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榮譽出品
總策劃:周錫生 本期策劃:楊新華 本期編輯:姚潤萍
  清明將至,人們紛紛祭祀先祖,寄托哀思。近日有些地方出現“代理掃墓”業務,包括代理掃墓、哭墳、念悼詞、磕頭喊爸喊媽等,並可現場錄影制作光碟。記者暗訪發現,代理掃墓服務報價最高的達到兩萬元,哭墳10分鐘的報價300元。業務老板稱目前很繁忙,需要提前預約。由于代理掃墓業務在觀念上存在諸多問題,所以一時之間引發市民的關注和熱議。針對“代理掃墓”業務的出現,市民各執一詞,褒貶不一。 …[詳細]
      支援者:無奈的“代理掃墓”無可指責
  事實上,當下中國人面臨的一大現實困境,確實讓人難以親身“慎終追遠”。在一波接一波的打工潮中,到底有多少人遠離故土?遠離祖先的墳塋?看看春運那個陣勢便知一二。清明節的區區三天小長假,真要國人親自到墓前去“慎終追遠”,那一定會造就“春運第二”,成為又一交通奇觀。從這個層面上來説,“代理掃墓”或許是無奈的明智之選。實在不該被過分指責,至少不該被一棒子打死。對于“代理掃墓”的出現,我們甚至多少有一點傷感之念,甚至同情自己吧? …[詳細]
  勿庸諱言,高節奏的現代生活使得很多人都難以做到每逢清明節都為先人掃墓。誰也不願意逝去的親人墓上長滿荒草,終年無人照管,在本人不能親自掃墓的情況下請人代勞,同樣是對逝者的尊敬。所謂“代理掃墓”不如不掃的説法,其實站不住腳。有人説,請人掃墓其實和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一樣,很多時候只是分身乏術時的無奈之舉,這並不能説明當事人的孝與不孝。這很有道理。從古到今,我們祭祀先人的方式也一直在不斷變化,請人“代理掃墓”其實也可以認為是與時俱進的表現。只要我們的心裏有逝去的先人,採取哪種形式並不重要。時代不斷變遷,生活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已經延續千年以上的清明掃墓,在文化內涵上有所更新,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詳細]
      反對者:“代理掃墓”讓孝心打了折
  對于那些職業“代理掃墓”者來説,無論怎麼毫無心理障礙地在陌生人墳前磕頭喊爹媽、淚如泉涌,説到底都不過是一種練就的技藝,毫無情感因素在裏面,目的還是為了豐厚的報酬。事實上,依據傳統的倫理,死者為大,對逝者寄托哀思的方式,作為生者,無論磕頭還是痛哭,都應該是自己真實情感的流露,因此難以想像,讓一群陌生人代自己在墳前“磕頭喊爹媽”、“放聲大哭”,到底是對已逝親人的懷念與尊重,還是戲謔與侮辱呢? …[詳細]
  很多人都清楚,掃墓了,不代表這個人就一定有孝心,就一定在表達著哀思,同樣,沒有去掃墓,也不能就此説明這個人沒有孝心,忘了列祖列宗。所以,很多人似乎沒必要為了掃墓而掃墓,為了面子而花大價錢請人代理掃墓。其實,我們如今的很多感情表達,似乎都成為了面子的一種附屬品。比如網上祭祀,這個倡議已經很久了,也有人説參加的人越來越多,但這些年一直無法成為清明節祭祀的主流,因為盡管很多人可能內心比較讚同這種文明無污染的祭祀,但從面子上卻無法忍受別人的嘲諷與冷觀,沒辦法只能繼續隨大流,沒有條件親自掃墓也得花錢請人代理掃墓,算是一種面子的滿足與心理的告慰吧。只是這樣的面子,對于清明節這個以感情為主打的節日來説,有些畫蛇添足。 …[詳細]
      反思:今天應該怎樣過清明
  客觀條件的限制,以及商業氛圍的浸染,模糊了清明節的概念,很多人也淡忘了清明節的本意,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用于消遣的普通假期。事實上,清明節的民俗活動是豐富有趣的。據説,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詳細]
  清明節不該只是“掃墓節”,清明節應是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好時機。有民俗專家指出,要讓清明節“打回”原形,促使全民對清明節日文化實現集體認同,就必須從孩子抓起:清明節日文化應該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寫入教材,使其浸潤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而我以為,拯救清明節日文化,要“從孩子抓起”,也要“從成人抓起”——唯有成人能把清明節文化言傳身教于孩子,清明節文化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傳承。 …[詳細]
投票與調查
擴展閱讀
· 清明時節緬懷祖先 各地尋根祭祖線路
· 墓地價瘋漲 天價墓隱現"活人墓"炒作
清明祭品也瘋狂
行為藝術呼吁文明祭掃
話中音
  清明變成三天小長假後,各大旅行社的預約電話爆滿。既然不少人想利用清明出遊,就沒空回家祭祖了,我靈機一動,為何不推出新業務解決他們的難題呢?
--祭祀用品店李老板
  我寧願幾年去誠心地拜祭一次,也絕不會花錢請他人替代。
--市民黃先生
  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人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有需求就有市場,由此催生新行當很正常。
--南昌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
  清明節是各家祭祖掃墓的重要節日。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的年輕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外地工作的人更是無暇回家掃墓。于是,代理掃墓業務也就滿足了這些人迫切的需求。從本質來講,清明的拜祭,表達的是一種對已逝親人的懷念,這種內心的感情是誰也代替不了的,雖然祭掃的儀式和方式都可以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但情感應該保持純真。而清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節日,是因為包含著諸多的感情寄托,其中所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多,而是否掃墓了,也許只是這些感情波濤中最微小的浪花,它可以讓這種感情表達錦上添花,卻無法完全取代,更不能成為衡量清明節是否盡孝的標準。
網友互動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往期話題
政治轉型“敘利亞模式”會出現嗎
千億萬科疑遇"中年危機" 頻曝品質門
杜甫怎麼那麼忙?
銀行年報陸續出爐 暴利不暴利看數據
“天價茶葉”能泡出“清廉之香”嗎?
惠民公租房為何頻遭“冷遇”?
駐阿美軍係列事件挑戰奧巴馬撤軍節奏
交易所頻現“吸金”騙局 誰來管?
如何提高居住證的“含金量”?
“最年輕的教授”何以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