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執一事,終一世——記高原鐵路“探路者”劉爭平
2018-06-13 15:53: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時代奮鬥者·圖文互動)(1)執一事,終一世——記高原鐵路“探路者”劉爭平

  劉爭平工作照(2013年8月12日攝)。一生執著于一條線——青藏鐵路,專注于一件事——研究凍土,這就是劉爭平!劉爭平今年47歲,1993年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後到蘭州工作,成為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人員,從此與鐵路結緣。新華社發

  新華社拉薩6月13日電(記者張京品、王軍)一生執著于一條線——青藏鐵路,專注于一件事——研究凍土,這就是劉爭平!

  劉爭平今年47歲,1993年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後到蘭州工作,成為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人員,從此與鐵路結緣。

  青藏鐵路是新世紀國家重點工程。2000年,劉爭平走上高原,成為青藏鐵路的“探路者”。

  困擾青藏鐵路建設最大技術難題是高原凍土。“凍土是含有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受工程的影響,極易産生融化下沉。”劉爭平説,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要穿越連續多年凍土區550公里。如何保證修建中凍土不融沉、路基保持穩定,被西方鐵路界認為是“無法攻克的世界性難題”。

  從2000年到2001年,劉爭平和同事迎冰雪,蹚河水,戰黃沙,努力獲取準確的凍土數據。

  “最難受的是在五道梁兵站過夜,半夜經常被凍醒、缺氧憋醒,成宿成宿睡不著,有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但想著凍土研究事關青藏鐵路的建設,熬一熬,就堅持下來了。”劉爭平回憶。

  他的搭檔胡濤告訴記者,五道梁海拔約4700米,到五道梁的第二天,劉爭平在洗碗的時候就暈了過去,大家勸他下山“緩一緩”,但他堅持不下山。

  靠著這份堅持,劉爭平和他的團隊經過艱苦的現場調查,獲取了12萬組數據,組織完成了青藏鐵路沿線凍土區800多個地溫觀測孔的測試工作,繪制了國內首張1:200000大比例尺的《青藏鐵路凍土地溫分區圖》,創新形成世界領先的整套凍土綜合勘察技術,編制完成凍土工程技術的“中國標準”,為青藏鐵路建成世界一流高原凍土鐵路鑄就“定海神針”。

  2008年,憑借在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多年凍土的技術處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劉爭平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奮鬥沒有終點。青藏鐵路剛建成通車,其延伸段——拉日鐵路就進入勘察設計階段,劉爭平繼續為高原鐵路“探路”。

  拉日鐵路是我國目前穿越地熱區間最長、區間地熱溫度最高的鐵路,鐵路經過地熱段長約47公里,探明最高熱泉溫度達88℃。

  2010年拉日鐵路定測期間,劉爭平每月至少要跑5趟,行程近3萬公里,主持繪制了我國第一張雅魯藏布江峽谷區1:10000地溫點分布圖,為鐵路選線、工點布置提供了最直觀的依據。

  在青藏高原的18年裏,劉爭平累計行程超過11萬公里,用自己艱辛而堅定的足跡,換來寶貴的凍土數據,讓高原鐵路不斷向前延伸。

  執一事,終一世。今年年初,劉爭平獲得首屆“藏地工匠”光榮稱號。他説:“人這一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夠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彩粽”迎端午
“彩粽”迎端午
“大鼓”出山
“大鼓”出山
把脈“渤海糧倉”促增産
把脈“渤海糧倉”促增産
巧手剪出“世界杯”
巧手剪出“世界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6112298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