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少填些表格,多跑點土路
2018-02-08 07:15:45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少填些表格,多跑點土路(一線視角·啃下扶貧硬骨頭②)

  不妨以持之以恒反“四風”為契機,以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為抓手,徹底擠出基層落實的水分,切實提高脫貧攻堅戰的實績

  聽一位駐村扶貧的幹部吐苦水,在基層碰到最繁重的工作,竟然是填表。“你們村就幾百口人,哪來這麼多表格填?”他抱出兩大摞資料,疊起來有半人高,裏面有入戶調查表、貧困戶登記表,還有貧困戶資訊採集表、民主評議會議記錄等等。有的表格還要求一式三份,一個數據錄入錯誤就得全部推倒重來。

  國務院扶貧辦去年曾明令制止各地頻繁填表報數、迎評迎檢、陪會參會等大量耗費基層幹部精力的行為,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脫貧攻堅工作正常秩序”。時間不等人,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不到兩年,倒推分解下來任務非常緊迫,時間是奮戰在扶貧一線的人們最為寶貴的資源。形式主義有一種自我疊加的慣性,類似于“半年要評比5次,一次迎檢花20萬”的做法,無異于將精準扶貧異化成“精準填表”“開會脫貧”,不僅與中央對扶貧的要求南轅北轍,也浪費了基層扶貧幹部精力,導致做調查研究、政策落實、問題化解等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分身乏術。

  還要看到,一些人之所以喜好擺弄文字數據,與混日子、不擔當等為官不為問題大有關係,也與能力有限導致的落實乏力密不可分。一項工作分解為幾十項量化指標,隨之而來的是“月督導、季檢查、年總結”,而應付督導檢查,最便捷的方式莫過于將各類表冊“往實處寫”。于是,精準扶貧變成“紙面躍進”,實地調研變成“紙上功夫”。

  考核過于刻板僵硬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舉個例子,許多地方為了防止駐村幹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明確規定其吃住在村的時間,不僅打卡簽到,還要時不時派人下去督查暗訪。而實際上,駐村幹部需要花大把時間往返省市縣裏,去爭取政策和資金、協調企業找銷路。嚴防幹部走讀的硬規定,執行不好就可能束縛辦事熱情。記者就曾親遇一例。某駐村幹部到縣農牧局來咨詢紅心柚種植事宜,商談完事情已是晚上11點多,本欲在縣城休息,礙于制度規定,不得不趕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回到村子裏。

  形式做得再認真再漂亮,也不過是形式。某西部地級市在去年底對下屬10個區縣的脫貧工作開展評估,單貧困人口錯退率一項,有區縣便高達29.8%。必須解放扶貧幹部的時間,同時引導扶貧幹部把精力投入到幹實事、察真情、扶真貧、下真功、講真話、報真數上。脫貧攻堅完成得怎麼樣,老百姓的評判最有説服力。無論扶貧督查還是脫貧驗收,都不能成了“政府一家的事情”,或者成了“‘一把手’説了算”的事情。讓每一個貧困群眾都能參與到扶貧考核驗收中,讓村村戶戶的脫貧成效接受公眾評判,才能更好地杜絕材料泛濫、數據造假問題,扶貧工作才能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在一名省直機關挂幫幹部發來的視頻裏,一位女村幹部在奮筆填表,旁邊椅子上躺著她4個月大的寶寶。這樣的精神值得肯定,卻也讓人看到基層幹部的無奈。精準扶貧是必須立足具體、熟悉情況才能做下來的事業,而且越到最後越需要少填些搞形式的表格,多跑點摸情況的土路,往細處落實、往實處落細。不妨以持之以恒反“四風”為契機,以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為抓手,徹底擠出基層落實的水分,切實提高脫貧攻堅戰的實績。(作者為本報貴州分社記者)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加坡航展上的中國參展商
新加坡航展上的中國參展商
高鐵“後廚”打造美味旅程
高鐵“後廚”打造美味旅程
朝鮮藝術團抵達韓國
朝鮮藝術團抵達韓國
科威特最大博物館群揭幕
科威特最大博物館群揭幕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3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