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強國雄心 逐夢天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砥礪奮進紀實
2017-09-26 21:27:17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 題:強國雄心 逐夢天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砥礪奮進紀實

  李國利、鄧孟、肖建軍

  9月22日18時左右,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受控離軌進入大氣層燒毀。至此,始于25年前的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第二步任務全部完成,中國人闊步邁進空間站時代。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太事業,建設航太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太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載人航太相繼取得神舟十號成功飛天、天宮二號穩定運作、航太員中期駐留、“太空加油”順利實施的巨大成就,走過了不平凡的輝煌五年。

  (一)

  2013年6月11日,西北大漠夏風輕拂。神舟十號航太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整裝待發。

  7時38分,神舟十號一飛衝天。15天後,飛船安全返回。為這15天,張曉光整整備戰了15年。這位我國首批航太員出艙後第一句話是:“我們是追夢的人,也是圓夢的人。”

  心中有夢,航太人時刻準備出徵。

  2016年,中國航太事業創建60周年之際,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拉開大幕。

  此時,載人航太工程迎來前所未有的高密度任務周期,航太人將面對“四新疊加”的重大挑戰:考核新研火箭、發射新型飛船、啟用新建發射場、適應新的體制……

  從總指揮部到一線班組,從生産車間到發射陣地,從各大係統到配套單位,從參研參試人員到應急搜救部隊,大家心懷一個信念:成功壓倒一切、團結重于一切、品質關乎一切!

  6月25日20時,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騰空而起,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也向世界揭開神秘面紗。

  接續築夢,航太人不懼任何挑戰。勇于追夢,航太人彰顯自信。

  中秋之夜,天宮二號成功發射。一個月後,神舟十一號精準入軌。

  10月19日,神舟天宮交會對接。

  2017年4月20日,我國首艘貨運飛船起飛,兩天後叩問天宮二號,一周後成功實施首次“太空加油”,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的國家。

  然而,航太人來不及慶功,背上行裝再踏新征程。那是因為,2020年前後建成中國空間站的宏偉目標已迫在眉睫。

  (二)

  2013年6月20日10時,一堂特殊的科普課讓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大開眼界。

  水膜實驗、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在距離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宮一號裏,生動講解和親手展示太空的奧秘。

  北京市黃城根小學學生雷安楫在觀後感中這樣寫道:“這堂課真是生動有趣,讓我看到這麼多在地球上看不到的實驗。”

  航太人搭臺,科學家唱戲,老百姓受益。

  天宮二號搭載的空間冷原子鐘約3000萬年才會産生1秒誤差,投入實用後將進一步提高衛星導航精度;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等成果轉化應用後,將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大氣海洋環境觀測水準。

  神舟十一號搭載的醫學試驗樣本、特色農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都具有很強的科研價值和經濟社會效益。

  天舟一號上安排的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等科學實驗項目,成果可以應用于幹細胞組織工程、再生醫學、人類生殖以及骨質流失的預防和幹預等方面。

  載人航太的“紅利”,遠不僅限于搭載項目本身。載人航太工程是國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據統計,工程全線取得近千項國家級發明專利,2000余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行業。

  5年來,圍繞中國載人航太開展的國際合作陸續展開——

  建立中俄載人航太合作聯委會機制,開展大量合作項目。

  與聯合國外空司共同舉辦載人航太技術國際研討會並簽訂框架協議。

  與歐空局、意大利簽訂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合作框架協議。

  與歐空局成員國家共同研制世界首臺高靈敏度伽瑪暴偏振探測儀,由天宮二號搭載進入太空。

  ……

  “中國願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合作,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讓航太探索和航太科技成果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中國鮮明傳遞了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貫立場和願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成果的鮮明態度。

  (三)

  “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我國航太事業的發祥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烈士陵園里長眠著740多位航太英烈,平均年齡僅27歲。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太精神,成為激勵一代代航太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精神密碼。

  這精神密碼,就在舉國一盤棋的強大合力裏——

  載人航太,“千人一枚箭”“萬人一桿槍”。據統計,直接參與研制的研究所、基地一級單位有110多個,配合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

  “實施這樣宏大的工程,沒有黨中央集中統攬,沒有全國大協作,是不可想像的。”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深有感觸。

  這精神密碼,就在求實創新的不懈追求裏——

  載人航太,成敗係于毫發,品質重于泰山。因為“載人”,必須“嚴而更嚴、慎而更慎、細而更細、實而更實”,確保每次發射試驗都做到設施設備零故障、技術操作零差錯、組織指揮零失誤。

  “航太員不能當‘差不多先生’。能想到的,肯定要掌握;想不到的,火箭一刻不點火,我們的查漏補缺一刻也不會停止。”三次飛天的英雄航太員景海鵬説。

  這精神密碼,就在愛國奉獻的動人樂章裏——

  在航太戰線,每一個崗位都有英雄,每一位英雄都有故事,每一則故事都讓人感動。

  在參與我國新一代航太發射場建設時,周湘虎因長期疲勞和強光刺激,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只有0.04。手術後他重返工地,和戰友們一起搭建起長徵五號、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發射塔,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航太人的擔當。

  在遠望船隊,遠望人的孩子常常“扎堆”出生。因為,他們一年有一半以上在大洋上,出海間隙就成了孕育後代的難得“窗口”。

  在火箭係統液氧煤油發動機研制過程中,主任設計師劉站國三次住進ICU病房,兩次收到病危通知書,病情有了好轉又繼續投身研制一線。

  這精神密碼,就在朝氣蓬勃的人才方陣裏——

  如今,在發射場、實驗室,在生産車間、指揮大廳,“80後”“90”後已成中堅力量,45歲以下擔任各係統主任設計師以上的技術骨幹已經超過80%。

  偉大事業,在匯聚力量中不斷壯大,在薪火相傳中跨越發展。一個自信的世界航太強國,必將屹立于世界東方。

+1
【糾錯】 責任編輯: 錢中兵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共用經濟”連接你我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火力-2017·青銅峽” 站在怒吼的火炮背後有多震撼?
故宮賞鹿
故宮賞鹿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蓬勃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2112172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