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新華網 > 新聞中心 > 正文

扶貧方法論:脫貧攻堅的“貴州解法”

2016年06月17日 16:48:30 來源: 當代先鋒網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聽取對“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總書記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貴州給出了脫貧攻堅的時間表:2016年減貧100萬人,2017年減貧100萬人,2018年減貧70萬人,2019年減貧65萬人。對158萬無力脫貧無業可扶的“兩無”貧困人口,則通過農村低保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到2019年全部貧困人口脫貧後,仍將堅持“摘帽不摘政策、脫貧不脫政策”,確保2020年所有脫貧成果得到鞏固提升,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常説的一句話。總書記最操心的事是“扶貧”,貴州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毅然簽了“軍令狀”。

  立下軍令狀,軍中無戲言。貴州作出莊重承諾:用“貴州解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解法一:改革機制創造“新經驗”

  近年來,貴州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模式,實施精準扶貧、駐村幫扶、貧困縣考核等措施,扶貧體制機制改革創造了係列“貴州經驗”。

  貴州扶貧建檔立卡、駐村幫扶工作在全國實現了“兩個率先”。通過建檔立卡共識別出貧困鄉鎮934個、貧困村9000個、貧困人口745萬人;全省共有11590個駐村工作隊在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貧困縣考核、減貧摘帽和項目資金“三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貴州省率先在50個重點縣實行扶貧開發工作考核,從2011年至今已累計有14個縣366個貧困鄉(鎮)實現“減貧摘帽”。將扶貧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縣,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

  2015年,貴州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16億元,引導銀行向貧困地區發放小額信用貸款76億元。“雨露計劃”到村到戶,在全面實施教育“9+3”計劃、實行三年免費中職教育的基礎上,我省出臺了《關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實施意見》、《貴州省創新職教培訓扶貧‘1戶1人’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計劃到2017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1戶1人1技能”全覆蓋,做到“直接培訓1人、就(創)業1人、脫貧1戶”。2015年安排財政扶貧(發展)資金1.5億元,培訓39.35萬人。扶貧生態移民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安排38億扶貧資金,搬遷20萬貧困人口。

  解法二:減貧摘帽躍上“新臺階”

  2015年,貴州明確“減少貧困人口130萬人,10個縣、160個鄉鎮減貧摘帽,完成78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

  減少130萬貧困人口。按照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和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要求,對識別出的貧困人口特別是納入2015年減貧計劃的貧困人口制定一對一的幫扶措施。

  10個重點縣160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貴州印發了《貴州省“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認真總結“減貧摘帽”經驗,預計年底可全面“超額”完成10個重點縣219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的目標任務。

  78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按照“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的原則,制定分年度到鄉到村到戶到人的幫扶措施。貴州全省各級領導幹部以遍訪貧困村、貧困戶的方式,督促檢查各地開展精準扶貧整村推進工作。

  解法三:建檔立卡推出“新舉措”

  貴州省建檔立卡工作獲得中央領導和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肯定。今年國務院扶貧辦召開了建檔立卡“回頭看”後,貴州按照“把貧困人口找出來,把幫扶措施落到位,把黨的政策送到家”的要求,開展地毯式、拉網式全面普查,對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重新核實,制定貧困人口到村到組到戶到人的分年度脫貧計劃和貧困人口到村到組到戶到人的脫貧措施,並以戶為單位明確貧困人口幫扶責任人。

  全省貧困村、貧困戶駐村幫扶實現“兩個全覆蓋”,按照“一村五人”和“一人駐村、單位全員幫扶”的要求,每年選派5.6萬余人,1.1萬余個駐村工作組,赴全省11590個村(含9000個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全覆蓋工作。

  同時,貴州還設立了“扶貧專線”,為貧困農戶辦實事。“扶貧專線”主要受理扶貧惠農政策、財政專項資金、扶貧項目管理以及扶貧相關政策執行中的違規問題等。

  解法四:産業扶貧增強“新活力”

  “十大扶貧産業”鞏固提高。安排中央財政專項扶貧發展資金11.4億元發展山地特色農業,鞏固提升“十大扶貧産業”水準。

  貧困縣“減貧包幹”試點進展順利,即“十大扶貧攻堅示范縣”。將扶貧攻堅示范縣與貧困縣“減貧包幹”試點有機融合,在三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分別選擇威寧、正安、興仁3縣安排資金開展“減貧包幹”試點、支援7個縣打造扶貧攻堅示范縣,為全國扶貧資金“減貧包幹”探了路子。

  “十大現代高效農業扶貧示范園區”穩步提升。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2015年新增園區認定113個。截止目前,扶貧示范園區實現産值384.03億元,銷售收入278.67億元,入園企業910個(其中省級及以上龍頭企業136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165個,社員15.43萬人。

  解法五:生態移民打造“新形象”

  小額信貸到村到戶。為幫助貧困農戶“換窮業”, 建立以 “四臺一會”為核心,推行小額信用貸款,探索貧困地區産業發展基金扶貧的路子,拓寬扶貧融資渠道。2015年,貴州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16億元,引導銀行向貧困地區發放小額信用貸款76億元。

  “雨露計劃”到村到戶。貴州在全面實施教育“9+3”計劃、實行三年免費中職教育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實施意見》、《貴州省創新職教培訓扶貧‘1戶1人’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計劃到2017年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1戶1人1技能”全覆蓋,做到“直接培訓1人、就(創)業1人、脫貧1戶”。今年已安排財政扶貧(發展)資金1.5億元,培訓39.35萬人。

  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從2012年起,對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以及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地質災害易發區的47.71萬戶204.3萬人實施扶貧生態移民搬遷。截止目前,全省安排38億扶貧資金,搬遷20萬貧困人口。

  解法六:幫扶展現“新亮點”

  實施強企幫弱縣,貴州茅臺集團等12戶國企“一對一”結對幫扶扶貧開發重點縣效果明顯。

  國家實行8個沿海發達城市“一對一”對口幫扶貴州工作以來,今年投入對口幫扶3.33億元,在經濟協作、園區共建、勞務輸出、幹部教育培訓等方面為我省貧困地區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中央39個單位對我省50個重點縣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民主黨派中央按照“三同”思想幫助畢節試驗區發展和黔西南州實施“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萬達集團投入10億元資金,定點幫扶我省丹寨縣,在全國首創“民營企業對口幫扶整縣脫貧”。

  全省40名省領導每人牽頭聯繫1個重點縣,定點扶貧1個貧困鄉,拓展扶貧1個貧困鄉。101個省直部門對全省88個縣進行整體掛鉤幫扶。截止2015年,已在16個重點縣的127個貧困鄉鎮,集中投入了12.7億元財政扶貧資金,整合部門資金50億元以上。

  解法七:幹部遍訪取得“新成果”

  堅持以“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為抓手,更加聚焦“兩有戶、兩因戶、兩無戶、兩缺戶”,建檔立卡、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組織8.63萬名領導幹部遍訪9000多個貧困村和所有貧困戶,精準扶貧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按照“鄉鎮申報、縣級審批、鄉村實施、鄉鎮初檢、縣級驗收、鄉級報賬”的原則,全面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推行扶貧項目資金鄉村公示制度、“民生特派”和第三方評估制度。今年在全省開展2013-2014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自查自糾工作。

  健全扶貧考核評價、貧困縣約束、貧困退出、扶貧資金安全運作、小額扶貧信貸、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等機制,構建了新階段扶貧攻堅的政策支撐體係。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9071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