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山東:補齊“精神短板”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2018-02-24 16:01:3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濟南2月24日電 題:山東:補齊“精神短板”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新華社記者邵琨

  走進山東省平陰縣綠澤畫院,隨處可見來自周邊農村生活貧困的殘疾人,他們臉上大都洋溢著笑容,眼神裏透著自信。

  “現在每年能掙1萬多塊錢。我能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了,不用再什麼都依賴父母了。”在畫院的一間畫室裏,30歲的腦癱患者孫國棟停下手中的畫筆,笑嘻嘻地對記者説。

  來綠澤畫院學油畫之前,孫國棟每天都待在家裏,沒有任何收入。為了照顧他,父母沒法到城裏打工賺錢。“自己摔倒了都站不起來。現在通過繪畫鍛煉,手抬得比以前高了。畫院裏有吃有住,有人照顧,父母可以放心地出去掙錢了。”孫國棟説。

  針對貧困群眾文化程度低、勞動能力弱、技術水準差、“不知道怎麼幹”等問題,山東省各地開展實用技能免費培訓,圍繞農家樂、柳編、大蒜包裝、油畫石刻等特色産業和“大嫂”“大姐”等家政品牌進行,運用“田間課堂”“大篷車下鄉”等模式,讓貧困人口願意學、方便學、學得會、用得上,由“不會幹”到“學著幹”。

  像孫國棟一樣,勞動能力有限的殘疾人都可以免費到綠澤畫院學習油畫。學習合格後,與畫院簽勞動合同,享受“五險”待遇,每月領1000到3000元不等的工資。目前,工作生活在這裏的近百名殘疾人全部實現脫貧。

  一些貧困人口沒想法、缺激情,坐等政府送小康。在脫貧攻堅中,山東省把思想扶貧擺在重要位置,讓“沒想法”的貧困群眾腦子轉起來,心裏熱起來,身子動起來。

  57歲的臧章建在山東省鄄城縣曾是出了名的懶漢,每天的日子就是吃完飯到街上轉悠一圈然後睡覺。幫扶幹部多次到府做工作,他看到村裏脫貧的人過的日子後,萌生了自己也要過好一點的想法。如今,他已經開起豆腐坊,每天純收入40元以上,省市電視臺報道後,他又成為示范帶動別人脫貧的“明星”。

  扶貧幹部風裏來雨裏去,流汗流淚甚至流血犧牲。山東省把扶貧幹部的感人故事通過媒體宣傳、文藝創作、電影電視等不同形式,講給群眾聽,寫給群眾看。許多貧困戶打心眼裏認識到他們到底是“為了誰,圖了啥”。棗莊市63歲的貧困戶侯以林在日記中寫道:“各級政府對我幫扶照顧,我很感謝。我要盡快脫貧,減輕國家負擔。”

  在農村,青年結婚後大多與父母分戶居住。有的子女不孝順,年老體弱的父母往往因此陷入貧困。把父母推向社會、推給政府,會助長不良風氣,越幫越多、越扶越貧。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省充分釋放孝老敬親的文化積淀,為脫貧攻堅提供文化養分。

  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孝裏鎮劉家營村孝德廣場上,墻上畫著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公示欄裏貼著村裏黨員的孝老敬親承諾書。劉家營村黨支部書記劉太增説:“敬老愛幼、互幫互助已成為村裏的風氣,不孝之子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每年陪父母體檢一次;每年陪父母過生日,親手為父母做祝壽菜;你的每一個開心事,要第一個告訴父母……翻開劉家營村的德孝工作實施方案,類似這樣溫馨的規定還有很多。

  在儒家“孝文化”的引領下,山東省有的村對孝順的子女登紅榜表揚,對不孝順的上黑榜警示。不少村裏還成立了養老理事會,設立孝善基金,通過子女拿一點、社會捐一點、財政補一點,定期發放錢物給老人。目前山東各地建立孝善基金1萬多個,募集資金2.53億元,惠及60多萬老年人。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山東濟南:藝考開考 考生同場競技
山東濟南:藝考開考 考生同場競技
星空中的煙花
星空中的煙花
一輛汽車撞擊美國白宮安全柵欄
一輛汽車撞擊美國白宮安全柵欄
賞花燈 度春節
賞花燈 度春節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244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