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缺錢缺人環境差 鄉村“麻雀學校”去留兩難
2017-06-19 09:15:3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編輯老師:

  您好,我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楊柳灣鎮筧衝灣小學教師。我校是大別山區典型的“麻雀學校”,學生人數少但年級齊全,編制超編但實際缺人。在了解大別山區湖北黃岡、安徽安慶等地同類型學校後,我寫下了本文,以期引起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當前,教育受到廣泛關注,很多“不差錢”的地方不時提出“普及學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等高大上的口號,我覺得這些“錦上添花”的舉措固然很好,但不能忘記還有廣大的農村小規模學校。這些學校更需要“雪中送炭”!

  農村小規模學校是中國教育這個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是偏遠農村地區文化存在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精神血脈”,對鄉村的社會價值不可低估,還被賦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使命。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曾説過:“對于教育公平而言,最簡單的評價就是要對那些處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群提供幫助,而現在的農村教育,最容易被遺忘、被忽視的是鄉鎮以下的農村小規模小學。”當然,國家已經在各方面採取了多種措施來保障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和關注,但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困境依然存在。作為最基層的鄉村教師,希望鄉村教育能引起廣泛關注。

  前些年上海學生首次參加PISA測試並且成績排名“全球第一”,引發教育思考,令人鼓舞。什麼時候,我們鄉村的孩子也能參加PISA測試,也能取得好成績時,我們才真正算教育強國了。

  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這個目標的實現並不遙遠。

  胡儉

  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外出打工和進城務工人員逐步增多,農村人口逐漸減少,許多村莊只剩下老人在家。農村出現了大量小規模學校,這些學校,一部分是教學點,只有兩三個年級,學生多則幾十人,少則不足十人;一部分是服務幾個村的完全小學,年級一般都很齊全,但每個年級學生都不多,多的不過二三十人,少的只有十幾人。這些學校,被人形象地稱為“麻雀學校”:學生和教師都很少,但又是獨立的法人單位。這些“麻雀學校”面臨著尷尬的境地:繼續辦下去吧,由于學生少,按人頭撥付的公用經費也少,學校運作的成本相對較高,學校運轉困難,教師也不願意在這樣的學校蹲下去;撤並到其他學校吧,這一方水土的孩子上學不方便,政策也不允許隨便撤並學校。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楊柳灣鎮筧衝灣小學教師在帶領孩子們做遊戲。

  “麻雀學校”三大困境:缺人、缺錢、環境差

  擺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面前的最主要的困境是缺人。

  首先是缺學生,由于人少、師資力量薄弱、硬體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原因,學生都不願意到這樣的學校,稍有能力的家長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轉學到交通便利、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

  其次是缺教師,一方面由于學生少,按現行的編制計算辦法(師生比),無法配備更多教師;另一方面由于年級齊全,盡管學生不多,但教師承擔的工作量相對更重,導致教師不願意到這樣的學校。學生少,盡管教師批改作業、輔導的工作量輕了,但上課課時的工作量更重了。加上四五六年級學生都在校寄宿(有的學校甚至三年級學生就在校住宿),早晚要上自習,晚就寢要查寢甚至陪寢,更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筆者所在的學校六年級只有18名學生,盡管人少,但屬于小學畢業年級,一個教師肯定不夠,兩個教師又嚴重超編。語文教師兼任班主任和除數學、體育外的所有課程,一周的課時達到了32節(含朝讀、自習)。一年級24人,只有一個教師,兼帶除體育、音樂外的所有課程,一周的課時達到33節。

  最後是缺其他工作人員,如後勤人員、門衛等,100人左右的學校,1名廚師又不夠,兩人的話成本又太高。其他如分發營養餐、後勤採買、門衛、宿舍管理員、財務等工作都只能由教師兼任,再加上精準扶貧入戶調查、催收生源地助學貸款等臨時性工作,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

  由于學生少,導致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第二個困境是缺錢。

  當前體制下,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按生均撥付,學生少,撥付的公用經費自然就少。維持學校正常運轉所必須的辦公費、水電費、小型維修添置等都很困難,學校想要發展只能靠上級撥款。

  盡管教師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但地方規定的獎勵性津補貼、改革性津補貼等還是需要學校自行承擔。學校只有公用經費這一項收入來源,無法兌現教師正常的工資待遇。加上退休教師也應享受獎勵性津補貼,由于各種原因,農村小規模學校退休教師偏多,有的甚至比在職教師多出一兩倍,更加重了學校的經濟負擔。

  同時,學校雖小,學生也少,但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單位,學校的各項工作又必須按要求完成,因此,學校運作的成本相對較高,學校更顯得捉襟見肘。

筧衝灣小學教師在給孩子們上課。

  擺在農村小規模學校面前的第三個困境是環境差。

  首先是地理環境差,這些學校往往都地處交通不便的小山溝,很偏僻,缺少生氣,孩子上學、教師上班都不方便。

  其次是家長環境差,有能力的家長想方設法把孩子轉到鎮區或城區上學,剩下的家長要麼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要麼是隔代教養,這些家長不懂教育不説,還動輒對學校、對教師橫挑鼻子豎挑眼。

  第三是學習環境差,留在小規模學校的孩子由于家長的不重視等各種原因,面臨一個相對不利的學習環境,不僅表現在學業成績上,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也同樣出現問題。

  最後是社會環境差,社會各界(包括教育界內部)和家長都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有一種偏見,認為越小的學校越差,導致堅守的教師自覺“低人一等”,學校和教師的各項話語權也相對較弱。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將犯了錯誤(違紀違規)的教師調到農村小規模學校作為懲罰(處分),或將農村小規模學校中的優秀教師調到城區學校作為獎勵等“隱性歧視”,也讓堅守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感到寒心。

  另外,接送學生的車輛現在一般都要求是國標校車,但校車公司管理不到位,學校又無權無法干涉,導致校車司機可能“綁架”學校,按他接送的方便將招生片區內的學生拉到其他學校,可能出現同一個塆的孩子、同一輛校車接送、在不同學校就讀的現象,使得小規模學校招生更困難。

  如何補上中國教育這塊最短的短板

  農村小規模學校是中國教育這個木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要從補短板、為教育公平托底的角度,從上到下都來關注農村小規模學校,切實辦好農村小規模學校。

  首先,從國家或省級層面出臺相關政策,重點支援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

  教育攤子大,學校多、師生多,需要的資金也多,有的縣財政公共支出的近80%都給了教育,也難怪有些地方官員説,財政都成了“教育財政”,你教育部門還怎麼老是説“差錢”呢?城區學校人多規模大,社會關注度高,學校、教師甚至家長的社會話語權也大,本就緊張的教育經費投入到城區學校見效快,也容易“出政績”。相比之下,對鄉村學校的投入就顯得有些“不劃算”了。因此,要從省級層面統籌教育資金,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經費投入按師生比、班師比、校師比結合的方式撥付公用經費。

  教育部今年發布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規定:不足100名學生的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名學生核定公用經費,但超過100人不足200人的學校也應考慮到。像筆者所在的學校,幼兒園到六年級學生只有168人,卻有9個年級,學校運作的成本很高。

  對農村小規模學校需要的門衛、宿管員、廚師等後勤人員,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提供公益性崗位。同時,要出臺相應的支援農村小規模學校的長效機制,確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資金的投入不落空。

  其次是努力提高鄉村教師特別是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獲得感。

筧衝灣小學的宣傳欄。本版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6月發布《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以來,各省級《鄉村教師支援計劃》相繼出臺,但政策的落實還有一個過程,還需要出臺細化方案。據媒體今年年初的報道,129.5萬名鄉村教師已享受生活補助,覆蓋率達96%。這個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但是,在成績背後,我們也應看到問題: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鄉村教師想調到城裏?一位從鄉村學校交流到城區學校的教師道出了真相:城區教師的待遇還是要高很多。盡管有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但每月400元(有的甚至不足200元)的標準相對太低,而交通等生活成本、上下班時間成本等相對較高。與當地公務員相比,教師在每個月工資上確實要高些,但整體收入上還是比公務員低。地方規定的年終一次性獎金和獎勵性補貼部分,教師最多能多發1個月工資,但公務員最多能多發6個半月工資。這些津補貼以及工會規定的福利待遇等到教師身上往往難以兌現(有些地方規定,單位有錢可以發放,沒有錢就可以不發放)。

  因此,要切實把提高鄉村教師經濟待遇從口號變為行動,並從機制(體制)上予以保障。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009年8月27日修訂)第25條中“教師的平均工資水準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準,並逐步提高”在很多地方成了一句空話,甚至出現教師工資確實比當地公務員高,但收入卻比公務員低的尷尬局面。

  鄉村教師除了經濟待遇低,政治待遇、社會待遇也比較低,特別是農村小規模學校。現行的教師職稱評定、名師、骨幹教師、各類模范(特別是規格較高的)等評選(評定)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據有一定規模的學校而制訂的。在小規模學校,各方面成績的取得都很困難,如課題研究、優質課比賽等,可能連參加(賽)的機會都沒有。盡管在職稱評定等方面各級都出臺了對鄉村教師的優惠政策,但沒有考慮到廣大的小規模學校教師。同等條件下,鄉鎮中心小學或規模比較大的學校教師更容易出成績,在職稱評定等方面更佔優勢。因此,要區別對待鄉村教師中鄉鎮中心小學(或規模較大的鄉村小學)教師和小規模學校教師,從各類政策上對小規模學校教師予以傾斜。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和教師節,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領導都會到學校看望慰問師生,但極少有領導深入到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議有關領導在這兩個節日期間深入到農村小規模學校。同時,還要消除“把業績差的教師調到偏遠小規模學校”的負面影響,讓優秀教師為小規模學校帶去希望。

  第三是對農村小學重新進行布局調整。

  從2001年起,國家為了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投資效益和教育品質,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當年的這一“布局調整”實施以來取得了係列成效,但調整基本上是按臨近的自然村進行撤點並校的,並沒有過多考慮到學生上學的遠近和方便程度,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這些調整也有諸多不合理的地方。

  像筆者所在的學校,離鎮區只有3公里,距另外2所幼兒園、3所小學(其中2所學校有附設幼兒園)都只有三四公里的路程,盡管招生范圍覆蓋臨近的4個村,但由于學校布局太密集,加上交通不便(其余5所小學、幼兒園要麼在鎮區,要麼臨近縣道),許多家長還是願意轉學到交通便利的學校。因此,可以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本著就近入學、方便入學的原則對現有小學進行適當重新調整,優化學校布局。

  第四是規模化(集團化)辦學。

  由鄉鎮中心小學或規模較大的學校牽頭,採取辦分校(校區)或教學托管等形式,取消小規模學校的獨立法人資格,可降低管理等成本。一方面,體音美等小科教師可以各校區輪流上課,可解決小規模學校小科薄弱(或沒有教師上課)、教師學科性缺編等問題。另一方面,可減輕學校行政事務上的工作量,減少人力成本,降低學校運作的費用。學籍管理、教師管理、教育教學、黨建、財産財務管理等學校常規管理以及精準扶貧等其他臨時性、行政性事務可以安排專人負責,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

  農村小規模學校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是偏遠農村地區文化存在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精神血脈”,對鄉村的社會價值不可低估,還被賦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使命。因此,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援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結合《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採取有效措施,兜住這個底,補齊這個短板,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現實需求,以此來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基礎。

  (作者為湖北省英山縣楊柳灣鎮筧衝灣小學教師  胡儉)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新疆:天山天池享美景
    新疆:天山天池享美景
    親子活動 多彩童年
    親子活動 多彩童年
    江上賽龍舟
    江上賽龍舟
    北京:賞荷圓明園
    北京:賞荷圓明園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16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