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秦嶺腹地:大山深處有了隨叫隨到的農技服務“110”
2018-05-02 15:06: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5月2日電(記者蔡馨逸)當下,秦嶺山區正值水稻育秧期,陜西省寧陜縣許家城村的村民計劃著機械化育秧,大規模發展有機水稻産業。可開動了機器,他們卻發現在農技培訓課上學到的技術,實際操作起來還是不得要領。

  村民郭輝習慣性地撥通了高級農藝師田仕荷的電話:“田老師,機械化育秧的技術我們還掌握不好,想請農技隊再給指導指導。”

  “好,我們明天早上過去,你們準備好育秧機。”田仕荷説。第二天早上9點多,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農技服務隊員們準時出現在許家城村的水田邊。

  在寧陜縣,有一支特殊的“110”隊伍:需要農業技術服務的群眾,只需撥打一個電話,農業專家、縣農技人員、職業農民、農村能人等組成的農業技術志願服務隊就會在産業脫貧技術服務110指揮中心的調度下,迅速趕到群眾身邊,手把手提供技術服務。

  “操作育秧機時要注意種子密度適中,營養土厚度適中……”在田仕荷的指導下,村民們撒種子、倒營養土、放秧盤。農技服務隊員挽起褲腿,和村民們一起下田鋪秧盤、覆膜,向他們演示技術要領。

  “這下可徹底搞懂了。”郭輝拍掉手中的泥土,接過田仕荷發放的技術手冊,心滿意足地説,遇到技術難題立刻能得到專家們面對面、手把手地教,“發展新産業,心裏有底氣多了”。

  “大型農技科普培訓猶如‘大水漫灌’,‘農技110’服務則像‘精準滴管’,採取功能表式服務方式,以現場實訓為主,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寧陜縣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副主任黃劍波説。

  自去年10月寧陜縣建立起覆蓋全縣的“産業脫貧指揮110體係”以來,指揮中心共接聽技術服務需求電話116余次,開展技術培訓超過96場次,服務群眾7000余人次,服務內容涉及有機水稻、魔芋、中藥材種植,生豬、林麝、中蜂養殖,以及林果栽培等多方面。

  為了這次農技服務,職業農民鄒德洲早上6點多從家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上開車1個多小時趕到指揮中心報到。再和農技服務隊的隊員們一起,坐了40多分鐘的車,來到許家城村。

  自從加入志願服務隊,奔波兩個多小時參加農技服務,對鄒德洲來説便成了常事。“參加農技服務,不僅幫助了別人,也讓自己不斷學習提高。”他説,“新型職業農民的知識面要寬,種植養殖技術都要懂。”

  “寧陜山大人稀,只靠縣上的農業技術人員,無法及時滿足群眾的技術需求。‘農技110’整合了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專家’等鄉土人才,把他們培養成農技服務員,擴大了服務范圍,也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農技水準。”黃劍波説。

  時過正午,農技服務隊員們結束了他們在許家城村的指導工作。一隊“紅馬甲”走過山間的吊橋,鑽進麵包車,還要趕往下一個服務點。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西藏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春色怡人
西藏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春色怡人
暮春農忙
暮春農忙
人間至味“冷後渾”
人間至味“冷後渾”
羊群交易市場忙
羊群交易市場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77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