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網上問診,究竟靠譜不?
2018-04-15 08:37:41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少患者喜歡通過手機社交APP,向醫生咨詢病情——

  網上問診,究竟靠譜不?

  “我和女兒説了很多次,千萬到學校別説你媽媽是醫生,千萬千萬別給你媽沒事兒找事兒。”在北京一家三級醫院外科係統工作的張女士説,自從有同學家長知道自己是醫生後,經常會咨詢她看病的事情。“拜托加號的好説,直接説現在都是網上預約不能加,人家也能理解。就怕咨詢病情的,經常是微信裏發幾句話,就讓我説出個所以然來,而且不分什麼科。”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少患者喜歡通過手機社交APP,向認識的醫生咨詢病情,一些旨在搭建患者與醫生之間溝通的APP也隨之出現,並引來業界關注。那麼,網上問診靠譜麼?未來發展如何?

  網上咨詢節省了什麼?

  筆者下載了多個線上醫療平臺,這些平臺不僅能夠提供全國各地各大醫院醫生的簡歷、出診等資訊,也提供包括特需號在內的一定的預約挂號服務。

  在咨詢醫生選項中,筆者看到有兩種咨詢方式,一種是圖文咨詢方式,即與醫生進行網上對話,醫生在一定時間內回復,回復次數沒有限制,直至“給出明確建議”為止,這樣的“明確建議”包括“用藥”、“康復方法”、“就診必要説明”等。醫生會在閒暇時間看到留言後回復,服務時限有一定天數限制,醫生的回復比例也被顯示出來。這樣的圖文咨詢形式,以副主任醫師為例,一般在50~70元不等。

  另一種咨詢方式則更為直接,即電話咨詢,電話咨詢一般在20分鐘150~300元不等,電話咨詢為一次性通話,通話時間不超過20分鐘。眼睛一直有問題的蘇先生,曾經嘗試過兩種咨詢方式。“醫生回復的態度還挺好的,對于我們病人來説,很多時候遇到生病是兩眼一摸黑,連去哪個科都不知道。”蘇先生曾經去一家以眼科知名的三甲醫院看病,結果挂號時發現,光眼科就細分出好幾種小科,“不同專家擅長的分科也不一樣,我又不是學醫的,怎麼能知道自己到底挂誰的號。”

  與知道挂哪個醫生的號相比,更難的是挂上號。“其實,圖文咨詢一次,價格和現在調價後的門診挂號差不過,電話咨詢一次,和特需差不多,其實不管是挂普通號還是特需號,專家也是和你説這麼幾句。但關鍵是,能聯繫上,並且,省去了去北京看病的交通、住宿費用,這個費用才是真正的看病大頭,而且報銷不了。”蘇先生説。

  也有人更願意採取免費的“熟人問診”,遇到頭疼腦熱撥打熟悉醫生的電話,或者在QQ或微信上詢問,這種情況也令許多醫生感到並不妥當。“常常就是寥寥數語,就讓你做出判斷,但看病真的不是這麼看,沒見到人誰也沒法下定論。建議他們去醫院挂號,反而經常被認為‘不夠朋友’。”

  不是每一種病都適合上網問

  盡管早就知道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在互聯網平臺問診賺“外快”,但一名從事耳鼻喉科工作的醫生還是向筆者坦言了他的顧慮。“我所在的科室,非常依賴現場觀察,沒法依據患者的描述就做判斷。”

  不同科室醫生,因病症診斷方式不同,對互聯網問診的態度也不一樣。有內科係統醫生表示,一些內科科室問診主要依據指標數據,比如血液科、內分泌科等,如果患者之前已經有檢查數據,是有助于做出判斷的,但外科係統則不然。“中醫將就望聞問切,西醫將就視觸叩聽,即便現在有了各種檢測儀器,還是講究和患者面對面交流、觀察、觸摸,外科係統還是不能簡單通過患者描述來判斷病情。比如患者説肚子疼,那麼哪裏疼,他根本説不準,不同的痛點、痛感意味著不同的病情可能。”有醫生如是説,“有的病人是會上傳之前拍的片子,數據等,但並不意味著這些就足夠了。”

  筆者在多家線上醫療平臺上,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個別內科係統知名醫生問診次數非常多,有的甚至已經達到四、五位數,但同醫院外科係統的同年齡段專家問診次數卻在兩位數徘徊,且登錄時間已在多日之前。如果將平臺上參與網上問診的醫生名單與醫院名單相對比,可以發現年輕醫生多,特別是主治醫師和新晉的副主任醫師,但科室帶頭人相對較少,後者往往不僅負責醫療工作,還要兼顧教學和科研,閒暇時間更少。

  醫生做出病情判斷和診療方案,不只依賴見面診斷,也依賴各種檢測情況。“從表面上看他是哪裏不舒服,但全面的檢查有助于找出真正的病根在哪裏,也有助于做出合適的診療方案。”在北京的一家三級醫院心內科門診室,醫生向筆者展示如何操作診療所用的電腦係統。“除非重大疾病,病人通常都在定點醫院看病,所以他之前的就診記錄是存在係統裏的,他曾經得過什麼病,對什麼過敏,開過什麼藥,一覽無余。但是,這些資訊網上問診的一方並不掌握。”

  任何網上建議都不能代替見面診斷

  儲存在醫院電腦係統內的診療資訊,對于醫生之外的人是保密狀態的,因為病情屬于病人隱私。但是,在互聯網診療平臺上,病人同樣需要填寫詳細資訊,這些資訊能否保密,是病人關注的焦點。除此之外,圖文咨詢的效果,也是很多病人的關注點。“如何保證和我對話的,就是最針對我病情的醫生呢?”事實上,在現實操作中,借助互聯網平臺“搭個橋”,最終選擇實地去醫院找相應醫生看病者也不在少數。

  根據原國家衛計委在2014年8月發布的《關于推進醫療機構遠端醫療服務的意見》,“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將發展遠端醫療服務作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和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重要手段積極推進”。

  但是,這樣的遠端醫療並非是“患者對接醫生”,而是“醫生對接醫生”,即“一方醫療機構(邀請方)邀請其他醫療機構(受邀方),運用通訊、電腦及網絡技術(以下簡稱信息化技術),為本醫療機構診療患者提供技術支援”。並且,實施遠端醫療需要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並且患者的醫學處置權並未發生轉移,還在“邀請方”手中,對于受邀方的意見是“參考”。

  網上問診得到的醫師回復,同樣只能作為“建議”,在一家知名線上診療平臺,筆者發現網頁的最下端有這樣一段話,以較小的字體呈現,即“任何關于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面對面診斷。所有門診時間僅供參考,最終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網友、醫生言論僅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説法,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但是,如果網友並未將網頁拉到最底端,是看不到這段文字的。

+1
【糾錯】 責任編輯: 郝多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泰國慶祝潑水節
泰國慶祝潑水節
雪浴金銀灘
雪浴金銀灘
浙西古鎮舉辦鄉村大廚擂臺賽
浙西古鎮舉辦鄉村大廚擂臺賽
青島櫻花進入盛花期
青島櫻花進入盛花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268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