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部分幹部"不敢為、不願為、不會為" 問題繞圈轉咋破?
2017-06-18 08:41:14 來源: 瞭望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警惕幹部不擔當“三不為”

  ◆ 少數基層幹部怕擔責不敢為、缺激勵不願為、本領少不會為

  ◆ 通過建章立制加強問責,懲戒“庸官”“懶官”

  ◆ 探索建立係統的“容錯、激勵、補短”機制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西部一些省份基層調研發現,在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黨心、民心背景下,當前各級黨員幹部普遍立起“嚴”字標,紀律意識、規矩意識明顯增強,胡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大為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幹部的擔當意識卻有所弱化,出現了因“害怕擔責不敢作為、缺少激勵不願作為、本領欠缺不會作為”的“三不為”苗頭。

  多位受訪幹部群眾認為,不擔當、不作為,根源在于少數幹部的宗旨意識不足,權力觀出現偏差。他們建議,在強化幹部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教育的基礎上,一方面通過建章立制加強問責,懲戒“庸官”“懶官”;另一方面,可探索建立係統的“容錯、激勵、補短”機制,解決少數幹部在新形勢下擔當不夠、動力不足和本領恐慌問題。

  縣委書記的苦惱:

  “問題繞圈轉,‘一把手’看著辦!”

  談起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效,2012年上任的西部某縣林業局局長王漢生(化名)感受頗深。“各部門普遍建立起任務清單、權力清單,工作量雖增大了卻越發務實。幹部對手中的權力多了一份敬畏,加之更為嚴格的管理和考評制度,現在幹部應付差事、敷衍塞責、亂作為等情況幾乎不存在了。”

  “如履薄冰、責任重大、壓力日增”,王漢生如此描述自己的狀態。但壓力之外,他卻多了一份困惑。“壓力傳導到普通幹部身上,有的幹部卻出現了擔當意識弱化。一些本可就地解決的問題被頻繁請示、匯報,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王漢生的擔憂並非個例。《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多個省份基層採訪發現,出于怕出錯、怕擔責心理,少數幹部遇事慢半拍,“看一看再説”,動輒將矛盾、問題上交。

  西北某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位鄉長坦言,當前深化改革、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等多種艱巨任務疊加,基層幹部壓力大、責任更大。他所在的鄉,就有個別幹部中流傳著“少幹活、少擔責、少犯錯”的所謂“明哲保身之術”。

  “壓力傳導下來,責任移交上去。”幾位受訪區縣、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反映,自己作為“一把手”,現在之所以越來越忙碌,一定程度上在于少數幹部幹工作畏首畏尾,將本可在其自身職權內依法依規解決的問題,層層請示直至“一把手”,導致行政成本加大,決策和執行拖沓。

  西南某地級市一位區級監察局局長深有感觸地説,自己常年列席區政府常務會議,發現這幾年會議議程越來越多,戰線越拉越長,經常從傍晚開到淩晨方能結束。而依據“三定”方案,有的議程本屬于部門自身職責范圍內的,現在都要上常務會議研究。“這固然與當前決策程式嚴格、管理精細有關,但也折射出一些部門擔當意識弱化、不敢擔責的傾向。”

  “該拍板的不敢拍板,該決策的害怕決策。有些可以很快解決的問題被久拖不決,在部門和幹部手轉机了一圈又一圈,到頭來又被交上來,你‘一把手’看著辦吧!”西北某省一位縣委書記坦陳了工作中遇到的困擾。

  還有個別幹部畏難情緒加重,工作主動性不強,“不願為”的不良心態蔓延。在西南一個縣級市,市委組織部一位副部長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扶貧資金下到基層,管理審核日益規范,就有個別鄉鎮幹部認為要填寫的資料太多、工作量太大,且出現差錯就要問責。“為群眾爭取項目和資金的積極性沒有以往強烈,幹脆少一點,慢一點,甚至‘撂挑子’。”

  基層幹部的本領恐慌:

  “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

  相較于個別幹部不擔當、不作為的傾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調研發現,部分基層幹部不適應發展新形勢,出現本領恐慌的情況更為普遍。

  西北某省一貧困縣地理位置偏僻、資源匱乏,自然條件較為艱苦。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産業,“電商+脫貧”使全縣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25.4%下降到2015年的14.1%。在該縣貧困程度較深的一個山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看到,無線網絡覆蓋全村,村民嫺熟使用互聯網銷售山貨,2016年每人平均收入突破8800元。

  同在這個省的另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當地黨委、政府也渴望借助信息技術發展特色農業,並提出將前述縣作為榜樣,但基層幹部群眾接受和運用互聯網的思維、能力卻明顯滯後。在該區一個貧困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發現,12位村民組長僅有2人有智能手機,多數黨員不會使用互聯網,對發展電子商務也不甚了解。

  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短板只是一個縮影。《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相較于東部發達地區,西部一些地區少數幹部接受新興事物較慢、開拓創新精神相對不足。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後,學習能力不足、本領恐慌導致的“不會為”,漸漸成為困擾他們的最大短板。

  西部一能源大市市委書記説,當前一些幹部的“不作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能力短板,“不會作為”。以該市為例,前些年能源經濟拉動形成了“路徑依賴”,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少數幹部卻沒有及時轉換思維,被動等待能源價格回升,創新能力和學習意識都不夠。“我們提出發展大數據産業,有的幹部自己都搞不懂大數據是什麼。與別人談合作,幾乎不在一個對話平臺上。”

  “本領恐慌在基層幹部中較為普遍。”西部一位市轄區區委書記舉例説,幾年前,當地決定培育一批種養殖大戶,盤活撂荒的耕地。許多幹部一臉茫然,幹部們的不理解,原因在于,他們對中央精神學習不夠。“直到現在,類似情況依然存在。”

  “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多位受訪基層幹部坦言,當前少數幹部的不適應、不會為,也有一部分是長期形成的“等、靠、要”慣性思維在作祟,工作缺乏主動性。

  一位村支部書記説,作為村幹部,以前只需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就可以了。現在自己雖然也在不斷學習,但受文化基礎和眼界所限,總感到有點“跟不上步伐”。例如在精準扶貧領域,村兩委就辦法不多。

  多措並舉化解“三不為”現象

  受訪幹部群眾建議,要化解“三不為”現象,首先,針對“不敢為”,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設立容錯機制並嚴格劃定邊界,明確各級權責范圍,為真正敢擔責、敢創新的幹部卸下包袱,破解“怕擔責”困局。建立健全“顯績潛績兼顧、結果過程協調、重點全面銜接、成績公論互補”的考核評價體係,為獎誰、容誰提供準確依據。

  陜西省延安市紀委書記曹遠勃説,容錯決不是降低工作要求,而應將容錯糾錯與提醒、函詢和誡勉相結合,發揮教育、懲戒和保護幹部的作用,真正為創新者撐腰打氣、為擔當者保駕護航。

  其次,在明確問責劃定履職“下線”的同時,突出正向激勵,引導幹部奔“上線”,解決動力不足導致的“不願為”現象。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委組織部部長孫淑芳説,該區在近期鄉鎮黨委換屆中,將3名成績優異的扶貧工作站站長選拔到上級黨委、政府班子中,傳遞出“能者上”的強烈信號,引發幹部積極反響。

  陜西黃龍縣委書記任高飛説,在強調權責對等的情況下,宜拓寬勇于幹事創業、進取創新幹部的發展空間,給予其更大平臺,讓幹部有更多榮譽和事業上的“奔頭”。

  第三,針對本領恐慌和能力短板下的“不會為”,多措並舉建立幹部“補短板”制度,補齊思維和能力上的不足。

  定西市安定區委書記趙眾煒説,安定區不少鄉鎮書記、鎮長甚至沒有出過甘肅省,眼界不寬、接受新生事物慢也是欠發達地區幹部的普遍短板。建議豐富多形式、多載體、跨地區的培訓制度,讓幹部能走出去開闊眼界、增長才幹。陜西一位曾在東部地區挂職的縣委書記建議,加強東西部之間各層次的幹部交流任職,為西部帶來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針對少數幹部中出現的廉而不勤、為官不為、不敢擔當等問題,一些省份已經開始相關探索。2016年,陜西省委出臺“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的“三項機制”,旨在充分調動幹部幹事創業的活力。截至目前,陜西各級政府部門運用“三項機制”提拔重用幹部1122人,容錯糾錯244人,“能下”調整760人。(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陳晨 李平  刊于《瞭望》2017年第25期)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 二十多年的“垃圾山”折射幹部不作為
    中央環保督查組近日來到了安徽,靈璧縣快速啟動垃圾清理行動,問題終于得到徹底解決。慢作為要不得,不作為更要不得,只有把群眾利益舉過頭頂,把群眾訴求當成重要事情來辦,才能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避免類似“垃圾山”再次上演。
    2017-06-07 07:00:11
  • 現實版孫連城:天津正局級幹部因不作為被免職
    “不作為是一種懶政。天津市工信委原主任李朝興被免職,這是十八大以來因‘不作為’被免職的最高級別的幹部。他作為正局級幹部因不作為被免職雖然是一個個案,但值得警醒。”
    2017-05-16 08:23:53
  • 對不作為不擔當就當甩出“問責鞭”
    近日,天津市委對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不作為問題進行嚴肅問責,市工信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朝興被免職。不作為不擔當的行為,是一種腐骨蝕心的慢性惡疾,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危害並不亞于腐敗。
    2017-05-09 09:46:51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全程無人駕駛——探秘地鐵燕房線
    全程無人駕駛——探秘地鐵燕房線
    夏日黃土高原
    夏日黃土高原
    油葵花海醉遊人
    油葵花海醉遊人
    視障大學生余亞男:大學英語考試有了盲文試卷!
    視障大學生余亞男:大學英語考試有了盲文試卷!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116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