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廣州的真相是什麼
2018-04-11 14:15:16 來源: 瞭望東方周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同樣具有地理優勢的,中國還有很多城市。兩千多年中,也有很多城市擁有商業文明的文化傳統。廣州能夠長盛不衰至今,實際上是人努力的結果”

  廣州港,正在發力擴大昔日千年港口的影響力

  2018年3月底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發表的演講,被輿論解讀為“網易與廣州開始熱戀了”。在演講中,丁磊稱希望“能夠在廣州建更多的辦公樓、發展更多的業務、招更多的人,更深地扎根在廣州”。

  這是短短幾個月內,丁磊至少第三次公開“唱紅”廣州。此前的2017廣州《財富》全球論壇和2018年全國兩會上,丁磊都毫不吝惜地表達了對廣州的青睞。

  看好廣州的不僅是丁磊,還有諸多國際評級機構。

  近兩年,在由美國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公司、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以及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聯合推出的GCI(全球城市指數)中,在由普華永道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機遇之城2017》中,在由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合編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中,廣州都名列國內城市前列,將杭州、成都等遠遠甩在身後。而在2017年,國際知名的城市排名機構GAWC將廣州的城市評級從Beta+提升為Alpha-,使之成為全球49個Alpha級城市之一,在中國大陸僅次于北京和上海。有評論甚至稱,以後請叫廣州“世界一線城市”。

  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近年來,看空廣州幾乎可以算得上國內一些媒體和社交網絡平臺一個不時被人提及的話題。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印象是因何形成的?廣州發展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錯失騰訊、阿裏”背後

  不少廣州人毫不諱言,廣州曾“錯失了騰訊、阿裏”。

  這也是近幾年輿論談及廣州時經常用到的案例: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中,深圳有騰訊、華為,杭州有阿里巴巴,廣州則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明星企業。

  這背後的深層次背景,是廣州産業結構轉型的大課題。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廣州早早便走上了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在2005年,出口對廣州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0%。

  “隨後,在新一輪城市規劃和産業戰略引導下,廣州大規模推進機場、港口、會展等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布局汽車、石化、船舶等重化工業,創造了巨量的投資機會。這一時期,投資、出口疊加低成本要素優勢,構成廣州經濟八年‘黃金發展期’的三大動力。”廣州市社科院黨組書記張躍國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隨著人口老齡化、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土地政策收緊、碳排放限制、資産價格飆升及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廣州原有的低成本要素優勢逐漸喪失,人口、政策、土地、外需等“紅利”全面消退,出口引擎日漸式微。

  “具體到産業來看,某種程度上説,前幾年廣州的制造業也有所落後。廣州市確立的汽車、電子、石化三大支柱産業,發展最快的還是汽車業,以及與其緊密相關的裝備制造産業。相比來説,電子資訊産業發展顯得不足,廣州的制造業面臨資訊時代的轉型問題。”廣州市工信委副巡視員李丹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沒有明顯重大外部衝擊的情況下,近幾年,廣州的經濟增速下降到不足10%。

  移植“大樹”,加速“播種”

  廣州人當然在檢視自身發展的不足,不過,與外界的觀感不同,他們似乎並不太為未來焦慮。

  “和人一樣,城市發展也有階段性。”張躍國説。

  當一個經濟體步入高收入階段後,其經濟增速下降,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現象。比如,日本在1971年、臺灣在1988年、韓國在1992年之後,經濟增速都下降到了7%以下,此時其每人平均GDP都剛越過了1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門檻。

  “2015年,廣州每人平均GDP達2萬美元,也達到了世界銀行所界定的高收入門檻。因此,由高速增長期轉入了中高速增長階段是必然結果。”張躍國説。

  事實上,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四個一線城市中,廣州近五年的GDP增速始終高于北京、上海兩市。而且,其增速亦始終高于全國GDP增速。

  在每人平均GDP方面,除了深圳一城,廣州也高于北京、上海,對成都等後起之秀更具有明顯優勢。

  因此,廣州的發展命題,關鍵並不在于發展速度,在于發展品質和效益。

  改變,亦因此而發生。

  如今,前些年疏于招商引資的廣州,正在成為國際招商引資領域的頂級“掠食者”:思科智慧城、特斯拉、富士康、GE生物科技園、廣汽智聯、華電智能等一批百億元、千億元級特大産業項目近兩年先後簽約入駐。

  “現在,在新能源、新材料等諸多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廣州都已經有所布局。廣東省在布局的規模比較大的産業,大約三分之二都落戶在廣州。”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詹德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除了直接移植“大樹”,廣州也在加速“播種”。

  多項新政之下,近兩年,廣州專利創造呈現爆發式增長,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兩年同比增長達30%以上。創新主體大幅增長,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凈增近3000家,增速居全國主要城市首位,同時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數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二位。

  “而且,政策釋放需要時間,在未來五年,創新驅動在廣州會顯示出更大推動力。”詹德村説。

  “全科生”

  2017年,郭臺銘投資610億元,在廣州增城建設富士康“第10.5代線8K螢幕”全生態産業園。這是廣州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外資項目。

  事實上,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像富士康這樣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無疑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餑餑。

  據媒體報道,很多城市為了爭奪富士康,大打情報戰。此前曾在“爭奪戰”中勝出過的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稱,“我們前後和富士康談了5年,其間歷經曲折,成都勝出殊為不易啊。”

  因此,在一些評論者看來,在城市“爭奪戰”中,與其説是廣州搶下了富士康,不如説是郭臺銘選擇廣州。

  這並不難理解。

  銳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銳祥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要想生産一萬套音響設備,在廣州,只需要兩天就能完成。如此完善的産業鏈條,在全世界其他地區都很難找到,因此,如今諸多國外音響巨頭,都將生産基地放在廣東。

  丁磊也透露,網易嚴選目前將近四分之一的供應商都集中在廣東。“這些優秀的産業資源,是我們這些廣州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的獨特優勢。”

  不過,除了産業鏈的優勢之外,相較于其他珠三角的城市,廣州還有更多“獨家”優勢。

  廣州市天河區商務和金融工作局局長張海波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與其他中國城市不同,廣州是少有的‘全科生’。”

  以天河區為例,目前天河擁有四個優勢:一是技術中心,廣州乃至廣東的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大多集中在天河;二是資本中心,廣州市70%的金融機構在天河,天河還建立了全國首座風投大廈;三是人才中心,天河不僅有多所優秀高校,還有南方人才市場,以及諸多人力資源機構;四是服務中心,廣州三分之一的會計師事務所,包括營收前十的律師事務所都在天河。

  由此,也便不難理解為何三十年前還是菜地的天河區,如今已經成為廣東第一區的有力競爭者。2016年,廣州天河CBD産值達2700億元,居全國第一位,比第二位的北京國貿CBD高出近千億元。

  “我們在單項上不一定是冠軍,綜合起來還是廣東第一。”詹德村説。

  房價低,成本適中,環境好,市場空間廣闊,産業鏈條完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即便是最苛刻的觀察者,也不否認廣州在這些方面的優勢。

  在新能源、新材料等諸多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廣州都已經有所布局

  讀懂亞太中心的視野

  郭臺銘選擇廣州,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對于富士康這個在全球産業分工協作中發展壯大的巨無霸企業來説,交通從來都是重要考量。

  在郭臺銘投資廣州時,廣州港航線覆蓋全球300多個港口,白雲國際機場近300條航線基本覆蓋了全球主要城市。無論是廣州港的貨物吞吐量,還是白雲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均位居全國乃至全球前列。

  但是,廣州的雄心不止于此。

  2016年12月,中國共産黨廣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在論及今後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時特別指出,要“強化樞紐型網絡城市功能,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而廣州市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的目標的“三大戰略樞紐”中,有兩個都與交通直接相關,即國際航運、航空戰略樞紐。

  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對廣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數據顯示:港口生産經營與其他相關産業及間接誘發的經濟貢獻為1:5,提供就業比值為1:9。據20世紀90年代國際機場協會的研究調查數據顯示,每年100萬航空旅客運輸量將産生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和增加2500個就業崗位。

  “交通是龍頭,其對旅遊商貿,投資環境的改善,將直接影響本地産業結構和經濟發展。”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宋小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與其他一些國家中心城市,例如武漢、鄭州不同,國家對廣州的定位和期望不是放在國內,而是放在國際視野下看的。”宋小明説,“一個基礎條件是,從中國看,武漢、鄭州是地理中心,但從亞太來看,廣州是地理中心。”

  以廣州為圓心,諸多全球名城均在不遠的半徑之內:往北是北京、上海、首爾、東京;往南是香港、深圳、新加坡、吉隆坡;往西則是孟買、迪拜。

  在這樣的視野下,廣州要搭建“空中絲路”也就順理成章:到2020年,廣州要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

  “輻射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是廣州的優勢。原來,中國到澳大利亞的旅客人數也就幾十萬,廣州開了直航航線後,很快就超過一百萬了。”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行銷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周俊寶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航運方面,廣州的優勢也開始重新顯現。

  前些年被深圳鹽田港搶去風頭的廣州港,正在發力擴大昔日千年港口的影響力。

  地處珠江三角洲幾何中心的南沙港區,自從2004年投産後,以每年100萬標準箱的速度增長。“無論在中國還是在世界港口史上,這都是非常罕見的。”宋小明説。

  對于南沙港區的未來,宋小明非常樂觀。“廣東自貿區總面積116平方公里,其中廣州南沙片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所以南沙的潛力比較大。而且,南沙港區比鹽田港位置更優越,加上體制機制創新,從南沙港出入的貨物,一個集裝箱綜合可以省150美元到200美元左右。”他説。

  置于全球城市觀察,廣州建設國際交通樞紐也具備獨特的優勢。以航空為例——周俊寶認為,隨著國內出國人數日益增多,未來在國內市場和國內航線擁有巨大優勢的廣州將注定超過香港。

  “用腳投票”與“投資人的感覺”

  還是在今年3月底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丁磊説的一句話,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投資一個城市,其實是在投資人的感覺。

  這個寧波人,如此喜愛廣州,按他的話説,是因為“廣州幹凈、好吃、宜居,有煙火味、有市民氣息”,更是因為“政府願意幫他們解決很多生活上的難題,比如説戶口、孩子入學、醫療等”。

  “丁磊的講話其實是個啟發。因為人的需求是很多元的。城市不但是産業問題,也有環境問題。環境要適宜居住,因此我們提出到2035年建設美麗宜居花城。”一位廣州市政策研究者説。

  提到天河區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天河區區委書記林道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核心要素是人。因此,我們把人作為工作的核心。通過營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把人才吸引來,就不愁城市的發展。”

  而從數據來看,不少人在用腳投票,支援廣州。

  據百度地圖發布的《中國城市研究報告》,2017中國省會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廣州市位列第一,領先于成都、杭州、鄭州、武漢等地。此外,從2015年到2016年,廣州總共增加常住人口54.24萬人,這一數據領跑中國一線城市。

  在解釋廣州為何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千年不衰的商業型城市,經濟學家林毅夫説:“同樣具有地理優勢的,中國還有很多城市。兩千多年中,也有很多城市擁有商業文明的文化傳統。廣州能夠長盛不衰至今,實際上是人努力的結果。廣州抓住了新的科技、新的政策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提供的新機遇,同時十分重視人才,因為企業家是非常關鍵的,他們具有最強的能動性。政府提供有力的環境和政策,企業家抓住機遇,這是相輔相成的。”記者蘆垚 特約撰稿陳麗霞/廣東廣州報道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音樂教師白茜:跨界創作掐絲敦煌壁畫
音樂教師白茜:跨界創作掐絲敦煌壁畫
烏魯木齊:義務植樹添新綠
烏魯木齊:義務植樹添新綠
攜手京津冀 聚焦新曲陽
攜手京津冀 聚焦新曲陽
武夷山:“喊山”採茶
武夷山:“喊山”採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27112266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