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探訪察隅守邊人
2018-04-13 08:09:20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察隅邊防官兵與當地居民組成巡邏隊進山巡邏。 記者 鄧建勝攝

  上察隅鎮松林村藏族同胞玖五家建房缺幫手,邊防官兵主動前往幫忙。 記者 鄧建勝攝

  邊境村遠離城鎮,邊防官兵每月都要組織衛生員到村裏巡診。圖為4月10日,連隊醫生陽運川來到次旺卓瑪(戴項鍊者)家義診。 記者 鄧建勝攝

  察隅在哪裏?

  在西藏自治區東南端,在祖國與緬甸、印度交界的密林深壑之中。在綿延數百公里的邊境線上,邊防官兵與群眾一起,守護神聖國土,共建美好家園。

  路面積雪超2米

  海拔3400多米的察瓦龍鄉日東村,當地村民與邊防官兵幾十年如一日,共同守邊護邊

  察隅位于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和橫斷山脈西段地帶的高山峽谷區,谷地南部邊緣海拔只有1400米,而四周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山高林密、河多谷深,這裏是旅遊和探險者的最愛,但對于一年365天堅守于此、生活于此的邊境守護者來説,卻沒有那麼浪漫,要時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平均海拔只有2800余米的察瓦龍鄉,距縣城不到100公里。但因連接縣城的公路需要翻過數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大雪封路,鄉裏與縣城交通中斷達數月之久。4月初記者計劃前往察瓦龍,主要山口的路面積雪仍然超過2米,普通車輛和行人根本無法通行。

  就是在這樣的邊境地區,越是自然條件艱苦,軍民團結如一家的魚水之情愈濃烈。海拔3400多米的察瓦龍鄉日東村,當地村民與邊防官兵幾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守邊護邊的銅墻鐵壁。這裏的邊境村遠離鄉鎮、群眾居住分散,醫療和教育是群眾生活的一大難題。

  日東哨所設立至今,部隊的醫生成了周邊村民名副其實的“家庭醫生”,村民們有個感冒咳嗽、頭疼腦熱,都習慣到部隊的衛生室拿藥。為此,每年在編制保障計劃時,該部隊都會給日東村的居民留足日常用藥;村裏小學缺少老師,常年駐守在此的大學生官兵就成了日東小學最可靠的師資保障。與此同時,每年大雪封山前,日東村的群眾都會主動送來足夠部隊過冬的柴火,而只要有巡邏護邊任務,村裏的青壯年個個都爭先恐後報名參加……

  衛國就是保家

  在邊境一線,每每有軍車經過,在路邊玩耍的孩子都會習慣性地站起來,舉手敬禮

  4月5日,察隅縣城內的英雄坡紀念園,蒼柏挺立,青松環繞,遠處雪山巍峨,莊重而肅穆,西藏自治區授予該紀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命名大會暨揭牌儀式在這裏舉行。

  察隅是我國重要的邊境縣,邊境線長達數百公里,在中印自衛反擊戰、西藏平叛鬥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447名烈士長眠于此。幾十年過去了,每年清明節前後,察隅城鄉的群眾都會前來祭掃英烈。

  “越到邊境一線,群眾感黨恩、愛國家的表現就越強烈、越感人。”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政委黃興國説,“在邊境一線,只要看到我們的軍車經過,在路邊玩耍的孩子會習慣性地站起來,舉手向我們的軍車敬禮。”

  4月10日,駐在上察隅鎮的某邊防連要去邊境山口執行巡邏任務。聽説此事後,在村裏幫別人修建房屋的37歲黨員阿托立馬跟老板請假,叫上在工地幹活的3個民兵,直奔邊防連隊。

  該邊防部隊某營教導員所巴介紹,一直以來他們和當地群眾都保持著良好的互動,當地老百姓自願為部隊砍柴,悄悄運到門口放下就走;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到部隊進行國防教育活動,給學生上國防教育課;部隊自願捐款給貧困戶學生買學習用品……軍愛民、民擁軍在邊境一線體現得淋漓盡致。

  “沒有邊境的安寧,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保家衛國,對于我們來説,衛國就是保家。”阿托説。

  這裏山高林密,巡邏一次往往要花上七八天時間,邊防官兵所有的補給都得隨身攜帶。看到這種情況,附近的民兵都會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活兒,主動參與到巡邏隊伍中,為戰士們提供最堅強的支援保障。自從有了邊防連隊,幾十年來,阿托村裏的幾代人,一直如此。

  我們最親的人

  “雖然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哨所的每個人都是好人,像自己的孩子那麼熟悉”

  在察隅河河谷的一處陡峭山體上,記者好奇地舉起相機準備拍照,路邊種樹的村民趕緊走上前來制止:“這是邊境,不許隨便拍照。”

  據介紹,在察隅縣的邊境村莊,只要出現陌生人員或者可疑人員,村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會上前盤問,發現疑點第一時間報告給部隊。邊防官兵與居民群眾眾志成城,有效防止了敵對破壞分子的滲透。

  “‘金珠瑪米’(藏語意思為‘人民解放軍’)就是我們最親的人!要是沒有他們,我在幾年前就不在人世上了。”在上察隅鎮松林村,63歲的藏族阿媽次旺卓瑪至今清楚地記得,2010年4月24日,百年不遇的暴雨雪導致村莊後面山體滑坡,巨大的泥石流瞬間吞噬了整個村莊。幸運的是,得到地質災害預警資訊的邊防某營趕緊把所有村民轉移出來,才使她們免受傷害。更讓次旺卓瑪老人感動的是,此後一個多月,這裏的邊防哨所騰出了最好的營房,供老幼村民居住。

  “這兩年,我的關節炎經常復發,全靠部隊的醫生送藥。雖然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哨所的每個人都是好人,像自己的孩子那麼熟悉。”4月10日下午,當邊防連的醫生陽運川來到村裏義務巡診時,次旺卓瑪用藏語對記者説。記者 鄧建勝 瓊達卓嘎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青島櫻花進入盛花期
青島櫻花進入盛花期
翠鳥捕魚
翠鳥捕魚
蜂鳥鷹蛾戲花忙
蜂鳥鷹蛾戲花忙
教師夫婦帶著兒子跨省支教
教師夫婦帶著兒子跨省支教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267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