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社評論員:攜手共建協同發展歷史性工程
2017-09-17 16:26:1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攜手共建協同發展歷史性工程

  新華社評論員

  近日,京津冀交通重點工程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實現“零誤差”貫通,標誌著“世界最深高鐵站”首個重大節點工期順利完成,讓人倣佛聽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鏗鏘足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三地攜手、協同推進,一項深刻改變中國區域發展版圖的歷史性工程正在扎實推進。

  京津冀地處京畿重地,瀕臨渤海,攜攬“三北”,擁有21.6萬平方公里面積和1億多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發展難題。這裏一面是發達的中心,一面有落後的腹地;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擾,又有區域發展差距懸殊的困惑,資源環境超載矛盾嚴重。京津冀面臨的困境,是全國諸多城市群存在症候的一個標本,也是區域不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新形勢下引領新發展、打造新增長極的迫切需要,也對推動區域乃至全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努力的方向。“變通革弊,與時代宜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區域、著眼全局,從國家戰略頂層設計的高度謀劃京津冀發展長遠大計,在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就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新路指明方向和路徑。3年多來,從提出譜寫京津“雙城記”,到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設立雄安新區;從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到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共識合力不斷凝聚,四梁八柱漸次架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呈現風起雲湧的蓬勃景象。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從發展藍圖變為初具規模,京津冀協同發展聚協同之力,謀共贏之利,在彼此協作中發揮各自優勢,在相互融合中實現共同發展。盡管也面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但發展成績可圈可點。2016年,北京經濟增速達到6.7%;天津經濟增速達9%;河北省經濟增速6.8%;産業對接、生態環保、公共服務、交通一體化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給三地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思路對了頭,發展有勢頭。從“各守一畝三分地”到“三地同下一盤棋”,實踐證明,三地只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産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就能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共建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前提是吃透協同深意,念好協同的真經。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舒筋活血才能化瘀止痛。無論是改變“閉門造車”的思維定式,還是打破阻礙資源流動、人才交流的體制機制壁壘,協同的要義就在于跳出一己小天地,活絡血脈,強筋健骨,以更廣闊視野在更大范圍展開協調行動、推動協同發展。

  共建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關鍵在把握協同要義,做好協同的文章。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已經出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其集中承載地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一批重點交通、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項目也已進入密集施工期。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總體部署,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的決策部署,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必將實現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為三地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集聚更強動力和更大優勢。

  如今,京津冀已邁上現代化建設快車道,在這片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土地上,新的歷史性工程正在崛起。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匯聚協同力量,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幹,精心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共同譜寫京津冀現代化建設壯美新篇章。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海韻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5112167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