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文明,成為百姓的日常敘事--江蘇張家港參與式創建文明城市顯熱度
2017-04-25 11:01:54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京4月25日電 題:文明,成為百姓的日常敘事——江蘇張家港參與式創建文明城市顯熱度

  新華社記者 劉巍巍

  “騎著單車哼著歌,吹著小風樂呵呵。”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公園踏春騎行的國網昆山市供電公司員工盧山説,“外地人也能憑誠信享受公共自行車借還,方便快捷。”

  小小自行車,折射城市文明。

  從有形之手的行政推動,到無形之手的內需拉動,“參與式創建”彰顯張家港文明新特色。

  張家港文明以制度和載體建設為基礎。通過制定《張家港市城鄉公共文明指數測評體係》,提升城鄉公共文明水準;通過開展“文明禮儀百家講壇”“文明行為規范實踐日”等活動,促進居民人文素質提升;通過精神文明業績考核,放大激勵機制對文明創建的拉動效應。“通過黨政部門有形之手的行政推動,讓文明的種子在城鄉落地。”張家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楊芳説。

  以誠信化管理提供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便是一個亮點。為緩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出行,張家港于2010年6月底啟動城市公共自行車運作係統,目前,全市已建設290個服務點、7000多個樁柱,公共自行車達5600多輛。公共自行車服務係統實行“誠信”租賃,使用者憑誠信度借還,享受免費租車、通存通取等服務。到目前為止,全市沒有發生一起公共自行車丟失事件。楊芳説,通過這一模式,讓政府對群眾的文明程度充滿自信,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文明張家港”的新景觀。

  從政府主導到全民參與,從為民創建到永續發展,文明,已經成為張家港百姓的生活方式、日常敘事。“尋親神探”陳曉軍義務幫助流浪者尋親,40多個家庭因此重獲團聚;幾年前,張家港市在全國縣級市率先開發“城市e管家”資訊平臺,市民用手機就可隨時隨地參與城市管理,為文明創建建言獻策。還有點亮一個個貧困學子心靈希望的“社會媽媽”們,一次次向貧弱者伸出援助之手的志願者協會的愛心義工們……“文明就像身邊的一盞明燈,不僅凈化了人們的靈魂,還指引了城市進步的方向。”一位網友在微博中對文明張家港表達敬意。

  “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這是張家港城鄉一體文明建設的核心。

  近日的一個午後,記者走進永聯村圖書館,但見村民正在安靜地閱讀。永聯村是張家港城市文明向農村擴展的縮影。永聯人深知,沒有文明的新氣象,就不會有農村的新氣象。從2005年起,這個村投入資金建成圖書館、社區服務中心、大劇院、議事廳、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載體。

  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説,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耳濡目染,永聯人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著自己的文明水準。

  在沙洲中路步行街,處處升騰著“與民為伴”的文明力量:商場外張貼著信用星級和微信號,手機掃一掃,商家誠信度一目了然。“誠信驛站”裏,志願者們忙著為特殊學校的孩子組織義賣,一位來自湖北的姑娘掏出30元買了個小玩具。“這裏的文明,不容一人置身事外。”她説。

  走進張家港城東街道梁豐社區,但見17間小木屋一字排開,從“家庭能量屋”到“外來工自助洗衣房”,從青少年禮儀教育到老人休閒娛樂,應有盡有。梁豐社區是老舊小區,社區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填平水溝,整理高壓線走廊,修好道路,建起了這個別具匠心的“小木屋文明驛站”。

  “突出市民主體,融入尋常生活,讓文明創建從行政推動變為全體百姓踴躍參與的全城聯動。”張家港市市長黃戟説。

  從“政府獨奏”走向“全民合唱”,張家港文明在融合中升華。成立市民巡訪團、巡講團和巡演團,在全國首推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索實施《書香城市建設指標體係》,打造“24小時圖書館驛站”。創新實施“學雷鋒·志願服務夥伴計劃”,2012年以來全市募集志願服務項目資金超過1000萬元,平均每天開展志願服務活動33個。

  “文明不僅是一道風景,更是一種追求。”張家港市委書記朱立凡説,文明正在成為引領張家港發展的新力量。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杭州海關查獲30余萬件侵權商標
    杭州海關查獲30余萬件侵權商標
    浙江新昌魯冰花海讓人“驚艷”
    浙江新昌魯冰花海讓人“驚艷”
    方磚“繡”乾坤
    方磚“繡”乾坤
    迪拜購物遇停電
    迪拜購物遇停電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86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