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負青春不負心 落後村變先進村——內蒙古一80後村支書的“逆襲”之路
2018-03-19 14:47:3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19日電 題:不負青春不負心 落後村變先進村——內蒙古一80後村支書的“逆襲”之路

  新華社記者柴海亮、勿日汗、李雲平

  33歲的王覺甫怎麼也忘不了自己初到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巴彥套海鎮南茅庵村工作時的情景:破敗的民房、塵土飛揚的村道、少見綠樹的村莊……想開一次村民大會,用村委會的大喇叭從早晨喊到中午,沒有一個人來。最後在老黨員、老幹部的登門通知下才稀稀拉拉來了幾十人。

  當時村部房前正積了一地水,幹燥的地方都被村民佔了,想面對村民發表“講話”的“新村官”左瞧右看毫無立錐之地,只好找來幾根長木條鋪在水上,才得以有個“舞臺”。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村莊給王覺甫來了個“下馬威”,但幸未熄滅一個年輕人逐夢農村廣闊天地的夢想之火。

  “用自己的知識、青春、奮鬥來改變一個村莊,是我的初心和夢想,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不會退縮!”長得黑、壯的王覺甫從內蒙古民族大學農學院畢業後,曾當過大學生村官、農技員,2014年被選派到南茅庵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年後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573人的南茅庵村只有兩名村幹部,61歲的村支書兼村主任,婦女主任兼會計。村裏幾個姓各成一派,互相猜忌,鄰里失和,國家惠農項目一到就搶,搶不到就陳情。農民收入微薄,村集體經濟多年沒收入,甚至村集體300畝地承包給鄰村人,不但沒有收入,還倒貼澆地的水費……

  年輕的王覺甫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逃避不是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往前衝。為盡快打開局面,他選擇了一條難度最大、但成效最明顯的路。對于靠種地為生的南茅庵村民來説,土地是命根子,也是鄰里間大小矛盾的主要導火索。王覺甫決定從這個最根本、也是最敏感的問題入手,改變南茅庵村的面貌。他爭取到國家的土地整理項目,計劃把村裏所有土地整理後重新分配。這樣,不僅能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還能增加耕地。

  不出意外,這一下子把全村積累了幾十年的矛盾都掀了出來。開村民大會討論土地整理方案,王覺甫在上面講,村民在下面吵,有人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一同工作的女幹部被氣哭好幾回。千辛萬苦制定方案後,他帶領村民代表挨家挨戶走訪,讓村民簽字同意。半個月走訪3輪後,仍有5戶拒絕簽字。

  眼看就到了冬天,土地上凍後整理工作就得推到來年開春。王覺甫頂住壓力,做好應急預案,決定一邊開工,一邊繼續説服村民簽字。但個別村民還是不配合,甚至有個村民雇來推土機,要推平剛建好的農田設施,最終被警察當場給上了一堂法律課……經歷一番波折,最終南茅庵村的全體村民同意土地整理,並接受重新分配方案。

  60多天沒日沒夜的工作、5000畝土地公平合理的分配、100多戶村民間事無巨細的周旋……終于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王覺甫因勞累過度,突發眼疾,住院治療半個月。

  但他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認可。“早在2009年村裏就有過土地整理的機會,但很多村民都反對,沒做成,現在才知道土地整理真有好處呢!”村民甄喜雲細數王覺甫“大膽嘗試”給村裏帶來的變化:以前全村耕地3800畝,整理之後變成5000畝;以前一戶30畝地分散成20多塊,無法使用大型農機具,整理之後變成4塊,為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創造了條件;以前農田裏沒有像樣的路、渠,每年各戶之間因澆水淹地的事爭吵不斷,整理之後再沒有出現這樣的矛盾。

  “土地整理”這個漂亮仗開啟了王覺甫的“逆襲”之路。到南茅庵村的第二年,他就從“不受待見”的外來人,變成村民真心推崇的領頭人。第三年,多年陷入癱瘓狀態的村黨支部煥然一新,被評為巴彥淖爾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南茅庵村捧回30年來第一塊集體獎牌。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村民們發現,頹廢的南茅庵正在變樣:地是地,路是路,光禿禿的村道兩邊種起了樹,村中心的臭水坑變身文化室和休閒廣場,貧困戶搬進了新居,一些村民發展起了養殖業,以前的冤家對頭聚在一起曬起了太陽……

  “小王給我們南茅庵帶來了許多看得著和看不著的變化。”61歲的貧困戶楊公義説。這位在2016年前一直住著破舊危房的老人,曾經是王覺甫最大的牽挂,每當下雨,王覺甫就往老人家裏跑,生怕房屋坍塌。直到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下,老人搬進了新房,王覺甫心裏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讓我有了新的奮鬥目標。”王覺甫説,“我正在對接一些企業來解決南茅庵村的産業興旺問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迎來春雪
北京迎來春雪
2018年香港花展開幕
2018年香港花展開幕
杭州西湖龍井春茶開採
杭州西湖龍井春茶開採
春來花盛開
春來花盛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55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