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古跡融入社區:中國保護世界文化遺産更具“遠見”
2018-04-21 09:30:26 來源: 新華社客戶端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潘曦在雲南納西族地區大木作現場考察木構架節點做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屈婷)26歲的潘曦繞著彎、小心地避免跨過地上橫七豎八的木料時,她看見:遠處修建木屋的納西族農人們正在對著她笑。

  隨後,“女人不能跨過木料”的納西“禁忌”被化解了。“這個漢族女娃是北京來的博士,是來研究咱們蓋房子的,咱們的規矩不管她。”掌墨的大師傅楊昌明説。

  潘曦是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她2012年來到雲南西北部的納西族地區,開始調查鄉土建築。納西族民居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木楞房”或土木結合的“木板房”,是世界文化遺産麗江古城的文化特徵之一。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本以為根深蒂固的習俗在合適契機下也可能輕松跨越,文化鴻溝也一樣。”她説,在外人看來是“傳統”的東西,不過是當地人在這片社區的日常生活,“它會傳承,也會務實地加以改變”。

  遊客從“初心”咖啡館的門前經過。靠近杭州南山路的“初心”咖啡館以前是“東籬會所”,如今成了別有風味的大眾咖啡館。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跨過古跡遺址字面意義上的“圍欄”,或者是文化意義上的“鴻溝”,把它融入社區,是中國文物保護者的新共識。為了響應“國際古跡遺址日”的號召,近百位文保人齊聚別具意義的北京景山後街智珠寺,分享過去數年裏古跡、遺址保護和利用的故事,以啟迪未來。

  每年的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確定今年的主題是“遺産事業 繼往開來”。在這場分享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説:“保護古跡,從來都不是只面向當下的事業,同樣是面向未來的事業。”

  南開大學旅遊與服務學院講師,ICOMOS文化景觀科學委員會青年委員、ICOMOS文化旅遊科學委員會青年委員張柔然説,以前,中國的文物保護大多從規劃的視角,強調怎麼保護和保存這些遺産。如今,越來越多的文保人開始意識到:每一個人的情感記憶也構成了遺産的意義,這些人包括遊客和當地居民。

  1999年,杭州西湖曾申遺受阻。當地政府痛定思痛,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張柔然觀察發現,他們將原有一些影響景觀風貌的違章建築和圍欄予以拆除,提出“還湖與民”的口號,取消了門票,還建了一個新的濕地公園。

  人們在福建省華安縣仙都鎮大地土樓群的“土樓之王”——二宜樓裏舉行“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動。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在改造過程中,張柔然走訪了西湖周邊的居民,發現大多人都對這個工程持讚許態度。“很多人説,西湖比以前更大、更美了,不僅增加了新的西湖二十景,還多了像茅家埠這樣供大家周末生活、娛樂的地方。”

  西湖申遺的規劃人、時任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陳同濱曾説:“西湖申遺一度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去向外國人解釋中國文化本身。”

  如西湖一般,如何讓外國人看得懂古跡背後的中國文化?張柔然認為,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是共通的“語言”。他希望能帶領年輕人去調研那些自然與文化融合的古跡地,以後為ICOMOS出版一套介紹中國文物保護新理念的英文圖書,“這方面我們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去講”。

  在公眾考古新媒體“挖啥呢”創辦人奚牧涼看來,近半個世紀以來,“或許全世界,都罕見中國這般深邃的巨變”。他發現,身邊很多年輕人看待文化遺産的心態,與自己的父輩迥然不同。

  分享會舉辦地智珠寺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所600多年歷史的建築曾是藏傳佛教的聖地之一,近千人在此為皇家印刻漢文和梵文經文典籍,故得名“智慧之寺”。由于社會政治的變革,它在上世紀50年代轉為民用,成為橡膠廠、電視機廠的車間……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中心聯合主辦的“遺産故事會: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沙龍”在北京智珠寺舉辦。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2007年,它被文物保護者發現時,已破敗不堪。實施5年多的維護工程,讓它“重生”了。2012年,智珠寺古建築群保護工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産保護獎”。

  “今年我提議的國際古跡遺址日主題是‘尊重遺産 分享價值’。”ICOMOS中國執委、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姜波説,這句話的意思是“首先我們要尊重遺産,其次要承認遺産價值應該和所有人分享”。

  中國目前有世界文化遺産36項,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産4項,世界遺産總數52項,居世界第二。2017年2月,中國頒布《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轉變,確保文物安全”。

  潘曦經過數年調研後,寫了一本《納西族鄉土建築建造范式》。她再次回村後,發現這本書讓她成了“名人”。她本有些自得,後來才知道村民稀罕的只是書後附錄裏“姓氏考證”和“木料清單”。

  “前一個給人做家譜用了,後面那個是村裏最‘爆款’的兩種建築所需要的木料。”她越琢磨,越覺得高興,“哪怕他們關心的只是這些,但我們的工作切切實實地滿足了他們的一些需求,也值了。”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江口沉銀遺址再發現上萬件文物
江口沉銀遺址再發現上萬件文物
青島現平流霧美景
青島現平流霧美景
英國東亞藝術博物館中國文物被盜
英國東亞藝術博物館中國文物被盜
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成功首潛
我國最先進自主潛水器成功首潛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271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