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盧德銘:秋收起義鑄豐碑
2018-05-08 10:19: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圖文互動)盧德銘:秋收起義鑄豐碑

  這是盧德銘像(資料照片)。盧德銘,字邦鼎,又名繼雄,1905年6月9日出生。1927年9月,盧德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總指揮、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委員。在戰鬥中,盧德銘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新華社發

  新華社成都5月8日電(記者吳文詡 張海磊)在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修林密竹中掩映著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小青瓦、樁板墻,透過歷史的煙塵,無聲地訴説著一段塵封的往事。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當年就出生在這裏,至今仍有不少人前來尋覓英雄的足跡。

  盧德銘,字邦鼎,又名繼雄,1905年6月9日出生。少年時期受五四運動影響,閱讀了《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2月,盧德銘持李筱亭(同盟會會員,孫中山秘書)的信函拜見孫中山,經孫中山面試、推薦,被黃埔軍校破格錄取。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5年2月,盧德銘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徵戰役,任學生軍偵察隊長。同年6月畢業留校,在政治部組織科當科員。1925年11月,調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任第二營第四連連長。1926年5月,獨立團擔任北伐軍先鋒,從廣東省肇慶出發,挺進湖南。6月初,盧德銘率部堅守安仁縣城以北的淥田鎮,不僅打垮了進攻之敵,還主動發起反擊,全殲殘敵,受到葉挺的稱讚。在平江、汀駟橋、賀勝橋等戰鬥中,盧德銘指揮果斷,身先士卒,屢建戰功,晉升為第一營營長。攻克武昌後,獨立團改編為第73團,盧德銘任參謀長。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總指揮部在武昌成立警衛團,盧德銘受中國共産黨的委派擔任團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2日,他率部開赴江西,未趕上南昌起義,遂轉移到江西修水與平江、瀏陽農軍會合。

  9月,盧德銘率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總指揮、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委員。起義受挫後,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會議上,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轉移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盧德銘堅決支援毛澤東的主張,認為再攻長沙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這一意見,對于會議統一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最後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決定部隊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

  9月25日拂曉,起義軍從蘆溪出發南進。當行進到山口岩時,後衛第3團遭到敵軍伏擊。在這危急時刻,盧德銘挺身而出,率領一個連的兵力前往增援。他指揮部隊搶佔制高點,用猛烈的火力還擊敵人,同時指揮被打散的第3團官兵迅速向前衛部隊靠攏。在這場惡戰中,盧德銘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年僅22歲。對盧德銘深為賞識的毛澤東聽到噩耗時,痛惜不已,他悲憤地大呼:“還我盧德銘!”

  盧德銘已經犧牲90余年,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這位為中國革命和軍隊建立發展做出過貢獻的革命英烈。如今,烈士家鄉仲權鎮建有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盧德銘烈士事跡陳列室和盧德銘烈士紀念館,原貌保護盧德銘故居的部分房屋。全區還集中實施了徵集德銘精神表述語和詩文原創歌詞、重走革命路等“九個一”係列活動,“德行兼備、銘記使命”的盧德銘精神在自流井大地得以弘揚和傳承。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探測器眼中的火星
探測器眼中的火星
各色花朵裝扮甘肅戈壁小城
各色花朵裝扮甘肅戈壁小城
強降雨來襲 廣東多地暴雨預警
強降雨來襲 廣東多地暴雨預警
新疆遭遇寒潮天氣
新疆遭遇寒潮天氣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12279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