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提升至8%
2018-05-15 10:46:29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這對企業和職工而言,都是絕對的利好!”聽聞職工教育經費提取比例提升,一位在地方工會分管職工教育的負責人興奮不已。

  5月10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公布《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明確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而在此之前,這一比例是2.5%。

  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這不僅有助于一線職工素質技能的提升,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還將助力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目標。

  對職工有利,對企業更有利

  提及職工教育經費,雖然不少職工表示茫然無知。但它不是一個新鮮詞匯,是企業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職工教育事業的費用。

  早在2002年,國務院就曾發文明確,“企業應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提取教育培訓經費”。

  2006年下發的《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明確企業應按規定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並按照計稅工資總額和稅法規定提取比例的標準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60%以上應用于企業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

  “本次將稅前扣除限額從2.5%提高至8%,是用稅前減免的政策優惠,鼓勵企業增加職工教育培訓的支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告訴記者。

  “不論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戰略,還是推動高品質發展,最核心的還是人才。”中國就業促進會原副會長陳宇認為,所需人才不僅是研發人員,更要有大量的高素質的一線制造人員。

  而技能人才的培養,已經不僅局限于學校教育。陳宇表示,隨著技術突飛猛進和産業升級換代,生産的設備、方法、技藝都在不停地更新,充足的技能人才必不可少,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已經提上日程。一線職工的技術知識和操作水準的提高,有可能不再是一般性的提升,而是“係統重啟”,必須在生産過程中不斷培訓。這時,用于技能提升的職業教育經費顯得尤為重要。

  陳宇的觀點得到了上述這位工會人士的認同,她認為,搞好在職培訓,提高職工技能,必須調動起企業積極性。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依靠人才,而人才也存在知識和技能更新的問題和需要,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保持與高技術的同步。

  “過去,職工教育經費的稅前扣除限額是2.5%,這部分錢雖是企業出,但不收稅,攤入生産成本。如今這部分比例提高至8%,實際上是提高並鼓勵企業增加人力資源的研發費用。”陳宇肯定道,“將來企業就得‘拼’這個”。

  經費未足額計提,使用上“重上輕下”

  不少專家表示,職工教育經費的設置及這次調整,對全面提高産業工人隊伍素質、培養一大批能把藍圖變為現實的能工巧匠大有裨益。

  有數據顯示,我國産業工人有2億左右,其中近八成集中在制造業和建築業,農民工佔六成左右。制造業人員中74%的農民工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沒有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

  福建省總工會在對全省産業工人隊伍調研時發現,産業工人隊伍技術等級結構不合理。全省普通職工中技術工人僅佔22.7%。技術工人中初級工佔52.5%、高級工佔12%、高級技師佔1.5%。技術工人總量偏小、結構不合理,初級工佔比大,高技能人才偏少,與“機器換工”相適應、熟悉和掌握智能制造新技術新工藝的高素質人才明顯短缺。

  李長安介紹,産業工人隊伍的平均受教育情況集中在中學階段,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這與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有很大差距。這種背景下,大力加強職工教育培訓十分必要。

  然而,職工教育經費在企業中的實際使用情況不甚樂觀。另一份福建工會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的調研發現,企業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部分企業沒有足額計提,而且有限的經費在使用上“重上輕下”,多向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傾斜,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用于一線職工的經費少之又少。

  同時,使用經費進行培訓時還存在“內外有別”,中高層人員大多參加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外部培訓,以管理創新為主,層次較高,而一線職工大多參加企業組織的內部培訓,以崗位基本要求、安全生産知識為主,層次較低。

  然而,一線職工越來越關注自身的教育培訓。上述調研顯示,63.1%的職工擔心目前的職業技能在未來會過時,有94.2%的職工有興趣學習新職業技術、知識或能力。參加培訓的職工中,有90.1%表示提高了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能,48.6%表示增加了工資收入,78.3%表示提升了就業競爭力,44.8%表示調到了更理想的工作崗位。

  建議拓展經費使用范圍

  根據《關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與使用管理的意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列支范圍包括:上崗和轉崗培訓;各類崗位適應性培訓;崗位培訓、職業技術等級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等費用開支。

  而針對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上的學歷教育以及個人為取得學位而參加的在職教育,所需費用應由個人承擔,不能擠佔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

  對此,工會人士表示,現在的情況和文件出臺的2006年大不一樣,很多職工參加技能培訓的願望和方式都有變化。不少企業將收入、晉升,與學歷掛鉤,導致一線職工自願參加繼續教育提升自己。

  “現在經費比例增加了,費用向一線傾斜的更多了。”上述這位工會人士建議,職工教育經費應拓展用途,支援職工參加與企業、産業發展相符的繼續教育,以適應形勢需要和職工多樣性的需求。

  此外,有地方工會調研顯示,職工教育培訓費用包括職工教育經費和工會經費中的職工業余教育費,多數企業是由人力資源部門負責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業余教育費用由工會負責,因此出現了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未統一規劃使用的情況。該工會為此建議,整合職工教育經費與職工業余教育費,統一使用。

  針對不少民營企業擔心開展技能培訓後的人才流失問題,李長安認為,這樣的企業對提高勞動生産率的重視不夠,依靠大量投入勞動力要素獲取效益,從長遠來看將制約企業發展。

  李長安表示,由于人才是流動的,“如果大家都對職工進行教育培訓,大家都受益,如果都不願培訓,那勞動力流動到哪兒,都是缺乏技能和技術能力的”。(李丹青 吳鐸思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動物園:大熊貓淋浴享清涼
北京動物園:大熊貓淋浴享清涼
日出而作
日出而作
江蘇海安:玫瑰香溢致富路
江蘇海安:玫瑰香溢致富路
寧夏:黃河兩岸 稻田如畫
寧夏:黃河兩岸 稻田如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61122834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