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力”缺失致文化産業“貧血”?——兩會代表委員會診文化産業創新難

2017-03-13 21:10:3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 題:“原創力”缺失致文化産業“貧血”?——兩會代表委員會診文化産業創新難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王陽、張辛欣

  隨著我國文化産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體格”強壯的同時卻面臨原創力缺失導致的“貧血”。

  文化産業創新難“病灶”何在?這一問題成為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隱憂:IP熱潮背後“造血功能不足”

  近年來,涌現出大量劇情雷同的IP劇,宮鬥、玄幻等題材電視劇長期霸屏。盡管有些熱門IP劇的原著陷入抄襲風波,但並未影響到它們的收視率和人氣。

  與此同時,熒幕上較活躍的一些綜藝節目,大多模倣國外創意。有業內專家指出,當下電視綜藝節目同質化嚴重,“選秀節目火了就爭相制作選秀節目,明星生存體驗節目火了就一哄而上制作明星生存體驗節目,盲目跟風會導致高度雷同帶來的市場疲軟。”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認為,文化産業的基礎在于內容,內容的生命在于原創。“當前,我國文化原創力缺失問題不容回避,核心原創的缺乏,造成同質化、低端化經營問題嚴重,産業鏈整合能力較低。國內很多文化作品創造力不夠,大部分作品屬于模倣和復制。”張兆安説。

  “我國原創優質內容匱乏,與全球巨大文化市場不相匹配。”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表示,近年來,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如“喜羊羊”、“熊出沒”等國産知名IP形象,但其並沒有顯示出足以影響世界的精神內涵。

  “一些創作者缺少對大時代的思考,甚至用電腦技術以拼貼移植代替真正的原創。”全國政協委員何香久説,文化産業的原創力太弱已經制約到我國文化産業發展。中國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須要尋找自己的精神原鄉。

  會診:原創者缺少“造血”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副主席姚曉英説,文化産業以內容為王、創意制勝,這是全世界都認同的産業規律,但是現在對文化創意保護不足,缺少“造血”扶持。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目前,社會環境和行業規則缺乏對創新的扶持、認可和鼓勵,是原創力缺失的“病灶”所在。

  ——現有利益分配機制對原創支援不足。姚曉英認為,利益分配方式是導向,原創力缺乏某種程度反映利益分配的不合理。“作家、編劇的收入與演員的收入是否能夠相比?我們最後看見的是開放出來的那朵花,而這朵花的種子、枝葉、土壤、養分卻沒有在報酬上體現出應有的價值。”

  ——正當權利保護不足致原創力受挫。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看來,作家和編劇是影視産業“基礎的基礎”,當整個行業都不尊重首創成果時,原創力必然受挫。比如,未經編劇授權隨意踐踏法律賦予劇本的“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制片人、導演或演員亂改劇本。“很多影片海報,經常找不到編劇名字,這種蔑視原創的現象是不應該的。”

  ——公平客觀的文藝評價體係有待建立。當前,文化産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亂象,票房、收視率、點擊率等反映文化産品市場熱度的“指標”,都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造假”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認為,數據造假影響觀眾判斷。這些建立在造假基礎上的大數據,嚴重影響人們對一部作品的評判,損害了原創力。

  建議:原創力需要法律保護

  今年3月1日,電影産業促進法正式實施,為促進我國電影産業健康發展、保護原創,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中,“德藝雙馨”被寫入法律,鼓勵電影創作者既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也要體現不斷精進的藝術才能。王興東認為,業界應嚴守底線,改編時須獲得原作者授權;評論家應勇于批評,監督原創品質,剔除劣質劇本。

  一些代表委員表示,對原創力的激發和保護,需要有制度化體係支撐,以此來保證創新的持續性。

  “文化産業振興立法應突出扶持原創力,體現出我國保護原創、獎勵原創、尊重原創、培育和提升原創能力的文化發展戰略。要高度維護原創權益,最大限度激發創造力。”張兆安説。

  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建議盡快完成著作權法修訂工作,從根本上遏制侵權盜版現象,保護原創作者的積極性,促進文化創意産業健康發展。

  姚曉英認為,增強原創力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社會、全行業應有的自覺。“每一個環節的勞動都值得尊重,盜版可恥,希望這兩點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 薛濤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12062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