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個土改試點地區怎麼改?

2015年03月09日 15:49:29 來源:新華網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守英,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作客新華網,解析如何盤活農村“沉睡的資本”。圖為嘉賓與主持人合影。 新華網 郭研 攝

  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後,《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實施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決定》授權在全國33個試點地區調整突破現行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産管理法關于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新土地改革方案在全國范圍內拉開帷幕。試點有哪些需要突破,哪些則是不能突破的底線?《新華訪談》邀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守英共同探討這次試點的創新與堅守。

  主持人:這次試點工作的開展為什麼要先提請人大常委授權呢?試點地區暫停現行法律,應該遵循哪些底線呢?

  宋洪遠:首先,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到要實現改革和立法的銜接。重大改革要決策有據,但是立法也要適應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次為了推進試點,就採取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的要求,讓人大賦權在全國選了33個試點地區授權確定對“四塊地”,特別是農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進行試點。

  劉守英:不能突破集體所有制,不能傷害農民權益和不突破耕地紅線是三個底線,框定整個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路徑。第一是要堅持集體所有制,試點地區要堅持集體所有制裏的一些合理內核,承包經營權改革、宅基地改革、徵地制度改革和集體徵地制度改革實際上都是對現代集體所有制的完善。堅持集體所有制的底線是説整個土地制度的改革不是搞私有化,不搞私有化不等于不改革。

  第二是農民權益,土地制度改來改去不能最後改到政府手上,不能覬覦屬于農民的利益。所以第二條底線使農民對土地的權利更完整,從土地中獲得更大利益。

  第三是耕地紅線。中國耕地紅線的設置是符合國際規范的。任何一個國家城市化高速發展,尤其是發展到中後期階段,都會對特殊土地進行保護,也就是用途管制和耕地保護。它是一個生態的概念,一個安全的概念。耕地安全是保證前兩條權利底線的前提。

  主持人:這次改革試點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才得以開展下去。改革試點面臨很多與現行法律衝突的問題,在試點地區停止現行法規,是不是也是一種創新呢?

  宋洪遠:試點為什麼要經過授權?授權就是因為它突破了法律,突破了哪些法律呢?大概的理一理主要是兩個法,一個是土地管理法,再有就是城市房地産管理法。法律是全國人大去立法的,沒有授權就沒有辦法試點。

  “試”的結果要和法律進行對比,如果“試”的結果可行,而法律不可行,阻礙了發展,那就需要將其修改。

  “試”的結果不可行,那就還按照原來的法律去執行。所以這實際上也是對法律的一個檢驗,有探索的功能。

  劉守英:現在強調依法治國,如果是沒有法律授權的試驗,地方政府也不敢去做。

  經過地方土地改革制度多年試點來看,上位法如果不改,下面的試點也很難推進。因為牽扯到土地管理法、物權法,這些基本的法律制度安排上的上位法的問題。所以這次全國人大會授權對有幾項土地的法律在試點地區先停止,進行試點,就是為了推進地方按照法律的規范更好地改革。

 

[責任編輯: 栗一星]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2756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