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雪:國防科技領域科研要聚焦國家和軍隊的重大需求

2017-10-22 21:35:19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22日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集體採訪活動,邀請黨代表談“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堅定步伐”,並回答記者提問。

  10月22日,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集體採訪活動,主題為“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堅定步伐”。圖為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王飛雪。新華網 郝廣鵬攝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

  我想請問代表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有一句話,只有打造後天的軍隊,才能夠贏得明天的戰爭。也就是説未來戰爭對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跟以前不一樣的要求。那麼想請問幾位代表的是,你們現在在工作訓練當中是怎樣針對未來戰爭的需要來提升戰鬥力的?另外,我看到幾位代表都非常年輕,也非常優秀,是不是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你們在軍營當中成才成長有什麼特別的經歷?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王飛雪:

  説一下我的體會。王銳是在兵營中成長,我是在校園中成長,我介紹一下我個人經歷。我考大學就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完成博士學位之後留下當老師,一直到現在。我們從事的是國防科技研究。剛才這位記者提到的面向未來的戰爭,我覺得,這次主席在報告中提到聚焦實戰,實戰就是指未來的戰爭。我們覺得,聚焦實戰是非常關鍵的,科研有很強的靈活性,有很強的方向性,可以自由選擇,也可以聚焦。作為國防科技領域的科研和一般領域的科研確實有顯著差別,一定要聚焦我們國家和軍隊的重大需求。我們從事的科研,像北鬥係統,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我還記得我是怎麼進入這個行業的。1995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已經開始正式建設北鬥係統,當時美國和蘇聯已經建成了他們的衛星導航係統,效果非常好,應該説我們都非常想建一個類似的。但是中國當時的經濟實力不可能建這樣一個20多顆衛星構成的係統,那時候我們國家五年時間只能發6顆衛星。這種情況下,我們老一輩科學家沒有放棄,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來一種雙星定位的原理,只要兩顆衛星,就可以對我們國土周邊實現定位。採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方案,就帶來了很多過去沒有碰到過的新問題。

  其中有一個叫快速捕獲的難題,之前有十年的攻關論證,一直沒有解決。我和我們團隊,被這個難題所吸引,最終用一些新的技術,把這個難題解決了。我那時還是一個學生,就發現這樣面向實戰的問題非常有挑戰,我們當時就從原來最熱門的專業調整出來了,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在這個過程中間,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增長,我們已經可以做十幾顆衛星的北鬥二號係統,現在正在做30多顆衛星覆蓋全球的北鬥三號係統。

  所以,説到成才,首先一定要把個人的興趣愛好、夢想、追求、理想和我們國家的、軍隊的重大需求結合起來。第二個是要敢于創新,很多時候,創新一定會面臨很多挑戰,因為沒有人走過,特別是面向明天、面向未來,一定有很多無法倣造和學習的地方,這時候一定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第三個是要善于創新,作為科研工作者,要採用很多很好的方法,所有好的新的知識都要掌握。最後一點,一定要依靠團隊,做這樣的國防科技,一般都是難度比較大、規模比較大、時間跨度也比較大,依靠個人的聰明才智也許能解決一兩個小問題,但是不能持續地解決真正聚焦實戰長期面臨的諸多挑戰,所以一定要依靠團隊。我所在的團隊,最初是三個人,現在是三百多人,就是在面向實戰中成長起來的。我們這個團隊有一大批年輕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實戰,成長得非常快。我的回答到這裏,謝謝。

 

[責任編輯: 黃玥 ]
01002002152000000000000001119808129724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