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念好農業改革“三字經”?--代表們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03-14 20:21:48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周楠 史競男)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農業供給側改革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應當如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自農業大省湖南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結合存在的問題,認為這場改革必須念好“三字經”:調好生産方式,突出“綠”字;調優産品結構,突出“優”字;調順産業體係,突出“新”字。

  生産方式要變“綠”

  兩年前,李小花放棄城裏的高薪,回到家鄉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壽塘村,鄉鄰都説她“犯了傻”,親友紛紛勸阻,説水稻種植利潤微薄,不能放棄待遇不錯的“白領工作”,回來冒這個險。

  不過,李小花早就心意已決,之前還特意去青島的有機農場學習了3年。回鄉以後,她堅持全程生態種植,用牛糞做有機肥,人工除草,絕不噴灑一滴化學農藥,種植出來的香米15元錢一斤,很受消費者歡迎。她説:“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提高,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綠色農業大有可為。”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委書記李暉認為,當前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耕地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因此,必須加快推廣綠色生産方式,修復治理生態環境,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又為子孫後代留一個好的環境。

  産品結構要調“優”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牌口鄉的劉進良榮獲過“全國種糧標兵”稱號,他家種糧面積最多時達3980畝。不過,最近三年,這位“標兵”將面積逐年縮減,如今只有2200畝,減少了45%。

  “現在是農産品總量充足,優質産品結構性短缺。”劉進良告訴記者,這兩年全部改種優質稻,用“稻鴨共生、生態種養”的模式,讓鴨子在田裏游水捕蟲,水草長得少了,農藥化肥也用得少了。“過去的普通大米價格低,不好賣,現在的優質稻綠色生態,口感好,很多客戶到府高價買,規模減少,但效益更好,去年純收入80多萬元。”他説。

  全國人大代表、益陽市委書記瞿海認為,必須通過結構性改革,消除無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對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激活新的市場消費需求。

  益陽市近年來推廣種植優質稻,提升了農民收入,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一舉多得。瞿海説:“我們近年來打造益陽蔬菜、安化黑茶、赫山大米,把地方土特産和優勢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産業。”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果秀食品董事長陽國秀認為,很多地方農産品品種多,但品牌少,王牌更少,必須對各地的優勢特色産業提檔升級,特別是加大對特色農産品、重點品牌加工和銷售的扶持力度。

  産業體係要拓“新”

  走進湖南瀏陽市古港鎮梅田湖村“松山屋場”,綠水青山間散布著一棟棟農家小院,農副産品琳瑯滿目、親子互動項目精彩紛呈。農莊經濟發展起來後,吸引了大量村民返鄉,留守問題迎刃而解。

  村民楊春華和丈夫已在外打工20多年,他們去年回到家鄉,重拾祖傳手藝,在村口做特色小吃。蜂擁而來的遊客帶火了生意,高峰期一天毛收入竟有3000元,一年下來,賺了10萬多元,比外出務工收入還高。“掙錢、照顧老人和孩子兩不誤。”楊春華臉上笑開了花。

  全國人大代表、湘西老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儒斌認為,我國糧食、生豬、油料等農産品的産量高,但以初加工産品為主,未形成規模和品牌優勢,導致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因此,必須延伸産業鏈,升級傳統産業,促進三産深度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臨武舜華鴨業公司總經理胡建文表示,調順産業體係,還要培育新産業,發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田園教育、戶外運動等新産業,必須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進生産、加工、貯運、行銷一體化,為農産品精深加工提供充足保障。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孫廣見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62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