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生村的新生活
2018-05-16 10:48:0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5月16日電  題:新生村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 李鳳雙、管建濤、王建

  從一人一馬一桿槍的遊獵生活,到發展農業生産、傳承傳統工藝、拓展林下經濟;從居住“斜人柱”,到住上家用電器齊全、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新生村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鄂倫春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大興安嶺一帶,被譽為“興安獵神”。1953年9月,原屬愛輝縣轄區內14個部落的鄂倫春族下山建村定居,開始了新生活,新生鄉新生村也名源于此。目前,新生村共有鄂倫春族166人。

  走進新生村,一座“斜人柱”式的迎賓門格外醒目,街道旁一棟棟具有濃鬱鄂倫春特色的房屋映入眼簾,倣白樺林的圍欄有序地隔出幾十戶鄂倫春人家,水泥路通到每戶家門口,街邊安裝了路燈。

  下山之前,鄂倫春人居住在深山裏,住的是“斜人柱”、帳篷、地窨子。定居後,他們的住房經歷了三次變遷。“剛搬下來的時候,政府給我們建了木刻楞,一開始一些鄂倫春人還不習慣,後來我們也就習慣啦。”新生村鄂倫春人莫彩強説。

  鄂倫春族下山30周年之際,黨和政府給鄂倫春人蓋了第一批磚房。2013年,鄂倫春人又一次搬進了政府提供的新居。新生鄂倫春族鄉鄉長張慧説,5年來,新生村最大變化是村容村貌、居住條件以及醫療條件的改善,鄂倫春人過上了現代人的新生活。

  鄂倫春族狍皮手工技藝傳承人葛長雲,1953年下山之前穿行在大山深處,和父輩過著“衣靠獸皮食靠獸肉”的生活。“當時給我們蓋了木刻楞,我們下山後,感覺比以前在山上住的‘斜人柱’好多了,有火炕,可以取暖,舒服多了。”葛長雲説。

  72歲的葛長雲是一名老黨員,家裏洗衣機、電視機、沙發樣樣俱全。説起鄂倫春人的生活變化,葛長雲現場編詞,用鄂倫春語唱了一首讚揚社會主義好和共産黨好的歌曲。抑揚頓挫之間,老人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現在社會多好呀,我們住的新居,是政府2013年給蓋的新磚房,一分錢沒花,看病全報銷,孩子上學還有特殊照顧政策。”葛長雲患有氣管炎,今年3月住院,花了1萬多元,出院後全部報銷。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生村的孩子陸續到黑河市讀書,閒置下來的新生鄂倫春族鄉中心學校,如今改造成愛輝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記者遇到愛輝鎮中心學校六年級畢業班的69名師生,正在這裏舉行“回歸自然,走進鄂鄉”研學之旅。

  “以前對鄂倫春族,不太了解,通過這個活動,有了更深的認識,他們不僅把傳統文化保留下來,而且過上了新生活。”愛輝鎮中心學校6年級學生宋子欣説。

  如今,除了冬天狩獵,鄂倫春人還開展農業生産、文化旅遊多種經營。新生村鄂倫春族吳麗霞家去年種了600多畝地,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此外,吳麗霞還經常上山採集一些野菜、榛子等,開了一家農家樂。

  “感謝黨的好政策,趕上了好時代,我們才有了新生活。”新生村鄂倫春人常説的這句話,一直在記者耳邊回蕩。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西湖小鴛鴦誕生第4窩
杭州:西湖小鴛鴦誕生第4窩
“巨型發光人偶”亮相瀋陽
“巨型發光人偶”亮相瀋陽
貴州武警開展抗洪搶險應急演練
貴州武警開展抗洪搶險應急演練
世界最大無軸式摩天輪正式投用
世界最大無軸式摩天輪正式投用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8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