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十年築“一夢”——中國“天眼”移民“回家記”
2017-04-16 19:25:01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4月16日電 題:十年築“一夢”——中國“天眼”移民“回家記”

  新華社記者 王麗、齊健、駱飛

  “這個精密的裝置叫饋源艙,望遠鏡收集的所有資訊,都匯聚在這裏,它相當于‘天眼’的眼珠。”4月13日,在被稱為中國“天眼”的大射電望遠鏡底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副經理彭勃,再次為來訪“嘉賓”介紹這一國家工程的新創造,而這一次,他的聽眾,是12位農民。十年前,他們是生活在這片環抱著“天眼”大窩凼裏的“凼主”,這一刻,“天眼”移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

  順著饋源艙一側七、八米遠的地方,42歲的楊天覺還能找到曾經養育鄉親那口水窖的位置:“我在這裏種了一棵桂花樹,11號塔基那裏,就是我家的老房子。”再次站在這裏,聽科學家介紹望遠鏡的偉大與神奇,楊天覺心裏一陣陣激動。

  如一個巨型“天坑”的“大窩凼”曾是隱藏在貴州群山深處的一片天然洼地,這裏居住著12戶人家。為了這處獨一無二的望遠鏡處所,自1994年提出項目建設規劃後,科學家們苦苦搜尋、反覆論證研判了近10年時間才得以確認。而這一切,是因為大窩凼得天獨厚的地理、地質條件和極端寧靜的自然條件。

  和楊天覺一樣,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做夢也沒想過,能尋找“宇宙生命”的神秘望遠鏡,有一天會在這裏“安家落戶”。“十幾年前,幾名科學家來到這裏。聽説要在這裏架一口‘大鍋’看太空,我興奮地帶著他們爬坡上坎搞勘查,可晚上睡不著,總覺得這個想法太不可思議了。”楊天覺説。

  三年初勘,盡管12戶村民也常常聚在一起討論會不會搬走,但大多數人還是不相信。直到有一天,工程師們抬著五臺鑽機來勘測,村民們漸漸明白,為了國家工程,他們必須搬離這裏。

  楊天覺説,以前這裏封閉、落後,大窩凼通往外界有5個埡口,連一條路都沒有。從最近一個埡口走到路邊要1個多小時,到鄉鎮趕場更要走3個小時。凼底總共只有20多畝水田,種的糧食不夠吃。只能到周圍山上開荒種地,玉米賣不出去就養豬,可豬養肥了也很難拉出去賣。凼底的群眾,一直守著貧困。

  搬離大山,徹底改變了大窩凼農民的生活。楊天覺説,政府在鎮上給每戶修了一套房子,還對山林、土地給了補償。打了兩年零工後,楊天覺投資做起了輪胎生意。“當時聽專家説,美國的‘天鍋’建好後,那個鎮的人口增長了兩倍,這句話印在我腦子裏,相信望遠鏡建成我們這裏一定會大發展。”他説。

  如今,楊天覺和妻子開辦的“鄧祿普輪胎”專賣店已是克度鎮上最大一家輪胎銷售商,每年純收入二三十萬元。“望遠鏡給了我們一次重生的機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平塘縣委書記臧侃説,2006年,“中國天眼”落戶平塘,為保證大國重器順利建設,2007年7月,縣裏啟動臺址移民搬遷工作,大窩凼12戶群眾搬家讓地,闊別故土。之後,“天眼”5公里核心區涉及的克度、塘邊兩鎮1794戶8097名群眾需舉家搬遷。目前,半徑3公里核心區的512戶2377名群眾已搬遷至平塘克度鎮金星村馬鞍和塘邊鎮灣子村油菜坪兩個安置點。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今年,為了回饋核心區群眾的貢獻與支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合平塘縣,將“天眼”移民們再次請回他們的家,共同見證發生在這裏的奇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夜上海
    夜上海
    十年築“一夢”——中國“天眼”移民“回家記”
    十年築“一夢”——中國“天眼”移民“回家記”
    重慶武隆:奇山秀水闖天下
    重慶武隆:奇山秀水闖天下
    一帶一路·好味道|探秘武夷紅茶——“金駿眉”
    一帶一路·好味道|探秘武夷紅茶——“金駿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81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