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鄉賢”陳久述:打油詩化解小矛盾 笑聲中評理妙解結
2018-04-17 19:14:2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重慶4月17日電(記者鄭雪婧 柯高陽周聞韜)“本來家庭就困難,吃酒惹事兩為難,酒醒知錯沒得錢,還得掙錢付藥錢。”在重慶市,有一個特殊又普通的鄉賢群體,他們或不求回報做好事催人向善,或回饋家鄉修道路發展産業,或投身公益解矛盾促進和諧,或以身作則重家教垂范鄰里。要想了解他們,可以從開頭這首打油詩説起。

  2017年9月,重慶市永川區臨江鎮隆順村村民徐衛兵(化名)醉酒後到鄰居李全(化名)家裏鬧事,其間發生抓扯,李全手臂受傷,要對方賠900元醫藥費,而生活拮據的徐衛兵不肯,雙方爭執不下,一直吵到村裏的“鄉賢評理堂”,並讓人去喊老陳來評理。

  “鄉賢評理堂”是重慶市永川區基層工作的一個新模式,常設置在村頭田邊甚至鄉民家裏。近年來,跟重慶市推動的鄉賢文化一起,成為宣講法律政策、調處矛盾糾紛、倡導移風易俗的重要抓手。

  村民説的“老陳”,是隆順村村民陳久述。49歲的他是村裏人人尊敬的老黨員和“熱心大哥”,多年來主動幫村民調解矛盾,村裏人覺得他為人公道正派,很服氣他,在2015年被推選為“鄉賢”。在隆順村的“鄉賢評理堂”,他是最常出現的一個。

  聽説村民之間發生矛盾,陳久述聞訊趕來“鄉賢評理堂”。據村民們回憶,老陳一到,那個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頓時靜了下來。陳久述聽完事情經過後,耐心地跟李全溝通:“你倆打架都有錯,他先動手錯更大,但你比他多歲數,賠個不是,能不能諒解他?他家裏有三個娃,沒錢很惱火。900塊錢你能不能打個讓手?”經過一番推心置腹的調解,李全平息了怒火,在調解簿上按了手印,一場村民矛盾就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説起陳久述,村民們都笑稱他還是個“詩人”。每次調解完成後,陳久述都要寫一首打油詩記錄下自己的工作,更為了以這樣“土色土香”的方式給大家講道理。被寫進打油詩的矛盾調解雙方,往往一起念念這首打油詩哈哈一笑,散場回家。這才出現了開頭那首讓人聞之一笑的打油詩。像這樣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已積百余首,陳久述把它們印成小冊子,免費發放給村民閱讀。他的打油詩接地氣,講道理,村民們看得懂,也愛看。臨江鎮鎮長李凱説:“調解當事人在事後聽了打油詩,也很有感觸。這對村裏的穩定和好家風的傳承起到很大作用。”

  如今,陳久述的打油詩也成了村幹部汲取調解經驗的生動案例庫。如何調解才能“鎮住場子”?怎樣才能讓紅了眼、動了手的老百姓口服心服?陳久述還開班為幹部們培訓,傳授一些小技巧:調解當事人來了,要先倒杯水給他們,消消火、緩緩氣;遇到無理取鬧的人,道理講不通,最好以情動人。他認為鄉村調解工作也是黨組織工作的重要延伸,要用跟組織工作一樣的認真態度去對待。同時,以德服人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德代法。陳久述還自學《合同法》等法律條文,讓調解工作時刻以法律為準繩。

  調解工作之外的陳久述,其實還是當地有名的扶貧致富帶頭人。作為鴨子養殖大戶,他牽頭成立了臨江鴨業協會,為貧困戶贈送鴨苗,將養鴨技術無償與鄉親們共用。村民劉隨德對記者説,老陳教大家養殖技術的時候更是個細致人,從鴨苗小時候怎麼管理,到鴨病咋治咋預防,都一一叮囑到。目前,已累計帶動養殖戶2000余人,年養禽百萬只以上。

  經過這麼多年的調解工作,陳久賢也給自己寫了首打油詩:和諧社會講和諧,人民調解首當先,矛盾排查最關鍵,及調化解保平安。打油詩化解小矛盾,笑聲中評理解千結。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卓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春日耕作忙
春日耕作忙
青島賞花會啟幕
青島賞花會啟幕
海南黎苗同胞喜迎“三月三”
海南黎苗同胞喜迎“三月三”
“西城大媽”裏有位洋大爺
“西城大媽”裏有位洋大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067112269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