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邪惡動漫堪比“邪教”:該打一場“電子鴉片戰爭”了
2018-06-05 09:04:21 來源: 半月談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以遊戲、動漫、網絡文學、直播、小視頻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內容産品,如今日漸風靡。規模巨大、幾乎全民參與的互聯網內容産業,在豐富社會文化與大眾娛樂生活、創造新業態新經濟的同時,也滋生了誨淫誨盜誨黑、誘人沉迷、蠱惑犯罪的網絡“精神毒品”。

  半月談記者在北京、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等地調研發現,目前危害較大的網絡精神毒品主要有邪惡動漫與成癮性電子遊戲等。其中邪惡動漫大都包含色情、血腥、恐怖、變態等元素,從美、日、韓等地發端並大量流入國內。

  而成癮性電子遊戲對部分青少年身心健康産生嚴重負面影響,導致自殺、他殺、自殘等行為發生,農村和縣域留守兒童、城鄉家庭缺失或教育缺位的未成年人成為遭受“電子鴉片”荼毒的重災人群。

  邪惡動漫堪比“邪教”:“一群可怕的變態正在鎖定我們的孩子”

  當家長們以為孩子正在接受經典動漫熏陶時,很難想像他們看到的可能是心目中聖潔的偶像、快樂的天使被猥褻、被開膛破肚的畫面。而當孩子們談論“肉番”“重口”“黑化”,家長們也未必知道這些都是邪惡動漫的標簽。

  邪惡動漫集合了色情、血腥、恐怖、獵奇、變態等多種異質文化元素,本該是對未成年人嚴防死守的東西,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卻無孔不入。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邪惡動漫”,結果顯示有近800萬個。其中涉及多個動漫網站、APP終端。點擊這些連結,顯示的動漫畫面往往不堪入目、恐怖驚悚。

  一批國外邪惡漫畫畫手,擁有相當體量的粉絲。在捆綁囚禁、虐待虐殺的畫作下,多有“刺激”等評論。國內一批動漫博主或畫手為了吸粉,也出現一定程度的跟風傳播或本土化“創作”。如新浪微博上的一名動漫博主,經常分享一些恐怖漫、腦洞漫和獵奇漫。

  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説,邪惡動漫的影響極為復雜深遠,教唆其形成反社會反人類人格,堪比“邪教”洗腦,毀童年、毀三觀甚至毀終生。

  今年1月份,身為母親的大學老師“mom”在微信上痛訴“一群可怕的變態正在鎖定我們的孩子”——“孩子喜歡的很多動畫片,被一群居心叵測的人和組織進行‘二次創作’”“YouTube上,以兒童特別是幼童為目標的、明顯少兒不宜的荒謬視頻,大量、廣泛地存在”……

  廣東佛山一名中學教師賴奕洲説,他曾經教過一個非常喜歡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學生,後來發現其得了嚴重的焦慮症和一定的抑鬱症。據説她經常看那些恐怖動漫,然後經常做噩夢。

  還有家長提到,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主動搜索邪惡動漫,而是無意中點開,也可能是平臺主動推送,孩子覺得“有趣”“刺激”,就繼續看下去了。一位16歲的受訪男生坦言,他主要通過綜合性的網站或論壇接觸到邪惡動漫視頻。“不存在未成年門檻。”

  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王平説,低齡孩子接觸邪惡動漫視頻後會行為模倣。“比如雖然不知道砍頭剖腹的意思,但會割傷自己或傷害他人。”而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孩子對邪惡動漫所包含的文化符碼有了一定解碼能力,影響力會變得更長遠深入和具有破壞性。

  據了解,為了保護青少年,大量邪惡動漫已在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遭到封禁,而我國對這方面的認知度、肅清力度還遠遠不夠。

  “這種東西實際上最早出現在圖書市場,後來蔓延到整個ACGN(二次元)領域。國內孩子獲取的渠道如此便捷,而我們的調查和監管卻很滯後。”杭州師范大學文創學院院長夏烈説。

  杭州電魂網絡集團董事長助理孫超告訴記者,國內二次元産業蓬勃發展,企業競爭異常激烈,一些從業者借異質內容吸引用戶。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供需兩方面入手。

  “供”方面,要提升企業、平臺的社會責任感和準入門檻,相關監管部門加大審查力度;“需”方面,要加大社會宣傳教育力度,特別是提升青少年對相關內容的認知鑒別水準。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葉門薩那防控霍亂
葉門薩那防控霍亂
武義:芒種時節農事忙
武義:芒種時節農事忙
杭州開啟新一輪降雨模式
杭州開啟新一輪降雨模式
河北衡水:“變廢為寶”顯創意
河北衡水:“變廢為寶”顯創意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293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