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治城"還是"治人"? 城中村:治不了的城市"潰瘍"?
2018-01-16 09:41:54 來源: 半月談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幾個新就業大學畢業生正在搬進公租房 王定昶 攝

  擁抱新思維,城中村可以不一樣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發展的産物,也是許多外來人口邁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希望小站”。善治城中村,本質上是實現人們心中“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期待。如何對城中村實現有效治理?當前各地又有哪些治理新思維和新亮點?

  完善公共服務,築牢善治之基

  長期關注城市社區治理的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曹志剛認為,除了物理空間上的治理,目前善治城中村最緊迫的,是相關政策制定者要注意到,出現這樣一個低收入人群聚居區,其實質是社會資源分配所致。

  根據實際居住的人口規模配備相應的公共服務,應成為城中村治理的一大方向。在重慶,不少街道不斷強化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障、勞動就業、民政救助、計生獎扶、社會救助等惠民政策的落實,擴大覆蓋面,把公共服務向外來人口延伸,為善治城中村提供了基礎條件。

  與此同時,對不少城中村來説,更好的發展才是治理的硬道理。

  武漢市洪山區城中村改造首席調解員程霖介紹,通過多年實踐探索,洪山區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城中村改造道路,即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村民變股民)、戶口改登(農業戶口改登為居民戶口)、撤村建居(村委會改為居委會)、辦理社保和舊村灣改造為目標任務的自主改造路線。

  “城中村改造最終要回到‘安居樂業’四個字上來。改造中有産業謀劃,才能給村民吃下定心丸。”洪山區紅霞村紅霞集團黨委書記萬建平説,通過新産業規劃帶動城中村發展,如今的紅霞村産業眾多,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就業不用愁,來紅霞創業的外地人也多了。”

  創新治理方式,搭建治理平臺

  “城中村的治理,單靠政府一家,很費勁。”廣州市番禺區鐘村街來穗人員和出租屋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陳釗華説,鐘村街這幾年搭建了一係列“法治+民治”的治理新平臺,創新了城中村的治理方式,有效調動治理資源。“過去城中村裏難管的出租房,現在管起來順暢多了。”

  2015年底,鐘村街成立房屋租賃協會,會員包括屋主、房地産中介、來穗人員、物業管理公司等。協會反映的問題,政府可以幫忙協調解決;消防安全、出租屋注意事項等,可通過協會來擴散、宣傳;一旦發生租賃糾紛,也可以通過協會調節、化解。

  與此同時,城中村的治理模式也在加快創新,以實現治理結構的轉型提升。鐘村街2015年試點將租賃管理納入村規民約,成為另一種有效治理手段。

  “配合政府出租屋管理規定,針對農村出租屋管理的實際,村裏制定實施細則,由村民代表投票通過,違反規定則要處罰。”陳釗華説,拒不整改的出租屋屋主,就不再給付村裏的股份分紅,“這處罰是有震懾力的”。

  專家表示,創新治理方式,搭建治理新平臺,讓城中村村民、居住者參與治理,有利于加快推進城中村綜合改造工作,並可以積極妥善處理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具體工作中,既要依法、依規、依程式推進,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尊重村民意願,有情操作。

  引入社會資源,用活市場機制

  2010年,廣州心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開始做城中村出租屋的第三方代管。“當時廣州沒有先例,我們算是探路者。”公司總經理吳偉光説,“我們用了半年多時間裝修出300來套長租公寓,對排污重新處理,電線、網線、電話線全部入地,在每層樓放置滅火器,連門禁係統都是我們自主建設、標準化管理的。”

  第三方運營模式,大大改變了城中村的面貌。目前,廣州市海珠區共有102個大大小小的第三方代管企業,很多城中村由此變得幹凈、整潔、規范,擁有綠化、衛生、代照管寵物等服務。第三方管理的物業還購買各類保險,既為第三方經營減輕各種意外負擔,也給了租戶安全保障的信心。

  第三方管理給村民、租戶帶來居住尊嚴感的同時,也實現了多贏。“安全係數高、風險低,政府管理成本低;租金穩定,不用考慮空租期,一簽就是穩定的合同。”海珠區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副局長黃偉新説,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合作經營,改造的費用我們來出,政府也會給我們一點支援,這樣城中村治理就會順暢很多。”吳偉光説,環境好了,房子更容易租出去,租金也租得更高。

  在城中村治理中,引入社會力量,採用市場運作方式在不少地方被證明行之有效。北京工業大學社會學係教授李君甫表示,道路、水電、天然氣、暖通、環衛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大工程,許多村集體財力不足,資源動員能力不夠,唯有通過新的方式,引入足夠量的社會資源,才能拓開城中村治理、改造的新天地。

  積累社會資本,促進人文善治

  向榮長期跟蹤關注雲南連心社區照顧中心在昆明服務流動人口的經驗。她告訴半月談記者,從推動包容性社區發展來看,流動人口通過社區公共服務建立相互信任的社會資本,可以極大改善城中村的社會環境。

  比如,2017年6月昆明普吉街道王家橋社區成立了流動人員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主要為社區流動黨員和群眾服務,發揮接待來訪、現場咨詢、協助政策落實等功能。

  半年間,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個流動黨員群眾之家。每周二至周六全天開放,面對面咨詢和解答社區民眾的需求,並免費向社區居民提供書籍閱讀,組織棋牌活動,為身在昆明打工的流動黨員和群眾建立了一個貼近黨組織、了解黨組織、參與黨組織的平臺。

  “通過一些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為有需要的居民連結公共政策和社會救助資源,可以很好地提升社區居民公共服務的獲得感。”向榮説,通過不定期走訪社區居民,社工可隨時掌握本地和外地居民的動態需求。

  向榮認為,通過完善的社區治理機制和平臺,外來居民和本地居民可共同打造共治共用的美好社區生活。“通過營造社區的歸屬感、信任感、公德心和守望相助的價值和精神,城中村面貌將會逐步改變。”(記者 黃浩苑 韓振 侯文坤 張超)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臺北河濱公園花團錦簇
臺北河濱公園花團錦簇
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全面展開
中巴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全面展開
熱帶雨林 百鳥家園
熱帶雨林 百鳥家園
鶴舞鹽城濕地
鶴舞鹽城濕地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26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