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代表:醫改是係統工程
張伯禮代表:醫改是係統工程
訪談嘉賓張伯禮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等。

要聞
HEADLINE

更多報道 >
張伯禮代表:醫改瓶頸 關鍵在價格

張伯禮: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有法可依

總理的報告提到要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原來是扶持發展,現在是積極發展。一個詞的變化,反映了中醫藥已經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

張伯禮:在第三方科學定價基礎上確定藥價區間

價格過去管死是完全不對的,完全放開交給市場也有一定風險。應該按照客觀的藥品成本,由第三方按照一定的科學模式,制定合理的價格區間。

實錄
CORRELATIVE

更多報道 >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繼續走進2015全國兩會新華會客廳。這個時間段坐在我們演播室的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也是新華網的老朋友張伯禮院長。[ 2015-03-11 17:37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各位網友好。[ 2015-03-11 17:37 ]


[主持人]

首先我們先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在“新常態”背景下,醫療改革也已經進入“深水區”。前兩天,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這段話迅速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您是怎麼看的?您認為深化醫改的關鍵點在哪裏?[ 2015-03-11 17:40 ]


[張伯禮]

我覺得醫改已經進入了“深水區”,醫改也越來越困難。李克強總理的報告裏提出放開部分藥品價格,由市場定價,醫療服務的價格也要重新制定,這兩點抓住了整個醫改的關鍵環節。但是,在藥品價格的問題上,我覺得倒是現在有點兒保守了。[ 2015-03-11 17:42 ]


[主持人]

怎麼講?[ 2015-03-11 17:42 ]


[張伯禮]

我個人認為,價格過去完全管死是不對的,現在完全放開交給市場也有一定風險。我覺得應該按照客觀的藥品成本,需要多少錢,由第三方按照一定的科學模式,制定合理的價格區間,在區間范圍內調整價格是比較合適的。完全放給市場,對有些老百姓常用、急需的藥,往往就會形成 “中標死”,中標以後,這個藥就不生産了,因為價格太低了,企業無利可圖。甚至出現以次充好或假藥,這樣老百姓用不上有效的、安全的質優價廉的藥。這是我最擔心的一點。[ 2015-03-11 17:44 ]


[張伯禮]

藥品價格能不能科學制定呢?按照國際慣例和國內的經驗,完全可以科學制定,但由企業自己制定又不合適,他們可以自己主觀提高價格。由第三方,例如請搞藥物經濟學的專門機構、專業人員組織一個團隊來研究制定價格是完全可以的。制定下來以後給全國確定一個價格區間,是合理的。醫療服務的價格應該適度放開,但又不能簡單放開,有些檢查的價格,像核磁、CT等主要靠檢查儀器設備,這類價格應該降低,而醫師服務的價格,例如診斷費用、挂號費、護理的費用等人力成本,應該適度提高。像中醫的針灸、按摩,原來治療一次是幾塊錢,價格太低了,這個要提高。還要降低檢查費,要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有些檢查在各個醫院是可以通用的,重復檢查是沒有必要的。[ 2015-03-11 17:47 ]


[主持人]

您覺得深化醫改的目標對老百姓説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能不能有所改善呢?[ 2015-03-11 17:48 ]


[張伯禮]

醫改關乎千家萬戶,關乎每個人的利益,但醫改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去年李克強總理就提到世界性難題,中國能不能解決好,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但是,我相信中國能把醫改問題解決好。一是因為我們有強有力的政府,我們黨關心老百姓、關心民生;二是我們國家有中醫藥,中醫藥的防病、治病,特別是對于“治未病”有重要作用,它能夠讓人少得病、不得病、晚得病,得病以後還有康復的措施,食療、藥膳、氣功健身都是很有用的,特別是在發病前使用,通過養生、保健,調節身體內的平衡,可以避免很多疾病。所以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是有重要價值的。再加上國內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包括社區醫療、農村醫療,也包括醫療隊伍,只要政策得當,我們會慢慢取得成功的。[ 2015-03-11 17:50 ]


[主持人]

下面一個問題還是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的帶頭人,您認為當前中醫藥發展主要面臨哪些問題?我記得去年在談論兩會話題的時候,也談到呼吁國家、呼吁百姓更多地關注中醫,支援中醫。在這一年中,我觀察到,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百姓層面,包括周圍很多朋友,很多人都開始選擇中醫,不管是前期的預防,還是病中的治療,包括後期的康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觀察到這個趨勢?[ 2015-03-11 17:53 ]


[張伯禮]

是有這種趨勢。我還要感謝主持人,感謝新華網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宣傳。我這一年到國外幾次,看到海外對中醫藥的歡迎程度和使用中醫藥的人數都大幅增加,包括歐盟、美國政府也對中醫藥給予更大的關注。有些以中藥為原料藥的新藥獲得了批準,在美國的幾個中藥臨床研究也做得很漂亮,也得到了國內外很高的評價。再如,我們新建的中醫醫院,因為遷到了城郊結合部,原覺得需要1-2年的時間才能達到目前的業務量,但現在僅僅是2、3個月就達到了預計水準,日門診量已經超過5千,這還是在交通並不方便的情況下,這説明老百姓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 2015-03-11 17:56 ]


[張伯禮]

總理的報告提到要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原來是扶持發展,現在是積極發展。雖然只是一個詞的不一樣,但是反映了中醫藥已經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有一個好的消息,在張德江委員長的報告裏提出,將中醫藥的立法排上了議事日程。中醫有了法,對保障發展更有利。同時,中醫藥自身也要加強研究,用更好的藥、更好的治療給老百姓提供服務。此外,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簡便廉驗的優勢,少花錢,節約國家醫療資源,讓群眾也能夠承受得起。特別是加強基層人才的培養,讓更多的基層醫生掌握中醫藥技術,為老百姓服務。這也是我們的任務。[ 2015-03-11 17:58 ]


[主持人]

這麼好的勢頭下還存在哪些困難呢?[ 2015-03-11 17:59 ]


[張伯禮]

我一直強調,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必須在法的保障下,整個中藥事業發展有法可依。各級政府都應在中醫法的指導下來開展相關工作。現在有的縣裏對中醫工作重視,也有的縣不重視,完全是憑領導自己對中醫的了解、喜好來決定,這是隨意的,不是依法辦事。所以我認為中醫法是最重要的。第二個困難是發展不均衡。大城市的中醫藥發展還好一些,但是到了邊遠地區,我們全國還有30%的農村衛生室,甚至是鄉鎮衛生院沒有中醫。老百姓想看中醫,但當地沒有。這就是體係結構還不健全,應該趕緊把體係結構健全起來,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2015-03-11 18:01 ]


[張伯禮]

第三個困難是整個中醫藥的人才培養還有缺陷。主要是兩頭:高精尖人才、骨幹人才、領軍人才是短缺的;同時,能夠下去的中醫藥人才也很缺乏。沒有高層次人才,沒有科技支撐,中醫藥發展缺乏驅動力;基層農村沒有好的中醫師,主要是政策沒有跟上,青年人才下不去、留不住。原來我呼吁過,能不能給下到農村為農民服務的醫生一點津貼,一年一人給3萬元,簽約服務5年,5年以後提供規培和深造的機會。青年醫師5年在基層為農民服務,對他有好處,對農民也有好處,是雙贏的。[ 2015-03-11 18:04 ]


[主持人]

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確實離不開人才建設。中醫藥人才培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比如跟西醫相比較而言,如何培養中醫藥事業的後備人才呢?[ 2015-03-11 18:05 ]


[張伯禮]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中藥人才和西藥人才的培養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中醫藥人才更強調的是經驗和實踐。我們培養中醫藥人才,要強調學會用中醫思維方法分析疾病、治療疾病,強化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如果培養的人不會用中醫的辨證論治,還是用西醫的思路指導用中藥,發熱了就消炎,有冠心病了就活血,這就簡單化了。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同一個病有不同的證型,寒熱溫涼,要用不同的方藥治療,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中醫思維是最需要強化的。[ 2015-03-11 18:08 ]


[主持人]

這也中醫是跟西醫不一樣的地方。對于促進中醫藥的健康發展,您認為關鍵因素有哪些呢?[ 2015-03-11 18:09 ]


[張伯禮]

要立法。同時要加強頂層設計,特別是在醫改的制度裏面,要給中醫藥開一個口。我一直呼吁能不能把養生“治未病”納入到醫保報銷,有些人群只需要調理一下,也應該納入報銷范圍。因為調理的過程就是防病的過程。現在醫療資源絕大部分都給了重病階段,都給了臨終關懷,而預防階段佔得太少了。實際上中醫藥的養生保健、“治未病”就是積極的預防醫學思想,如果把身體調節好了,很多病就不得了,得了也很輕,真正省錢了,生活品質還高。把這個納入醫保係統更好。另外,還要把隊伍建好,把學術研究好,這些都是需要下一步繼續努力的。[ 2015-03-11 18:11 ]


[主持人]

現在選擇中醫的人數增多了,但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中藥材品質。因為現在環境確實是存在霧霾等污染的問題,可能會對中草藥的原材料産生污染,在您看來是不是存在這樣的情況,未來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2015-03-11 18:12 ]


[張伯禮]

霧霾倒不是太大的問題,主要問題是我們的土壤被污染了,農藥用得過多,再加上化肥用得太多。特別是中藥材原來都是野生的,現在一下轉向大規模的種植,種植的條件和野生的條件是完全不一樣的。農民種藥,又是肥,又是水,長出來的藥跟野生天然長的藥,它的化學成分和性味都有變化。這個工作正是我們積極推崇的要強化研究的內容:家種的和野生的到底有什麼區別?全國到底有多少地方適合種藥材,道地産區是哪裏?前些年報道的,把人參拿到海南島去種,長得又白又胖,但藥效差,就是人參蘿蔔,那就沒有意義。人參只能在東北種,那才是好的人參。中醫科學院成立了中藥資源中心,我們也在積極呼吁啟動中藥資源的普查,把家底先摸清楚,中國到底有多少中藥資源,有哪些地方適合種什麼藥。同時也加強對種植中藥材的研究,土壤合適不合適、施什麼肥、給多少水、什麼時候採摘、藥效成分怎麼定、標準怎麼定,這是大的工程。好在現在已經啟動了,我們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2015-03-11 18:17 ]


[主持人]

這也是需要引起各級政府特別關注的問題。也可能是有些人會忽略的問題。剛剛咱們談到中藥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都關注到了,比如近期美國《科學》雜志的文章提到,從中國的防己中提取出的“漢防己鹼”成分,有望在2-5年內用于埃博拉疾病的治療。這些年來我們經常看到建立在單獨中藥材上的研究成果,還有獲得過國際大獎的青蒿素。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新發現由于脫離了中醫理論的指導,是對“中醫藥現代化”的曲解。[ 2015-03-11 18:19 ]


[張伯禮]

我倒不這麼理解。中藥能治療疾病,這是全世界都認識到的,古代的歐洲也用草藥,現在歐洲的草藥也用得很多,佔全世界銷售額的40%左右。現在的非洲和東南亞的國家,他們也喜歡用草藥。我們常用的阿司匹林也是從柳樹皮裏提取出來的。不一樣的是我們的中藥有理論,我們的中藥講炮制,這些是跟西方不一樣的。同時,我們的中藥更強調配伍、復方用藥,這一點是別的國家沒有的。我的一個德國的學生,日耳曼人,他搞了中歐傳統醫學比較研究,他説中國的中藥有三個優勢,就是有理論、有炮制、有配伍,西方國家沒有。恰恰是這三個優勢保證了中藥長久不衰。現代工業革命不但沒把我們擠垮,還推動我們發展。但是,西方國家也好,我們國內也好,很多人從單味藥裏搞出了好藥,像發現“漢防己鹼”對埃博拉病毒有好的效果,青蒿素對瘧疾有好的效果,雄黃制劑治療白血病等。對這種好的成果,我們要支援。我們現在也從桑枝裏提取了桑枝總鹼,降糖的作用就很好。在益母草裏面提取的益母草鹼對中風病也是很好的,都應該鼓勵。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中國有相當多的人在進行復方中藥的研究,注重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復方新藥研究。對于復雜疾病,靠一味藥、單途徑、單靶點治療的效果不好,而通過多種途徑作用在多個靶點上的復合調節往往更適合治復雜疾病。所以現在國際上也説21世紀是復方的世紀,西藥也把幾種藥放在一起,研制多靶點西藥,説明復方是一種趨勢。我提出的是弘揚主旋律、鼓勵多樣化。主旋律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創制新現代中藥,是多種成分組合配伍的。[ 2015-03-11 18:27 ]


[主持人]

非常感謝張院長跟我們分享了關于中國中醫藥發展的好的思路和好的建議。我們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同時,也希望中國的中醫藥更加發展壯大。本場訪談到此結束,再會![ 2015-03-11 18:28 ]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