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馬瑞燕:講臺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2018-03-10 10:48:1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霍瑤、馬曉媛、許晟)49歲的全國人大代表馬瑞燕是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代表,她卻常説自己“從農田裏來”。

  “我的專業是生物防治研究,通俗點講,就是利用昆蟲的自然天敵來尋找防治蟲害的方法,減少農藥殘留。”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馬瑞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田埂間、實驗室、講臺上。剛剛過去的春節,她只在年初一休息了一天。“很少在雙休日休息,暑假也沒有,夏天正是研究農業病蟲害的黃金季節,不能錯過。”馬瑞燕説。

  閒暇時候,馬瑞燕會在大學校園裏散散步,她有一樣隨身攜帶的東西:放大鏡。用來觀察樹葉上、草地上、花圃裏的生物,把有研究價值的帶回實驗室。“來北京開會我也帶著。”她笑説。

  多年奮鬥帶來的是一係列耀眼的成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20余項、獲得“陷阱捕蟲器”等多項國家專利、和團隊歷時6年拍攝科教科普電影……

  2013年,馬瑞燕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又再次當選。6年來,她總共提交了20份建議,不論是“涉農專業教育精準扶貧”,還是“設立國家技術創新基金”,全都離不開“農”。

  “農業是個艱苦的行業,偏公益性,就業的待遇和其他行業不能比,吸引和留住人才都很難。”每每談到學生,馬瑞燕的心疼全寫在臉上:選擇農學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農村養育的孩子更懂農村,對土地有著天然的情感,同時家庭也相對貧困,一萬多塊錢的學費對城市人家的孩子不算什麼,但對有些農村家庭則是一年甚至兩年的收入。

  去年,馬瑞燕在11個省市調研、走訪發現,46%的涉農專業學生要靠貸款來繼續學習。不少熱愛這份專業的學生覺得壓力大,有的還會中途放棄。

  “我希望自己站在講臺上時,面對的是渴望知識的眼神,而不是背後藏有顧慮。”為此馬瑞燕持續關注這群學生,建議減免高等農林院校涉農專業學生的學費,讓更多優秀的農村貧困大學生可以安心學習、繼續深造。“看似就是一個學費減免,其實剛好在我們國家這幾個大的關鍵詞‘農業’‘教育’‘扶貧’‘科技’的交會點上。改變涉農專業的招生政策,是對貧困地區農民家庭最精準的幫扶。”馬瑞燕説,一個村裏娃上了大學,一戶農家就有了希望,未來農業科技發展也有了後備力量。

  和朝氣蓬勃的學生們一起為熱愛的研究事業奮鬥,是馬瑞燕最大的驕傲和快樂。“科研的過程其實很享受,那是一個去假設、去發現、去探索生命的奧妙的過程。對我來説,農田就是我傳授知識的講臺,而講臺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她説。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51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