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刮目相看新中原——中部崛起的河南答卷
2017-09-20 11:18:44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鄭州9月20日電 題:刮目相看新中原——中部崛起的河南答卷

  新華社記者 孫志平、李鈞德、齊中熙、李亞楠

  華夏文明的歷史有多久,河南文明的足跡就有多長。

  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發源地,曾幾何時,“農、窮、笨、土”,成為外界對河南經濟的印象。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河南要打好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四張牌”,讓中原更加出彩。

  刮目相看新中原。按照總書記指明的方向,河南銳意改革創新,全面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出彩之路。河南正迅速擺脫舊形象,呈現新氣象,挺起堅實的脊梁。

  爬坡過坎抓轉型 産業呈現新氣質

  車間一塵不染,流水線整齊劃一,年輕員工身著白色工服,專心工作。經過500多道工序後,一部包裝完好的蘋果手機下線。

  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産基地——位于鄭州市區以南25公里處的富士康鄭州科技園。7年多前,這裏還是一片麥田、棗園,如今這裏工作生活著將近30萬名年輕工人。

  2016年,他們生産了1.26億部蘋果手機,全球每銷售4部蘋果手機,就有3部産自這裏。

  實際上,河南經濟總量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五,中部六省第一。2016年,佔中部六省經濟總量的比重達25.2%。

  不過,多年以來,河南産業結構層次低、創新能力低、城鎮化率低、基礎支撐能力弱的問題突出。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産業向中高端邁進,成為河南必須破解的難題。

  結構如何調?搶抓機遇是關鍵。對中西部後發達地區來説,承接産業轉移是新産業“無中生有”,老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河南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人力資源、交通區位和消費潛力優勢。

  民權縣10年前是河南最窮的地方之一,如今,這裏擁有制冷裝備企業100家,冰箱年産能達2000萬臺,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冷藏汽車企業數量、産量均佔全國半壁江山,成為全國知名的“冷谷”。

  “關鍵是抓住了産業轉移和制冷技術發展契機,積極引進知名制冷品牌企業,形成制冷産業集聚發展優勢。”民權縣委書記姬脈常説。

  轉型升級,對傳統産業來説意味著一次“脫胎換骨”。安陽鋼鐵,河南最大的鋼鐵企業,由于産品附加值低,一度遊走在生死邊緣。絕境求生,投資數十億元的安鋼冷軋項目應運而生。

  “原料就是集團公司現有産品,能夠提高産品附加值。”安鋼集團冷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任潔説,2016年,安鋼在全行業鋼材價格僅2000元/噸的情況下扭虧為盈。

  延伸價值鏈,老樹發新枝,河南鋁工業的轉型尤為典型。由于産能過剩,作為國內重要的電解鋁生産基地,三門峽市2015年地區經濟總值增長僅為3.3%,在河南省墊底。

  “不轉型發展,路子只會越走越窄!”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説,延鏈、補鏈、提升價值鏈刻不容緩。

  戴卡輪轂、同仁鋁業、東方希望等一批鋁制品精深加工企業紛紛在三門峽落地,其中,年産400萬只的戴卡輪轂項目從啟動到投産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轉型帶來轉機。2016年,三門峽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5%,今年上半年增長8.8%,從全省墊底躍到全省前列。

  河南省也實現從鋁冶煉大省到鋁加工大省的華麗轉身。2010年到2016年,全省電解鋁産量由366萬噸下降為315萬噸,鋁加工産量卻由387萬噸增加到1117萬噸。

  數據呈現了河南産業的新氣質。5年來,能源、原材料等高能耗産業比重下降近10個百分點,智能終端制造、高端裝備制造、汽車整車制造等高成長性制造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7.1%,提高12.3個百分點。

  “河南産業正朝著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方向前進。”河南省發改委主任劉偉説。

  搭臺引智壯主體 創新激發新活力

  國人吃的每8個白面饅頭中,就有1個來自“百農矮抗58”。這個傳奇小麥品種被稱為“黃淮海第一麥”,播種面積佔全國小麥播種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外界對河南科技創新的印象,似乎總帶著一股“泥土味”。

  無可否認,在科技創新方面,河南同沿海地區存在差距。産業轉移的“時空”可以壓縮,科技創新的“過程”不能省略。河南正加快追趕步伐,努力彌補這一短板。

  特高壓是電網領域的珠穆朗瑪峰。“當時世界上只有兩個同類實驗室,做一次試驗就要200萬元人民幣,購買一個産品還要再加個‘零’,花錢買技術,更是門兒都沒有。”河南許繼集團研發中心主任周逢權説。

  市場倒逼下,他們成立100人的研發團隊,投資3000余萬元人民幣,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直流控制與保護係統,讓國外同類設備價格“腰斬”。如今,許繼集團已提供全球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75%的控制係統、50%的換流閥。

  唯創新者勝。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突破2700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12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4家、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3家,均居中西部前列。

  創新正成為越來越多河南企業的基因。河南科隆集團500平方米的創客中心,每到下班時間就熱鬧起來,富有創意的員工在這裏交流碰撞,優秀項目不僅可以得到公司獎勵扶持,還可以技術入股參與創業。

  正是在這裏,34歲的高相啟研發的旋翅冷凝器打破了韓國同類産品的專利封鎖,不僅為公司爭取到了海爾、惠而浦等家電龍頭企業的訂單,他自己也拿到幾十萬元獎金。

  更深刻的創新在于制度。在全國率先實現“二十二證合一”改革之後,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又率先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審批事項由17項縮減至2項,審批時限由145個工作日縮減到13個工作日。

  “不沿邊不靠海,河南要靠制度創新來增強‘磁吸’效應。”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肖文興説。

  成效立竿見影。截至目前,河南自貿區入區企業突破1萬家,達到10523家,注冊資本合計1464.6億元。

  河南省商務廳廳長焦錦淼説,“人口紅利總有吃完的一天,但創新紅利永不枯竭。”

  發揮優勢強基礎 開放找到新支撐

  溫州人李忠榜2014年調任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時,曾認為自己是從開放前沿來到了封閉的內陸腹地。

  很快,他便意識到這一判斷並不準確。

  今年上半年,全國15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進出口包裹總量1.03億單,鄭州作為試點城市之一,進出口包裹量達到3434萬單,佔比高達33.45%,遠遠領先于包括寧波、深圳等沿海城市在內的其他試點城市。

  同時,毗鄰鄭州機場的新鄭綜合保稅區已連續5年佔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60%以上。2016年,更是完成進出口總額3161.1億元,居全國綜保區第一。

  作為內陸城市,鄭州憑什麼做到全國雙第一?“通關快、物流便捷”,企業的感受出奇一致。

  2013年,鄭州跨境電商通關一單業務要一天時間,如今,通關能力已經達到每秒50單。“實際運作中一天最多處理過320萬單”,鄭州海關駐經開區辦事處主任蘭磊説。

  企業數據顯示了河南的開放度:2016年唯品會在鄭州發貨1600萬單,佔其跨境電商業務量的60%;聚美優品從2014年9月入駐到今年6月,在鄭州倉發貨7000萬單,佔其全國跨境電商業務總量的80%。

  “跨境電商獨佔鰲頭,塑造了河南的開放新形象,也展現了河南的開放新優勢。”李忠榜説,河南傳統的區位、交通優勢正和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形成支撐河南全方位開放的新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原城市群等國家戰略規劃和平臺在河南密集落地。“這麼多國家級平臺選擇河南,既是對河南優勢的肯定,也是對河南優勢的激活。”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説,戰略疊加形成的乘數效應,為河南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搶抓機遇,河南謀劃實施了一批重大基礎工程:不到三年完成鄭州機場二期擴建;米字形高鐵網大格局基本形成;全省交通網絡總裏程達到27.45萬公里,一個功能完善、銜接順暢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正在成型。

  戰略疊加的紅利已經顯現。中歐班列(鄭州)實現每周“八去六回”常態化開行,形成境內覆蓋全國四分之三省區市、境外覆蓋24個國家121個城市的集疏網絡,貨值貨重指標位居中歐班列前列。

  鄭州機場開通51條國際客貨運航線,構建起連接全球的空中絲綢之路。“‘一點連三洲,一線串歐美’的航空國際貨運網絡基本形成。”河南航投董事長張明超説。

  今年1至7月,鄭州機場完成客運量1353.5萬人次,完成貨郵量24.8萬噸,首次奪得中部機場客、貨運量雙料冠軍。

  “不靠海不靠邊,就靠絲路和藍天。”李忠榜説,物流興,河南興,鐵路、航空、公路、網絡等新通道,讓河南重新有了“川流不息”的資本。

  以人為本城鎮化 城鄉亮出新面貌

  6年前,長垣縣喬堤村42歲的農民張秋霞拿著拆除老家三間平房補償的10萬元,購買了縣城南蒲社區一套138平方米的住房。“每平方米只要730元,基本沒有再花錢。”

  “我在保險公司上班,丈夫在出門就到的産業集聚區裏做焊工,倆人每月能掙七八千塊。”張秋霞笑著説,可比在村裏生活好多啦,看病上學都方便,出門就能逛公園。

  南蒲社區2000多戶居民幾乎全是和張秋霞一樣來自農村的“新市民”。

  長垣縣委書記武勝軍説,2012年以來,長垣吸引15萬農村人口進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

  城鎮化是河南發展繞不開的話題。外界眼中,河南始終擺不脫一個“農”字,很大程度源自低于全國平均水準將近10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

  推進城鎮化,河南正以中原城市群為主平臺,抓好城鎮體係上下兩頭,推動産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積極探索符合河南實際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産業是吸引人口進城的關鍵。今年率先脫貧的蘭考縣重點引進家居和食品加工兩個産業集群,同時大力發展環保、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5年來,吸引10.6萬農民進城。

  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183個産業集聚區建成區面積達2085平方公里,從業人員全年平均465萬人,已經成為農民轉移就業的主渠道。

  據測算,河南城鎮化率趕齊全國平均水準,需要1000萬人口進城;按照國家未來城鎮化標準,則需要3000多萬人進城,僅靠鄭州、洛陽等省轄市,不可能消化這麼多人口。

  “盲動不如不動,亂搞不如不搞。”河南省省長陳潤兒説,“河南未來發展不能靠單極,而要多極支撐、大小結合、集約均衡,這才是河南未來城鎮化的方向。”

  路徑何在?中小城市和縣城建設成為關鍵。于是,一場不動聲色的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在中原大地展開。截至今年7月底,河南45個市縣納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庫的項目達8203個,總投資達19369億元。其中,開工項目3037個,完成投資1231億元。

  2016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8.5%,比2013年提高4.7個百分點,進入城鎮化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

  “‘四張牌’切中河南發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關鍵問題,為我們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説,中原大地之所以能開新局、譜新篇,根本在于發揮優勢打好總書記點明的“四張牌”。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大學生手繪請假條走紅網絡
大學生手繪請假條走紅網絡
墨西哥中部地震遇難人數升至120人
墨西哥中部地震遇難人數升至120人
第72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一般性辯論
第72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一般性辯論
“復興號”提速在即 鐵路人保駕護航
“復興號”提速在即 鐵路人保駕護航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169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