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袁北星 黃家順: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016-06-12 08:23:02 來源: 光明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知行論壇 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重大創新成果,是牢固樹立並切實踐行新發展理念、更好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的首要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體現了我們黨民本發展觀的精髓,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綱領和實踐遵循。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人民群眾既是歷史演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發展的“劇作者”。在生産力諸要素當中,勞動者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基于此,馬克思、恩格斯深切關注人類社會的前途與命運,關注人的發展與進步,並以唯物主義辯證思維建構了“最完備最深刻最無片面性的關于發展的學説”,強調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離開了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在他們看來,人既是社會發展的前提,也是社會發展的目的。而讓每個人的創造能力和自身價值都得到充分體現,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根本立場,是我們黨贏得人民擁護和愛戴、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所在,是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至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價值觀上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誌。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立下“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堅定誓言。在90多年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堅守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群眾立場,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原則。這一原則,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首要原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黨和政府一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全部價值追求。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解決了這些問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有正確的“出發點”,才能找到堅實的“落腳點”。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準”,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建設”,從“全面建成”再到“決勝階段”,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並逐步深化的執政方略和執政理念。“以人民為中心”,是繼承和弘揚黨的發展思想、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秉持的首要原則。發展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基調、主旋律,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這就要求我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都要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在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時,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

  始終貫穿著人民至上、民生為要價值導向的新發展理念,無一不彰顯民本情懷,無一不圍繞民生關切。“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它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指揮棒,也是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指揮棒。崇尚創新深化改革,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水準;注重協調促進發展,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突出問題和明顯短板,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倡導綠色發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大力度解決人民群眾更加關心的食品安全、空氣污染、水源衛生等影響人民生活品質的問題,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厚植開放壯大發展,以人的開放為要,推動不同文明尊重互鑒,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理解互動;推進共用普惠民生,著力解決好教育、醫療、就業、社保、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等等,這些都體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深熔鑄于新發展理念之中,而新發展理念也突出彰顯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民福祉的執政價值導向,體現了“十三五”時期全民共建小康,共用幸福感、獲得感的鮮明特點。

  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要有濃厚的民生情懷,更要不斷提升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準

  推動新的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與人同憂同樂,此愛民之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以民為根本,與民同憂樂,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認識上更加到位,行動上更加自覺,工作上更加有為,讓“以人民為中心”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才能使這一發展思想能夠真正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環節和全過程。

  要從認識論層面深刻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鄧小平曾指出:如果不從認識方法上解決黨的主張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問題,那麼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仍然不能真正地解決。“以人民為中心”是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具體體現。只有深刻認識到“人民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才能不斷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不斷深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感情和態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是否帶著深厚感情和務實態度去思考群眾關心的問題和困難,決定著工作的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工作的深度和效度。要以誠懇平等的態度和換位思考的角度與群眾交流,常走訪基層,關心民生。有體驗、有經歷,才會有感悟、見真情;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一起品嘗生活百味,才會産生感情共鳴,把人民裝在心裏。

  要從方法論層面創造性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幹好一件事必須在知與行的結合上求實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不斷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的能力。列寧指出,“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並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要大力發揮各級領導幹部率先垂范作用,通過示范引領讓幹部群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讓群眾真切感受理解國家富強與人民幸福之間的密切聯繫,深切體會全面建成小康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內在關係,從而激發人民群眾投身改革和發展、建設祖國和家鄉的主人翁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準。落實“三嚴三實”要求,不斷提高體察民情民意、協調群眾利益關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處理突發事件等方面的能力,以鍛造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和作風素養,切實改變在服務群眾中“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的現狀,不斷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刻把握掌握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和急切訴求,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的教育、就業、養老、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實際問題,使全面深化改革各項政策措施真正成為替群眾排憂解難、讓群眾得到實惠的務實舉措,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單位: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中心)

+1
【糾錯】 責任編輯: 金佳緒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亞投行迎來香港、加拿大等13個新成員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直擊空軍學員夜間飛行訓練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英國議會大廈附近發生襲擊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0129053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