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用中國聲音講述火星故事
2017-09-16 07:40:0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可能曾經存在的關鍵證據。這是9月13日,美國“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在火星一個火山口中新的發現。在那裏,一種硼酸鹽物質被發現,該物質在組成 RNA 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而根據有關學説,第一個生命是由單鏈 RNA 組成的。

  “好奇號”的上述新發現成為很多中國人特別是天文愛好者討論的焦點。火星這顆距離地球最遠可達4億公里的紅色星球,正日益被揭開神秘的面紗,面目逐漸清晰起來。隨著中國航太科技的發展,深空探測能力不斷增強,中國人將在火星探測、推進人類對其認知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足不出國體驗火星

  火星探測考驗的是航太科技實力,對于普通民眾來説,航太高深莫測、距離自己非常遙遠。但中國的火星探測項目卻顯得非常親民,可以説十分接地氣。民眾甚至足不出國就可以通過“參與”探測項目,好好領略一下“火星”的獨特景觀,實實在在過幾天“火星”生活。這個神奇的地方就在青海德令哈,那裏有中國“火星村”,模擬火星基地就選址在該市紅崖。

  紅崖位于柴達木雅丹地貌群,被稱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之一。紅崖是雅丹地貌與丹霞地貌的混合, 由于土壤中含鐵成分較高,土丘呈現出鐵紅色。這與火星橘紅色的外表非常接近。此外,紅崖由于季節性降水的影響,地表形成的徑流衝刷成了一些河道河谷。這樣特殊的地理地貌,與沙漠沙丘礫石遍布的火星地貌也非常相似。在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劉曉群看來,紅崖地區的地形地貌特點與火星表面相似,加之這裏良好的區位條件,為模擬火星基地項目的落地創造了基礎條件,提供了有力支撐。“火星村”的主體部分由“火星社區”和“火星營地”兩個功能區組成。

  科研當然是“火星村”的核心任務之一,這裏將為科研機構進行火星探測、實驗和模擬訓練提供服務。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舉例説,紅崖地區以前的鹽湖幹涸後留下了許多鹽類沉積,這和火星上水流幹之後鹽類的沉積過程是相似的。科學家可以研究這些鹽類在什麼條件下形成,通過鹽類沉積過程推斷過去水的鹽度、當時的環境溫度。還可以根據流水作用的遺跡,推斷火星上曾經的水流情況。模擬訓練也是“火星村”必備的科目。對此,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茍利軍介紹説,紅崖地區和火星非常相似的環境可以讓火星車在這裏進行模擬運作,看看實驗效果,這一點與當年月球車進行月壤模擬訓練一樣。

  接地氣還表現在舉行“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全球徵集活動”,並邀請了體育界郎平、姚明和音樂界譚盾、“中國三大男高音”及演藝界TFBOYS等名人作為“火星大使”,為全球徵集活動宣傳推廣工作代言。啟用形象大使,這也是中國重大科技工程史上的第一次。

  “探火”中國版本出爐

  火星被中國古人稱為“熒惑”,這也是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被命名為“螢火一號”的原因。該探測器由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從2007年6月中俄正式簽署相關合作協議後開始研制。它重約110公斤,本體長75釐米、寬75釐米、高60釐米,攜帶照相機、磁強計等8件武器,肩負中國首次地外行星空間環境探測的重任。2011年11月,螢火一號搭載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但是在隨後的變軌過程中失利。

  中國航太人在失利中奮起,迎難而上,繼續向著火星探測的目標進發。2014年6月,在第22屆國際天文館學會大會上,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透露,中國計劃在2020年實現火星著陸巡視,在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2014年11月,中國火星探測係統模型首次亮相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成為明星展品。該探測係統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著陸巡視器主要功能為實現火星表面軟著陸,並釋放分離火星巡視器,開展巡視科學探索。在螢火一號失利僅3年之後,中國不僅制定了更富雄心的火星探測計劃,而且悄然間在關鍵設備研發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這的確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2016年1月,中國火星探測迎來裏程碑事件。有關部門正式批復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意味著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並正式對外界發布計劃在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高起點上進行,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的目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探月與航太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表示,這就意味著,不僅要實現環繞火星全球遙感探測,還要突破火星進入、下降、著陸、巡視、遠距離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國航太科技工作者在新的、更高層面向火星探索目標邁進。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國已經借助俄羅斯運載火箭發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之後,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依然被定義為中國“首次”是從“獨立實施”角度而言的。而熟悉中國航太科技發展進程的人知道,彼時,中國大推力重型火箭長徵五號研制已到最後關頭,海南文昌發射場即將投入使用。相較于酒泉、西昌等較高緯度發射中心,文昌這一低緯度航太發射場將使同型號火箭增加10%左右推力。這些中國航太的新跨越為獨立開展火星探測提供了必要基礎。實際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在此基礎上推進。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對外界表示,根據計劃,在2020年七八月間,探測器將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探測器直接發射到地火轉移軌道,經過漫長旅程飛行,到達火星,進入火星環繞的運作軌道,對預選著陸區進行詳查評估,之後擇機釋放著陸器和巡視器。

  新臺階踏新征程

  2016年6月,南海之濱的文昌航太發射中心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掀開了中國航太低緯發射的新篇章。此後約5個月,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的重型火箭長徵五號首飛成功。中國火星探測能力邁上新臺階。

  火星探測從來不易,在人類探測火星的歷程中,有很多航太器成為“殉道者”,因此,火星也有“航太器墳墓”之稱。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而言,一方面,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前路並不平坦,需要克服的困難一定會有很多,對此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清晰的自我認知,認識到中國航太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扎砥礪前行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載人航太工程和探月工程近年取得的驚人突破,為火星探測進行了大量技術儲備和豐富的經驗積累。

  早在漢朝,中國就留下觀察火星的文字記錄。如果從那時算起,中國人已經對其仰望了兩千年,今天,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將以自己的智慧,探索和講述那個遙遠星球的故事。(本報記者 張保淑)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曬曬各類動物寶寶照 小小的萌萌噠
    曬曬各類動物寶寶照 小小的萌萌噠
    “戰神”轟-6K冒雨出擊 目標大洋深處
    “戰神”轟-6K冒雨出擊 目標大洋深處
    受“泰利”影響浙江沿海出現8-11級大風
    受“泰利”影響浙江沿海出現8-11級大風
    大別山深處有棵“千年桂花王”
    大別山深處有棵“千年桂花王”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167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