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重慶篇]重慶石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鄉村
2016-09-15 10:04:18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冷水鎮八龍村

  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國家莼菜生態濕地公園

  魚池鎮美麗宜居村莊

  楓木鄉特色功能小鎮

  黃水特色小鎮

  石家鄉中國傳統村落

  核心提示>>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石柱迎來新的機遇。日前,重慶發布第一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名單,石柱冷黃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上榜,成為我市10個先行示范片之一。

  石柱冷黃線有何底氣入選10個市級示范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現農民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今年起我縣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石柱縣城鄉建委主任彭德金説,到2018年底,石柱將建立起農村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實現農村環境長治久美。

  示范帶動建設美麗村莊

  助推農村環境長治久美

  石柱冷黃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涵蓋冷水鎮八龍村和黃水鎮萬勝壩村。

  八龍村房前屋後幹凈整潔,村級公路和人行道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山上種黃連,田中摘莼菜,家中接遊客,呈現出一幅“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詩情畫卷。

  八龍村和萬勝壩村能在第一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片名單中脫穎而出,得益于石柱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

  據了解,該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在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下,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綜合協調、規劃編制、示范片創建等工作,有效保障健康有序開展。

  同時,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形成合力”的原則,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穩定投入機制,建立“一項目標任務、一個牽頭單位、一個責任領導、一個責任機構、一套工作方案”的“五個一”工作機制,並制定了《石柱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力爭到2018年底全縣農村環境面貌發生實質性改觀,形成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

  具體來説,結合石柱實際,將從“四清”、“四化”、“五改”、“示范亮點”和長效機制建設五個方面重點推進。其中,“四清”為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四化”為綠化、美化、亮化和凈化;“五改”是改路、改水、改廁、改“圈”和改垃圾處理方式。

  尤為重要的是,打造亮點,示范帶動,形成點上示范、面上帶動態勢。如開展冷水鎮八龍村、黃水鎮萬勝壩村、大歇鎮雙壩村3個縣級示范點建設,力爭通過1—3年的努力,帶動全縣80%的村莊基本實現幹凈、整潔、便捷,建成宜居、宜業、宜遊各具特色的美麗村莊。

  心目中詩和遠方的田野,即將在石柱成片呈現……

  逐步消除存量農村危房

  著力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農村危房改造是民生實事之一,也是脫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和重中之重。

  據了解,自2009年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石柱縣至今已有2萬余戶貧困村民的危房得到改造。

  “危房改造是脫貧工作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工作,是一項民心向上民生向下的大實事,我縣將逐步消除農村危房。”石柱縣相關負責人説,力爭在2017年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存農村危房改造,在2018年底完成80%存量改造,到2020年全面消除全國住房資訊係統中存量農村危房。

  為逐步消除存量農村危房,今年石柱農村危房改造開工5015戶,完工3000戶作為民生實事重點推進。按照優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解決最基本居住安全的要求,精準確定危房改造對象,重點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一般貧困戶的危房改造工作。

  同時,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協調作用,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危房改造方式,按照農戶自建、村組幫建、集中統建等方式大力協調實施。積極推廣《重慶市巴渝新農村民居通用圖集》,引導農民相對集中建房,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設特色功能小鎮

  改善城鄉面貌提高城鎮品位

  小城鎮是城鎮化的“人口蓄水池”,是“離土不離鄉”的就近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要走創造良好人居環境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之路。

  今年,我市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決定在具有較好城鎮化基礎和潛力的地區培育和發展一批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示范點數量在30個左右,形成“一鎮一景、一鎮一業、一鎮一韻”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黃水鎮是石柱申報市級特色小鎮的重點。作為重慶知名避暑勝地,黃水鎮創建市級特色小鎮優勢得天獨厚。冬天積雪,夏季涼爽,是休閒、度假、科學考察、探險的理想之地。

  大風堡旅遊風景區、油草河峽谷漂流、太陽湖、月亮湖、畢茲卡綠宮……鎮域范圍內有景區8個,2015年全鎮接待遊客330萬人次,約為全鎮常住人口的272倍。

  在創建市級特色小鎮的同時,石柱縣還自加砝碼,開展縣級特色功能小鎮建設。“通過特色功能小鎮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帶動經濟發展,提高群眾生活幸福指數。”該負責人説,自去年開始,石柱有計劃、有步驟,因地制宜地開展特色功能小鎮建設工作,力爭用2—3年時間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配套、民族風情的特色功能小鎮。

  據了解,去年石柱啟動龍沙鎮、魚池鎮、楓木鄉作為首批特色功能小鎮予以打造後,今年又新增了臨溪鎮、冷水鎮、石家鄉特色功能小鎮建設。

  特色功能小鎮建設是真金白銀的投入。石柱縣財政對每個特色功能小鎮投入100萬元,並整合農委、交通、水利等建設資金,以突出鄉鎮功能完善和特色風貌改造提升為重點,堅持“突出重點、突出特色”原則進行打造。

  同時,特色功能産業發展有明確的産業定位。如龍沙鎮依托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打造“特色效益農業鎮”;楓木鄉依托旅遊資源優勢和土家民俗文化,打造獨具土家特色的“土家風情旅遊小鎮”;石家鄉依托大黃水旅遊輻射帶動作用,挖掘土家莊園文化,打造“土家民俗文化生態旅遊精品小鎮”。

  據了解,6個特色功能小鎮2016年建設項目共62個,跨年度項目21個、基礎設施類30個、特色項目類32個,目前已全部完工項目12個,完成50%以上29個,還發展了800畝蓮藕、500畝莼菜園、2040畝紅星獼猴桃等。

  此外,特色功能小鎮具有産業、文化、旅遊和社區功能的疊加和融合。如龍沙鎮農業園區觀光廊道、冷水鎮雲中花都現代農業觀光園、石家鄉地主莊園文化展示等項目。

  文/王靜 榮瑞瑞

  圖片由石柱縣城鄉建委提供

  保護歷史文脈 名鎮名村保護發展

  保護歷史文化,留住鄉愁記憶。石柱縣以歷史文化名鎮、國家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為重點,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

  西沱鎮有1900多年的歷史,2003年第一批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站在長江邊上抬眼望去,西沱古鎮顯得古樸而寧靜。西沱鎮是因古代商業發展而興起的,始建于秦漢時期的“雲梯街”就是當年川鹽濟楚——巴鹽古道的起點,是西沱古鎮的核心建築群,有“萬里長江第一街”之美譽。2008年7月,“西沱雲梯天街”被授予“新巴渝十二景”。

  在西沱古鎮建設與保護上,石柱縣在政策、項目資金和技術力量上大力支援西沱古鎮建設和發展。通過開展西沱古鎮的道路硬化、道路綜合整治、污水管網建設、人行道整治、濱江廣場建設、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等項目工程,完善古鎮工程配套,派駐專業技術人員對古鎮雲梯街重要建築的恢復建設工程進行現場指導和監督管理。

  傳統村落保護方面,2012年,石柱金鈴鄉銀杏村、石家鄉黃龍村、悅崍鎮新城村3個村成功申報首批國家級傳統村落。

  據了解,石柱爭取到國家專項補助資金900萬元,自籌資金739.93萬元,重點實施房屋修繕、基礎設施、消防設施、環境整治、歷史文化要素修復等項目,目前已完成一期項目建設,二期保護與發展項目建設已經開工實施。

  同時,石柱堅持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利用傳統村落的自然資源、獨有的歷史文化和傳統資源發展鄉村旅遊,以旅遊促進花卉、苗木等特色産業和玉米酒、老臘肉、野雞、竹筍、白果、板栗等地方土特産品發展,讓村民充分感受到通過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帶來的好處。

  如黃龍村傳統村落以民族歷史文化保護為切入點,通過對土家歷史文化古跡4個核心大院的保護性修繕,深度挖掘特色民居文化,收集整理土家特色物件、形成故事典籍,打造了一道獨具風情的歷史文化古跡風景線,為鄉村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該村打造了2家三星級農家樂和50家鄉村旅遊點的鄉村旅遊接待區,年接待遊客3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2000萬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薛濤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3012928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