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雜交小麥研發正領跑
2018-06-27 07:42:32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專家實地觀摩雜交小麥長勢。

  中國的雜交水稻享譽世界。那麼,中國的雜交小麥進展如何?夏收季節,記者在天津市武清區採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主辦的雜交小麥示范觀摩與産業化研討會,看到大片的雜交小麥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以及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北京市等有關部門領導和來自京津冀區域的小麥種植大戶等150余人參加觀摩活動。

  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昌平介紹説,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雜交小麥就備受世界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和關注,跨國公司及國外研究機構紛紛投入巨資開展雜交小麥研發。長期以來,由于不育係難以繁殖和恢復困難、雜交種生産不穩定和化學藥劑污染等問題難以解決,小麥至今尚未實現雜交種大面積應用,已成為世界性科學難題。

  從1992年起,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率先發現了小麥光溫敏雄性不育現象和材料,歷時20余年堅持自主創新,創制出了一批增産20%以上的強優勢雜交小麥新組合,在國際上率先創立了“中國二係雜交小麥技術體係”,很好解決了困擾國際小麥界長達60多年的科學難題和技術瓶頸。

  趙昌平説,中國二係雜交小麥技術體係具有完全獨立自主智慧財産權,其整體研發水準和應用速度領跑國際雜交小麥領域。近年來,陸續審定了京麥6號、京麥7號、京麥8號、京麥9號、京麥11、京麥179、京麥21等一批豐産穩産性好、抗旱節水能力突出的節水高效雜交小麥品種。例如,第二代超高産型新品種京麥9號,在河北唐山最高畝産達到739公斤,創造了高産紀錄,抗鹽鹼雜交小麥品種京麥6號,在京津冀環渤海鹽鹼地多點實收平均畝産達500公斤以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發團隊還積極探索全産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在國際上率先研發了雜交小麥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真正實現了雜交小麥的大面積應用。

  與會代表對京麥9號和京麥179大面積示范田進行了實地觀摩。現場技術負責人介紹説,在經受了2017年冬季嚴寒低溫至零下20℃、春季氣溫劇烈波動、全生育期幾乎無有效降雨等各種不利條件的考驗後,京麥9號表現出耐晚播、抗旱、抗寒、抗倒等綜合優勢,種植戶交口稱讚。

  農業農村部種子局局長張延秋表示,北京農科院應用二係法技術途徑率先實現了雜交小麥的突破,並率先應用于生産,為我國民族種業樹立了自主創新、引領現代高端種業發展的榜樣。農業農村部將加大支援雜交小麥走向生産,大力發展雜交小麥種業。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黨委書記高華説,雜交小麥團隊扎扎實實探索雜交小麥科學問題,開辟了我國雜交小麥的新紀元。高華勉勵雜交小麥團隊加速我國現代種業轉型升級,再造主糧作物雜交化“中國制造”新樣板。

  實踐證實,雜交小麥在豐産、節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綜合優勢明顯,與常規小麥相比,可增産20%以上,節水30%-50%,用種量減少30%以上,有望加速推動我國北部冬麥區小麥品種的升級換代。2017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推廣雜交小麥20余萬畝。到2020年,力爭推廣面積達到100萬畝。

  專家預測,如果雜交小麥推廣應用達到雜交水稻同等水準,我國每年可新增小麥100億公斤,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意義重大。(記者 蔣建科 文/圖)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新聞
  • 我國雜交小麥豐産優勢明顯 比常規小麥增産20%
    實踐證實,雜交小麥在豐産、節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綜合優勢明顯,與常規小麥相比,可增産20%以上,節水30%—50%,用種量減少30%以上,有望加速推動我國北部冬麥區小麥品種的升級換代。
    2018-06-26 07:14:15
  • 中國二係雜交小麥大規模推廣應用 可增産20%以上
    中國二係雜交小麥作為我國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正快速走向大面積生産。去年,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創制的京麥係列雜交小麥開始大規模推廣應用。這是中國雜交小麥人50多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夢想。
    2018-06-12 10:26:01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夏日荷趣
夏日荷趣
黃河壺口瀑布現半清半濁景觀
黃河壺口瀑布現半清半濁景觀
緬甸銷毀毒品紀念國際禁毒日
緬甸銷毀毒品紀念國際禁毒日
福建東山舉辦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
福建東山舉辦海峽兩岸關帝文化旅遊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30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