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榮譽出品
總策劃:周錫生 本期策劃:楊新華 本期編輯:蘇影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到清明寒食時。4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人過清明節,好像只有“祭掃”這一個主題內容。實際上,古代清明節的內涵豐富多彩。據民俗專家介紹,除了講究禁火寒食、掃墓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係列風俗活動。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好時候,許多優良的習俗值得繼承、發揚。 …[詳細]
      拜山插柳 清明風俗逐個數
  清明節是中國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厚重深遠的文化內涵。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眾多的風俗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祭奠祖先,為先人掃墓。據了解,掃墓習俗起源于周代,當時並無固定的祭期。到戰國時代,祭墓已普遍。但到秦漢時代,才有祭墓的禮俗。當時提倡孝道,為祖先掃墓成為傳統習俗。到了唐代,掃墓日期固定在清明節,從此,清明掃墓便成為一種風俗傳統。 …[詳細]
   清明是在春分後的十五日,西曆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春耕播種開始,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也是郊遊踏青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一直有著清明踏青的習俗,古詩“踏青結伴過南塘,二月春風夾路香。蜂蝶緊隨衣袖舞,田野十裏菜花黃。”描述的就是清明節親近自然、踏青春遊的民俗風情。在清明節期間,還有放風箏、蕩秋千、打球、拔河、吃春餅等習俗活動。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節時,桃李初綻,鳥語花香,人們在祭奠已逝先人,表達哀思之外,也會走向郊野,參與一係列的民俗活動,使清明節不只是哀思之日,也成為一個富于生活情趣,裨益身心健康的良好節日。 …[詳細]
      挖掘清明文化內涵
  清明節包括三層文化內涵,即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態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時節天氣清潔寧靜,所以稱為清明。但清明的意義絕不僅是自然狀態的,其與寒食節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內涵。第一重就是生命清明。清明節的情感本體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紀念已逝的先人,當我們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們的一生就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不由思考生命的意義。清明節的第二重文化內涵在于政治清明。寒食節是為紀念功不言祿的介子推而設立,後與清明節融合。介子推對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為千百年來中國百姓的期盼。清明節第三重內涵就是生態清明。清明時節正是萬物生長之時,自古以來就有插柳的習俗,後發展為植樹造林。所以清明節從插柳發展到植樹造林,發展到生態環保,是生態的清明、環保的清明。 …[詳細]
  在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追思是我國的一項傳統習俗,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傳統大家庭生活模式已經逐步解體的當代,清明祭掃活動既能體現對家庭的尊崇,又能表達對祖先的感恩,還顯現了對血脈親情的認同。“實際上是一個大聚會,掃過墓之後大家在一起吃個飯。通過對先人的緬懷也對後人是一種教化,大家都應該團結起來和和睦睦。所以清明的意義不僅是對先人的懷念,更重要是對後人的啟迪。” …[詳細]
      各地倡文明祭掃 “低碳”的清明更文明
  隨著大量以更低消耗、更少污染、更多環保為核心的新做法涌現于各個城市之間,傳統的清明習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後,釋放出了更文明、可親的氣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清明時節各種點燃香燭、焚燒祭品、鳴放鞭炮等祭掃方式,不僅與當下全社會所提倡的“低碳、生態、環保”生活方式不符,也産生大量垃圾和廢氣,污染生活環境,容易造成火災等事故。時代的發展,觀念的變更,正在為傳統的清明節添加新的文化內涵和注解。 …[詳細]
   在今年的全國清明節工作視頻會議上,民政部呼吁各地推行鮮花祭掃、居家祭掃、網絡祭掃和社區公祭等文明祭掃方式,以及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環保生態的葬式,打造綠色、生態、和諧清明。這不僅是公眾的倡導,更是對政府部門提出的更高要求。 要讓“低碳”的祭掃方式從新潮的“概念”走入實際,讓它在生活中找到“落腳點”,需要有關部門在大力宣傳這一新觀念的同時,更好地增強服務工作,為人們“低碳祭掃”創造便利的條件。 …[詳細]
投票與調查
擴展閱讀
· 4日清明:插柳、戴柳,驅邪禳災
· 中國各地倡文明祭掃 讓清明不再“煙火紛紛”
各地舉行清明節祭祀活動:祭奠逝者、緬懷先烈
各地清明節習俗大揭秘
話中音
  又到清明節,又到祭拜先人的日子。有許多事情,我們年輕時不明白,等到明白時已沒有機會。比如孝心、親情。
—誰家貓貓
  一種傳統文化表達的背後,只要是能夠生生不息地留下來,一定會有深刻的哲學內涵。
—愛nimen
  不知道是時代的進步還是歲月的無情?而其實對先人的懷念,對亡靈的祭奠,既是一種對死的感悟,其實更是對生的一種敬畏?清明的意義,可能由此而更有沉浸思索的心緒了...
—愛nimen
  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在今天有了法定假期,或為恢復節日傳統的必要條件,但並不等于遠去的豐富節日內涵會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還需要我們的不懈努力,下大力氣打撈歷史的碎片。重要的是,在使它們回歸傳統,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同時,不妨賦予相應的時代內涵。就清明節而言,在銘記傳統的同時,給它賦予相應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人們親近自然的節俗,傳統節日也就會離人們越來越近,而不是漸行漸遠。
網友互動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往期話題
清明節“代理掃墓”,靠不靠譜?
“孝工資”能否以“薪”換“心”
政治轉型“敘利亞模式”會出現嗎
千億萬科疑遇"中年危機" 頻曝品質門
杜甫怎麼那麼忙?
銀行年報陸續出爐 暴利不暴利看數據
“最年輕的教授”何以引發熱議?
惠民公租房為何頻遭“冷遇”?
駐阿美軍係列事件挑戰奧巴馬撤軍節奏
交易所頻現“吸金”騙局 誰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