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國家衛健委:血液供應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8-06-13 07:45:17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獻血總量多了,用血技術高了,國家衛健委舉行發布會介紹——

  血液供應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6月12日,記者從國家衛健委舉行的全國血液安全與供應情況專題發布會上獲悉:我國血液安全供應水準位居全球前列,爭取到2020年獻血率達到15/千人口,臨床用血100%來自于自願無償獻血。

  今年6月14日是第十五個“世界獻血者日”。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在無償獻血總量、自願無償獻血比例、血液品質安全水準、血液報廢率、臨床合理用血水準等方面成就巨大。保障血液安全供應的中國經驗,為全球血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現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有效縮短疾病傳播的窗口期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説,1998年10月1日《獻血法》正式實施,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無償獻血制度。20年來,我國無償獻血制度全面建立,血液管理制度體係和血站採供血服務體係日益完善,血液供應能力、血液安全水準和臨床用血水準顯著提高。

  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從1998年的32.8萬上升到2017年的1459萬,獻血量從1998年的400萬單位(800噸)提高到2017年的2478萬單位(4956噸),獻血量增加5倍多。2015年底實現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有效縮短了疾病傳播的窗口期,血液供應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今年1—5月份,全國無償獻血人次和獻血量持續增長,無償獻血人次達到596.5萬,採血量達2065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6%和5.2%。

  近年來,我國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不斷完善血站服務體係。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的血站服務體係。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設置血液中心32個,中心血站321個,中心血庫99個;固定採血點1380個,比2012年增長41.3%。

  持續提升血液安全水準。完善血站技術規程、標準和規范,加強人員培訓和考核,建立覆蓋採供血全過程的血液品質管理體系,實現並鞏固血站核酸檢測全覆蓋,基本阻斷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經輸血途徑傳播。今年4月,西藏自治區血液中心獨立開展血液核酸檢測。至此,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均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我國血液安全保障能力邁入新臺階。目前,全球僅有24%的國家開展了血液核酸檢測。

  建立血液應急調配機制。建立全國范圍的血液預警與聯動保障機制,針對重大活動、重大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以及血液偏型性、季節性、區域性緊張情況,建立國家和省際間血液調配制度,每年調配血液超過150余萬單位。

  強化臨床合理用血。健全臨床合理用血制度,推廣自體血回輸、微創手術等節約用血技術。近5年,我國出院患者每人平均用血量、手術臺均用血量分別降低20%和30%,自體血回輸比例增長30%,不但節約了大量血液資源,而且減少了輸血不良事件,顯著提升了醫療安全水準。

  加快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臨床合理用血

  周長強説,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長期保存,是寶貴的戰略資源和稀缺資源。只有健康適齡公民捐獻的合格血液才能給患者輸注,才能最大限度防范經輸血傳播疾病,保護患者健康權益。血液安全供應保障是醫療服務的重要基礎,血液保障不足將影響臨床醫療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我國血液保障能力基本可以滿足臨床需要,但這是一種“緊平衡”狀態。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兩孩政策全面實施帶來的大齡高危産婦數量增加、醫療保障水準提高帶來的醫療服務量持續增長等,對血液供應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後,我國將加快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建立全國血液管理資訊互聯互通工作,實現血站之間、血站與醫療機構之間血液資訊的共用共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血液的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對獻血者的服務水準,加強臨床合理用血監督管理,完善血液預警和風險監測機制,健全不適宜獻血人群遮罩制度,保障血液品質安全。

  提升血液保障能力。以臨床需求為中心,指導血站提供適宜的血液品種,包括適于兒童治療的小包裝血液。提升無償獻血服務水準,擴大固定獻血者規模,健全個人自願無償獻血和團體自願無償獻血相結合的獻血模式。

  推進臨床合理用血。開展以單病種為基礎的臨床用血合理評價工作,繼續加大臨床用血管理力度,進一步推動自體血回輸技術的臨床應用,實現外科手術用血最小化、臨床用血精準化和品質效益最大化。指導醫療機構開展患者血液管理,針對高危孕産婦、血液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建立個體化治療方案,確保患者安全。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從2011年開始,全國推行核酸檢測,經血液傳播疾病檢測的窗口期大大縮短,在保證血液品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血液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對于急救用血尤其是孕産婦用血是優先保證的。

  定期、適量獻血無損身體健康,手術輸血並非越多越好

  獻血之後會不會傷元氣?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説,很多人擔心獻血會傷元氣,覺得一出血就傷元氣,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因為肌體中的血液每秒鐘都在進行代謝,總有一部分細胞會代謝、衰老、死亡。獻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10%,是不會損害健康的,擔憂也是不必要的。另外,還有人擔心獻血之後會長胖。其實,獻血跟長胖沒關係,有人獻血之後變胖是補充過多營養造成的。

  周長強説,國內外科學研究和長期實踐都已證明,定期、適量獻血不僅無損身體健康,還能獲得助人後的喜悅,促進心理健康。根據《獻血法》和各地法規規定,獻血者還享有免費、優先用血的權利。無償獻血是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和善舉。

  有人認為,手術輸血越多越好,給自己輸血越多越有營養。紀宏文説,血液不是營養品,而是一種特殊的藥品,其特殊性在于輸的血都是活著的細胞,包括紅細胞。這些細胞輸到患者體內會發生細胞移植,發生看不見的反應,而過敏、溶血或者肺損傷等嚴重不良反應可以致命。輸血風險在全球都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只有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輸血。所以,基本原則是,第一,盡量不輸血。在手術可能出血的情況下,盡量用藥物等其他方式減少失血。第二,採取自體輸血。例如,手術前將血採出來或者稀釋,術中把出的血回收再利用,這樣既安全又節約資源,治療效果也好。還有一些患者急性大量失血,或者重度貧血且不適合自體輸血,或者自體輸血不能滿足需求,這部分患者必須輸血。做同樣的手術,如果出血少、輸血少,甚至不輸血,患者的並發症更少、恢復更快、長期生存率相對更高。(記者 白劍峰)

  連結

  北京去年無償獻血近40萬人次

  慶祝第十五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宣傳活動暨2016—2017年度首都無償獻血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今日在京召開。本年度有100個單位和510名個人獲表彰。

  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街頭採血點由1998年的3個增加到目前的63個,基本構建了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配套和環境舒適的採供血服務體係。1998年,北京市僅有1800人次參加自願無償獻血,2017年近40萬人次。

  目前,全市累計參加無償獻血人次已高達614萬。2017年本市血液採集量高達129噸,地區獻血率1.8%,居全國城市之首。(記者 王君平)

+1
【糾錯】 責任編輯: 卓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彩粽”迎端午
“彩粽”迎端午
“大鼓”出山
“大鼓”出山
把脈“渤海糧倉”促增産
把脈“渤海糧倉”促增産
巧手剪出“世界杯”
巧手剪出“世界杯”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7112297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