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新思維”
2018-06-01 09:27:5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跨省思維:農業要素“強強配”

  ▲山東壽光客商孫鳳堂在江西省樟樹市張家山街道投資建設的蔬菜産業示范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山東過來種菜的、浙江過來種瓜的、廣東過來種稻的、福建過來種茶的……記者在江西採訪發現,“跨省思維”正成為新型農業思維,其背後是農業正著眼全國乃至全球來配置資本、科技、人才等生産要素。

  統計表明,近五年來,江西共引進省外境外農業投資項目1194個,引資總額1700多億元。專家稱,農業正進入新招商時代。

  外地客商跨省來種地

  “山東、甘肅、海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粗算下,我們已在11個省市區有投資,投資額達70多億元。”在江西省樟樹市張家山街道一個新建的蔬菜産業示范園內,來自“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魯壽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鳳堂掰著手指和記者細數起了自己投資過的省份,勾勒他的蔬菜産業版圖。更令人驚奇的是,前幾年,他還在美國洛杉磯和荷蘭阿姆斯特丹收購了兩個基地。

  “現在,我們壽光很多搞蔬菜的企業都已經走出壽光、走出山東,在全國甚至全球很多地方都有投資。”孫鳳堂説。

  記者採訪發現,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和農業投資效益的提升,農業生産中正興起一種新的跨省思維,許多農業企業、新型職業農民等都開始跨省甚至跨國種地。

  在江西省高安市祥符鎮南山村,今年,浙江客商陳惠民剛剛流轉了700多畝地,準備種植臺灣、日本等地的果蔬。“我是第一年到省外投資農業,但我身邊很多搞農業的朋友之前就出來了,在江西、貴州、四川等地都有投資。”他説。

  如今,行走在江西許多田間地頭,經常能碰到像孫鳳堂、陳惠民這樣從外省到這裏來投資農業的客商。

  在井岡山大隴鎮案山村,記者遇到了從廣東到這裏投資休閒農業的客商蔡春風。在他的投資下,案山村已經成為一個美麗的度假村,村內不僅新建了百花園、採摘園,還開起了咖啡館、農家樂、小吃鋪等。蔡春風説:“這裏生態環境優美,很多客人都從外地跑過來玩,我很看好這!”

  在外省企業“跨”進來的同時,本地企業也在積極“跨”出去。這兩年,江西正邦集團先後在內蒙古、吉林、河南、雲南等地布局投資建場。正邦集團品牌部總監葛名揚説,目前,正邦已在全國29個省區市擁有480家分子公司。

  生産要素全國配置

  在業內人士看來,跨省思維的背後是農業開始著眼全國乃至全球配置資本、科技、人才等生産要素。

  今年春耕前,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澤泉鄉觀音橋村種糧大戶袁松松和朋友一起去福建考察了一個農業項目。“如果放在以前,我肯定不會想到還會去外省種田。”他説。

  十年前,袁松松剛開始返鄉種田時,在自己村裏流轉了100多畝地。他説,那時,農村的土地流轉主要是局限在本村或熟人間,偶爾有人出去種田或外地人來包田的,大家都覺得很稀奇。

  但在隨後的十年裏,袁松松自己也開始外出包田種,並且從最初的跨村、跨鄉到跨縣,再到如今開始考慮跨省。“現在和那個時候不一樣啦,外出包田很常見,大家都是哪裏有好田就去哪。”他説。

  記者採訪發現,受農村的鄉土性、農業的低利潤和農民的保守觀念影響,過去,農業生産要素的配置范圍較小,大多局限在一村、一縣、一省。然而,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如今,農業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要素的調配。

  孫鳳堂告訴記者,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壽光在蔬菜尤其是反季節蔬菜的種植和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但經過這麼多年開發,本地不管是土地還是環境承載力,都到了一個極限。只有走出來,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于為何要到國外收購基地,孫鳳堂説,美國、荷蘭在蔬菜育種和大棚蔬菜種植方面走在世界前面,“比如美國洛杉磯是全世界育種行業一個重要城市,全球很多大的種業公司都在那設有分公司,我們只有到了那裏,才能及時了解全球育種行業的最新動態、最新技術,做到和國際接軌”。

  和孫鳳堂一樣,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許多農業企業、新型職業農民都迫切需要通過“走出去”獲得更大的發展。

  陳惠民告訴記者,來江西之前,他一直在浙江本地經營,但由于沿海土地緊張,他的基地面積只有300畝,且難以擴大。經朋友介紹到江西來考察後,他發現這裏不僅土地多,而且生態好,很適宜發展高檔果蔬種植。

  “現在,到外省投資農業已經很常見了,我今年先流轉700畝地,如果發展好,下一步還會擴大規模。”他説。

  實現農業的“買全國”“賣全國”

  記者採訪發現,用跨省思維經營農業,在全國乃至全球調配生産資料給農業生産帶來多重有利變化。

  首先,通過跨省思維促進了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

  陳惠民説,在農業生産中,以前,受地域限制,像江西這樣的農業大省有許多土地、生態、勞動力和市場等要素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開發;而另一方面,沿海充足的資金、專業的人才、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模式等卻因當地土地緊張等原因等找不到“用武之地”。“而通過跨省思維,沿海的資金、人才、技術、管理模式和江西的土地、生態、勞動力等形成優勢互補,實現了跨省的分工合作和利益共用。”

  其次,通過跨省思維推廣了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模式。

  孫鳳堂告訴記者,壽光很多蔬菜企業到外省來投資,也帶來了種植蔬菜的先進生産技術和管理模式,有力推動了其他地方蔬菜産業的發展。“比如,我們到樟樹建示范園,周邊村莊一些種菜的農民跑來看了以後都説開了眼界,原來菜還可以這麼種!”

  樟樹市委農工部部長熊春華也説,雖然他們從壽光引進的只是一家企業,但想發展的卻是一個産業,“希望通過這家企業把我們當地的蔬菜産業發展起來”。

  最後,通過跨省思維實現了農業的“買全國”“賣全國”甚至“買全球”“賣全球”。

  記者了解到,在壽光企業帶動下,從去年開始,産自江西贛州的蔬菜已通過中歐蔬菜班列走出了國門,有力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

  江西豐城華英禽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彭中國也告訴記者,華英從河南到豐城投資設廠後,利用自身的品牌和銷售體係,將豐城的麻鴨做成了一大特色産業。“目前,我們每年養殖麻鴨3000萬羽,帶動3000多戶農戶增收1.2億元。”他説。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92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