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運故事|一對“老夥計”最後的春運時光-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2/21 15:18:24
來源:新華網

我的春運故事|一對“老夥計”最後的春運時光

字體:

  這是在通化站前拍攝的魏秀春(2月19日攝)。

  2025年春運即將落下帷幕,對於國鐵瀋陽局通化車務段通化站客運員魏秀春來説,今年春運意義非凡——這不僅是他退休前經歷的最後一次春運,也是有着88年歷史的通化站“搬新家”前的最後一次春運。

  通化站地處吉林省東南部,1937年投入運營,累計發送旅客超1.1億人次,曾是吉林東南部連接北京、青島、大連等地的核心交通樞紐。

  魏秀春18歲入職,經歷了站房的改建、設施的更迭以及工作方式的變化。在此工作的42年間,這位老鐵路人的生命軌跡早已與車站交織在一起,共同見證一次次出發與抵達、離別與重逢。如今,也到了這對“老夥計”該説再見的時候。

  眼下,距離老通化站8公里之隔的新通化站正在加緊建設,充滿現代化設計風格的站房格外吸睛。新站將於今年伴隨沈白高鐵一起開通啟用,作為東北東部快速通道的關鍵段落串聯起區域交通脈絡。屆時,通化將正式邁入“高鐵時代”,北京至通化行程僅需3個小時。

  對於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魏秀春滿是期待,憧憬規劃着從新站乘坐高鐵“晝出夜歸”去天津看望子女的“快閃之旅”。

  車輪滾滾向前,綠皮火車的轟鳴聲在時代浪潮中漸行漸遠,高速動車組列車正載着嶄新的未來呼嘯駛來。正如一位旅客在通化站候車大廳的紀念墻上的留言:“老站的故事留在心底,新站的未來已在腳下。”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一輛列車等待駛離通化站(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旅客在通化站候車大廳內檢票前往站&(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左)叮囑他的新徒弟盧佳琦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今年24歲的盧佳琦剛參加工作不久,這是她的第一次春運(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幾名旅客在通化站為紀念“最後一次春運”所設立的“打卡點”拍照留念(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上崗前在更衣室內整理儀表(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在連接通道上眺望通化站站&(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在通化站候車大廳內(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左)與列車乘務員核對行程信息(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右)協助旅客登車(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在站&上目送列車駛離(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魏秀春展示他珍藏的1985年班組獲得先進集體時在通化站前的合影照片,前排右一為魏秀春(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旅客進入通化站站&登車(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旅客腳步匆匆經過通化站展出的“通化記憶”照片墻(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旅客在通化站候車大廳內候車(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一位旅客在通化站候車大廳內候車,他身後是通化站為紀念“最後一次春運”所設立的紀念墻,上面貼滿了旅客所留下的祝福便簽(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這是各地抵達通化的老式紙質車票和通化站站&票(2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幾位通化市民在通化站前廣場拍攝舞蹈視頻,以此紀念即將搬遷的通化站(2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pagebreak

  這是2月18日拍攝的距離老站8公里的新通化站建設現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