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江蘇黃橋:革命老區何以成為“愛樂之城”?
2018-04-20 15:54: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4月20日電 題:江蘇黃橋:革命老區何以成為“愛樂之城”?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張展鵬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是革命老區,“黃橋戰役”在此打響,“黃橋燒餅”名聲在外。這些年,這座以燒餅聞名的小鎮卻悄然有了“東方提琴之鄉”的新稱號,致力打造一座中國農村裏的“樂城”。

  燒餅小鎮成了“提琴王國”

  黃橋鎮上“燒餅”招牌曾隨處可見,家家會做燒餅不足為奇。鎮長王曉雲説:“以前黃橋人都愛拿燒餅送人,近些年,卻習慣把自己親手造的小提琴作為禮物。”

  這一變化是因為黃橋已是全球提琴生産重鎮。“這裏有230多家提琴生産及配套企業,3萬多從業人員,每年生産各類提琴70余萬把,佔世界市場的30%以上。”王曉雲説,黃橋提琴銷往歐美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可達24億元人民幣。

  黃橋提琴漸成樂器界獨特的中國元素。當地高級制琴師徐小峰介紹,小提琴制作有197道工序,黃橋的工藝已能比肩國外領先水準,“我們的小提琴多被歐美客戶訂走,還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進行過集中展示,已成為國際樂器展覽會上的常客。”

  據王曉雲介紹,黃橋鎮正計劃投資50億元,打造一個3.8平方公里的樂器主題小鎮,集樂器文化、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和生活體驗于一體,到2020年成為産值百億元的“愛樂之城”。

  “西方樂器”緣何能落地生根?

  在歐洲流行數百年的小提琴,何以成為中國農村一座小鎮的名片?66歲的居民李書知道答案。

  上世紀6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陸續出現了提琴廠,幾個在上海造琴的黃橋人回家鄉辦了個小廠,李書恰是當時的一名學徒工。七十年代初,黃橋造出的第一把小提琴,就出自他手。

  李書如今是黃橋鎮上規模最大的提琴制造廠——鳳靈樂器集團的董事長。“公司産的小提琴出口到美國、意大利等80多個國家,年出口額有2000多萬美元。”

  1995年初,美國一家樂器經銷公司參加世界樂器博覽會,有95種樣品必須在2個月內出樣。“按慣例做出來得3個月,當時又值春節,我們鐵了心加班加點,用53天圓滿完成了任務。”李書説,這次合作打動了客戶,到年底時鳳靈50%的産品通過該公司銷往美國市場。

  西歐要高質、亞洲要實惠……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李書採取不同行銷策略,目前鳳靈集團能生産120種小提琴,價格從幾百到10多萬元不等。但在李書眼中,技術的進步才能讓黃橋小提琴更具競爭力。

  “要讓小提琴音色好、防幹裂,制作木材得風幹達50年,以降低其中的水、糖分、樹脂等。我們公司首創了微生物技術,用酒裏的酶提前催化,能去除大量雜質,可以縮短風幹時間約20年。”李書説。

  從“全城造琴”到“全民愛樂”

  在黃橋鎮中心小學的提琴社團裏,12歲的李坤宇和同學們抓緊排練,立志要在市級比賽中奪得頭名。李坤宇夢想做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去年當地社區舉行“春晚”,他演奏《茉莉花》。“有300多人在臺下看。媽媽都哭了,直抱著我説‘真棒’。”

  “這裏不少學生都像李坤宇一樣愛拉小提琴,小提琴就是他們的玩具。”提琴老師錢慧説,黃橋鎮將樂器藝術教育推廣到數所小學,學生從一到五年級都能學習拉提琴。“他們不僅能了解家鄉的産業,更能在學音樂過程中培養藝術愛好,陶冶情操。”

  10多年來,鳳靈集團與泰興歌劇團合作成立“鳳靈文化藝術中心”,已為6000多名工人培訓了小提琴、鋼琴、吉他等課程。李書説,造琴工人如果會拉琴,不僅能讓制作工藝上個臺階,還説明這項藝術真正提升了工人的生活品質。

  “黃橋人不僅要會造琴,還要會拉琴、會品琴,未來黃橋要從提琴‘制造之鄉’向‘藝術之鄉’轉變,努力形成全民愛樂的氛圍,讓小提琴産業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王曉雲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貴陽:獅子“兄弟”組團賣萌
貴陽:獅子“兄弟”組團賣萌
柳樹“打針” 抑制飛絮
柳樹“打針” 抑制飛絮
江蘇太倉舉行水上搜救綜合演習
江蘇太倉舉行水上搜救綜合演習
紫藤花開
紫藤花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985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