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新華時評:推動供給側改革激發農業新活力

2016年02月05日 16:24:0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2月5日電題:推動供給側改革激發農業新活力

  新華社記者李燦、楊紹功

  種糧難賣糧,豐收不增收。農業的吸引力不足,發展的活力從哪裏來?近期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係品質和效率。記者在農村調研發現,從供給側入手正是化解當前農業難題的突破口,更是激發農業發展活力的良方。

  自古以來,中國人把富饒的農村稱作魚米之鄉。但如今,魚滿塘、谷滿倉並不意味著農業強、農村興、農民富。在糧食“十二連豐”之時農民遭遇賣糧難,更加凸顯了我國農業生産的結構性問題。糧食産量很高,但受成本所限糧食價格不佔優勢;農産品供給量大,但品種和品質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要;農業生産效益低導致經營主體動力不足,讓“三農”成為發展的短板。因此,要破解“三農”難題,就必須從供給側入手,超越魚米之鄉豐富農村新內涵。

  當前農業生産的路徑依賴依然嚴重。記者在部分農村了解到,化肥、農藥、飼料添加劑等依然在生産中超標使用,只顧數量不顧品質的種養依然普遍,大部分農産品産銷依然是零敲碎打。加上農業生産周期長、調整速度慢、抗風險能力低,農業從高産向優産提升遭遇嚴重瓶頸。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當前亟須通過資金、政策引導,培育既了解市場需求又懂得科學種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有讓他們成為農業生産的引領者,才能推動新業態、新方式與適度規模經營結合,讓農業生産跳出舊窠臼走上新道路。

  “三農”問題常被視作“老大難”,然而新形勢下如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等新工具作用,著力完善農産品價格機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將有機會成為一片經濟新藍海。這需要相關部門和農業生産者抱著樂觀的態度,以積極的舉措主動作為,不斷激發億萬農民創業創新活力,不斷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不斷讓農民從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建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2111800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