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西藏隆子縣:雪域高原的“沙棘傳奇”-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25 19:20:15
來源:新華網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西藏隆子縣:雪域高原的“沙棘傳奇”

字體:

  這是7月20日拍攝的隆子縣的“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無人機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pagebreak

  7月20日,人們在隆子縣沙棘林生態公園游覽(無人機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pagebreak

  7月20日,74歲的桑旦在隆子縣沙棘林生態公園散步。她是第一批種植沙棘的村民之一,村裏人親切地稱她為“沙棘奶奶”。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pagebreak

  這是隆子縣沙棘林生態公園種植的沙棘樹(7月20日攝)。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pagebreak

  這是7月20日拍攝的隆子縣的“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無人機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pagebreak

  7月20日,隆子縣居民在沙棘林生態公園彈奏西藏傳統樂器扎木念。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pagebreak

  這是7月20日拍攝的隆子縣縣城和沙棘林生態公園(無人機照片)。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地處高寒乾旱區,平均海拔3800多米。20世紀60年代,隆子河谷一片荒蕪、風沙肆虐,一年近8個月沙塵天氣。1964年,時任新巴鄉鄉長朗宗帶領群眾在新巴鄉忙措村沙灘上試種沙棘、柳樹、楊樹等5種樹苗,最終只有沙棘存活。1965年,沙棘種植在隆子縣推廣開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隆子河谷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里、佔地面積超50平方公里的沙棘林,實現了生態、産業、民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2019年,隆子縣沙棘林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認證為“世界最大人工種植連片沙棘”,成為隆子縣最耀眼的生態名片。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