處錢塘江下遊,經濟外向度高、體量大,有港口資源優勢,但發展受到土地指標限制,而衢州等浙西欠發達地區,可以發揮土地資源優勢,解決東部發展中土地空間的限制。

  “幾年前,寧波投入上百億元,在衢州三個區縣都設立了産業園,大批制造業企業落戶衢州,衢州給我們解決了18萬畝土地指標。”葉文濤説,通過土地指標的騰挪,衢州為寧波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有了寧波注入的資金,當地産業迅速崛起,解決了勞動力就業等問題。

  話題三:造血能力 欠發達地區需變新的經濟增長點

  衢州不少地方發展農村電商、民宿,但苦于缺乏創意宣傳,有時叫好不叫座,下遊地區要把先進的經營理念和行銷方式帶過去,幫助上游一起策劃推進

  開化縣村頭鎮大黃山村茂林修竹,風景秀麗,村裏的鉛鋅礦關停了,多年前村口堆著的被砍伐下來的木頭不見了,現在代以之竹海旅遊、茶葉銷售等生態農旅融合的産業,但村裏仍有些冷清,造血能力的形成遇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

  在村中心廣場上,《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見到了村民王彩媛。據她介紹,村裏開了兩三戶農家樂,但客人較少。“現在很閒,沒什麼事情可做,希望發達地區能有人幫我們吆喝一下大黃山村的美景、茶葉,讓大城市裏的人知道。”

  龍遊縣詹家鎮浦山村早年同寧波奉化、杭州蕭山等地對口協作後,獲得了包括村小學、道路等基礎設施改造資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變。不過,村黨支部書記雷土榮不再滿足于眼下,而是想辦法打造發展內生動力。

  2017年,村裏在荒山上整理出220畝土地,在浙江省林科院幫助下,採取“公司+集體+農戶”的方式種植美國薄皮核桃。樹栽下後,今年沒有急著摘果,而是立足于保苗,讓根長實。他測算過,四年後,這220畝地差不多有150萬元收入。

  “從去年開始,我們加大村集體創收力度,我想向幫助過我們的下遊發達地區説,浦山村不能總靠向人家要錢過日子!”雷土榮説。村裏還把土地流轉給了附近的龍遊花海、姑蔑城生態園項目,村民可以到這些景區就業。

  如何提升欠發達地區的造血能力,也是下遊一直考慮的事。

  “再好的風景也需要策劃包裝。”寧波市經濟合作與投資促進局投資合作二處處長史克清説,衢州不少地方發展農村電商、民宿,但苦于缺乏創意宣傳,有時叫好不叫座,下遊地區要把先進的經營理念和行銷方式帶過去,幫助上游一起策劃推進。

  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9年居全球第一,現在一天的貨物吞吐量就超過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一年的貨物吞吐量。

  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蔣偉説,海河聯運或能從更大空間提高欠發達地區的造血能力。浙江省海港集團成立內河公司,投資參與龍遊內河碼頭建設,將會有效拉動當地經濟。

  “另外,高速公路集裝箱卡車擁堵、污染大,海鐵聯運能緩解道路壓力、降低成本,也是重要增長極。”蔣偉説。寧波舟山港去年完成集裝箱海鐵聯運4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0%,主要以浙江省內業務為主,而省內業務大部分來自浙江中西部。

  曾在衢州“無水港”擔任過總經理的寧波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幹部勵進也認為,無水港正給上游帶來機會。多年前,寧波港就與衢州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設“無水港”,把寧波海港口岸功能內移,與寧波港實現海運直通關。2017年衢州通過實施海鐵聯運,就實現了140萬元盈利。(記者李亞彪、魏董華、黃筱)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塞上湖城 重構“城市之肺”
塞上湖城 重構“城市之肺”
霧裏看花
霧裏看花
青島:海水浴場享清涼
青島:海水浴場享清涼
全國鐵路暑運拉開帷幕
全國鐵路暑運拉開帷幕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06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