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電梯安全主體責任咋分、老舊電梯如何整改?官方詳解
2018-03-01 07:49:34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電梯安全主體責任更明確(民生三問)

  核心閱讀

  日前,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電梯品質安全工作的意見》,在電梯的開發、制造、使用、維護等環節明確了電梯安全的主體責任。而針對老舊住宅電梯的整改,則要求地方政府暢通資金提取通道,明確資金抽取機制。另外還提出建立“物聯網+維保”及“保險+服務”新模式,推進電梯維保的人性化、科技化和信息化。

  電梯是“出門第一步,回家最後一程”。據保守估計,全國每天有15億人次乘坐電梯,電梯已成為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與此同時,我國也是電梯生産和使用大國,電梯保有量、年産量、年增量均為世界第一。2017年我國電梯生産量、新增量分別為78萬臺、68萬臺,在全世界佔比分別約為75%、65%。

  日前,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電梯品質安全工作的意見》。針對老舊住宅電梯隱患多、部分維保偷工減料等問題,《意見》給了哪些應對之策?對此,記者採訪了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有關負責人。

  問 各方主體責任咋分

  記者:電梯安全涉及多個環節、多方主體,各主體責任如何界定以防相互推諉?

  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局有關負責人(以下簡稱有關負責人):電梯安全涉及房屋開發建設、設備制造安裝、使用管理、日常維護保養等多個環節,涉及樓宇建設單位、電梯生産單位、電梯産權單位(或共有産權)、使用管理單位、維保單位等多個主體。目前存在著各方責任不明晰、安全主體責任未能有效落實的問題。對此,《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相關主體的品質安全責任,以推動主體責任的落實。

  在房屋建設環節,有些房屋開發建設單位為壓縮建設成本,存在減少電梯數量、縮減電梯載客人數、降低電梯選型配置水準、忽視電梯品質等現象。對此,《意見》特別強調了房屋建設單位應當對電梯井道、底坑、機房等依附設施的設置和土建品質負責,並按照建築設計規范等要求,保障電梯選型和配置符合相關規定,滿足乘客乘用的需要。

  在制造安裝環節,針對部分電梯生産企業降低産品品質搶佔市場的行為,《意見》規定,電梯生産企業不但要對電梯制造、安裝品質負責,還要做好在用電梯的跟蹤監測,為使用管理單位提供技術服務等。

  在使用環節,根據法律,電梯所有權人應當對電梯的使用與管理負責。但住宅電梯一般是多業主共有,業主再委託物業公司對電梯實施管理,這樣物業公司即承擔電梯的使用與管理責任。

  實際工作中,因業委會難以對物業實施有效監督,一些物業公司對電梯投入資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電梯加速老化、帶病運作等現象。特別是有的物業公司“以包代管”,錯誤認為將維保業務承包給維保單位,自己就不需要履行管理責任。對此,《意見》強調了電梯所有權人或其委託管理人應保障電梯使用安全,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備相關管理人員,對電梯做好日常檢查,對維保工作進行監督,做好值班,乘客困梯要及時安撫,及時通知維保單位實施救援等。

  在維保環節,針對目前電梯維保企業規模水準參差不齊,存在部分維保企業低價競爭、偷工減料、流于形式等問題,《意見》強調了維保單位要保證其維保電梯的安全性能,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維護保養,另外還要做好應急救援工作,在得到電梯困人等資訊後,快速到達現場實施救援。

  問 老舊電梯如何整改

  記者:老舊住宅電梯隱患多、整改資金難籌措,怎麼辦?

  有關負責人:截至2017年底,我國使用超過15年的電梯約30萬臺,佔全部在用電梯的5%。隨著時間推移,電梯老化問題還將集中顯現。經專項抽查發現,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故障明顯增多,甚至可能引發事故,對其進行大修、改造、更新,尤為必要。

  然而,對老舊住宅電梯進行整改,錢從哪裏來是難點。一方面是專項維修資金提取困難,雖然便捷提取住宅專項維修基金用于電梯急修和更新改造的意見已經出臺,但由于缺少具體可行的操作程式,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監管,業主普遍擔心物業維保套取專項大修資金,電梯大修改造費用的使用依然較為困難;另一方面,許多老舊房屋,特別是早期售後公房、房改房、回遷房等房屋缺少維修資金,住戶普遍經濟能力較弱,靠住戶籌措經費較困難,資金問題難以解決。

  本次《意見》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電梯更新改造大修有關政策。一是暢通維修資金提取渠道,出臺具體可行的操作程式,既要便利地提取維修資金,明確緊急動用維修資金程式,同時也要建立有效監管機制,防止惡意套取專項大修資金,打消業主的擔心;二是明確維修資金缺失情況下資金籌措機制,解決部分房屋維修資金缺失、電梯更新改造難的問題。例如有些地方將部分維修資金建立之前,沒有維修資金的房屋,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採取住戶出資、政府補貼的政策,解決電梯改造資金。

  問 維保難題有啥新招

  記者:《意見》提出“物聯網+維保”等新模式,與現有維保模式相比,有哪些改變?彌補了哪些不足?

  有關負責人:現行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這種規定的目的在于保障電梯能夠得到最基本的維護保養,但是難以適應不同品質水準、不同使用環境的電梯。例如,地鐵等公交樞紐中的電梯,其高負荷、大運量、長周期的使用條件要求保養的周期更短,而部分乘客密度低的專用電梯,維保周期則可以長一點。因此,採用技術手段對電梯進行實時狀態監測,實施有針對性的“按需維保”,是維保工作科學化發展的方向。

  “物聯網+維保”是一種預測性維保,借助物聯網手段準確了解電梯的運作參數和風險狀況,進而依據其風險狀況進行維護保養。“物聯網+維保”的按需維保模式目前已在南京、寧波等地開始試點,通過電梯遠端監測技術手段,試點實現物聯網線上檢查維護和現場保養維護相結合的按需維保模式,使電梯維保行業越來越向著人性化、科技化方向發展。

  記者:電梯責任保險的加入能為維保行業帶來哪些改變?“保險+服務”新模式有何優勢?

  有關負責人:責任保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省質監部門聯合保監局制定本地電梯責任保險實施方案,其中電梯最多的廣東省電梯投保率達80%,很多電梯事故經保險及時賠付,有效救助了受傷害乘客。

  有的保險機構推出了“保險+服務”新模式,主要做法是物業公司、維保單位、保險機構簽署三方合同,由保險機構統一招標選擇規模化、規范化的維保單位承擔維保任務,並根據維保品質支付維保費用。保險機構開發了信息化維保監控係統,維保人員通過手機APP進行維保,使維保過程更加公開透明,防止維保人員偷工減料。同時及時向業主公示維保資訊,公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電梯維保工作情況。目前,“保險+服務”模式已在寧波、杭州、福州、天津等地區開展,累計承保電梯1000多臺。

  保險機構的參與,一方面能促進維保品質提升。從寧波市首批試點的12個住宅小區、537臺住宅電梯情況看,維保計劃完成率達到100%,平均維保時間從以前的35分鐘延長到60分鐘,達到“按時保養、保養到位”。另一方面,利于降低社會成本。“保險+服務”模式提高了維保集中度,通過規模效應降低維保總費用,維保到位後,電梯大修改造周期延長,電梯使用總成本降低。

  更重要的是,“保險+服務”新模式更加突出電梯使用管理的安全主體責任,強化電梯乘客與使用管理者的民事責任關係,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實現電梯安全從依靠行政監管為主向社會綜合治理轉變,促進社會共治機制的形成。本報記者 李心萍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火樹銀花迎元宵
火樹銀花迎元宵
天津音樂學院藝考開考
天津音樂學院藝考開考
紅梅綻放滿眼春
紅梅綻放滿眼春
貴州松桃:苗鄉滾龍鬧元宵
貴州松桃:苗鄉滾龍鬧元宵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46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