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錢王街上參觀游覽(無人機照片,5月13日攝)。
昆明是國家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老街位於昆明歷史城區的核心地帶,由光華街、文明街、景星街、文廟直街、甬道街等街巷組成。街區內存留了112處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保護總面積328.8畝。
在歷史上,這片縱橫交錯的建築群落曾是館驛校舍、別墅宅院、商鋪飯莊、官府衙門、寺廟庵堂的雲集之地、薈萃之所。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産,上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決定對老街進行保護規劃。保護性建設工程於2004年正式啟動,至今總計已完成修繕面積約4萬平方米。
歷經風雨滄桑,如今的昆明老街成了市民和游客熱門“打卡地”。去藏在鬧市裏的東方書店體驗“汪曾祺同款”下午茶,在有百年歷史的白族民居馬家大院沉浸式觀看一場“庭院劇”,走進聶耳故居了解人民音樂家的成長歷程,在茶文化博物館品味普洱茶,到景星花街聽民謠、吃小吃、逛夜市……建築藝術、歷史記憶、多元文化、民族風物、市井生活在這裡交融。
昆明老街古老而充滿活力,一半是沉靜,一半是鮮活。這裡承載了昆明城市格局形成的悠長歷史,見證着時代的更迭和風雨。對昆明而言,老街發揮着承載歷史、啟迪現實、透視文化、展示風物的作用,正以其獨特的韻味吸引着八方來客。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pagebreak
空中俯瞰昆明老街(無人機照片,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pagebreak
一名女士在錢王街上拍照留念(4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人們在錢王街上的馬家大院裏觀看“庭院劇”(5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一名錶演者在錢王街上彈吉他(4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空中俯瞰昆明老街(無人機照片,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pagebreak
行人在錢王街上盛開的藍花楹下走過(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一名讀者在文明街上的東方書店裏閱讀(5月10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游客參觀位於甬道街上的聶耳故居(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昆明老街(資料照片);下圖是5月13日拍攝的昆明老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昆明老街(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陳憶秋攝);下圖是5月13日拍攝的昆明老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光華街街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陳憶秋攝);下圖是4月24日,人們在光華街上經過(新華社記者王靜頤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昆明老街(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陳憶秋攝);下圖是5月13日拍攝的昆明老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酒杯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陳憶秋攝);下圖是4月25日,模特在“酒杯樓”前擺造型拍攝視頻(新華社記者王靜頤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人們在甬道街上休閒游覽(4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拼版照片:上圖是修繕前的馬家大院(資料照片);下圖是5月8日,人們在錢王街上的馬家大院裏觀看“庭院劇”(新華社記者王靜頤攝)。
新華社發pagebreak
游客在文明街上合影留念(5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人們在錢王街上打卡拍照(5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這是4月25日拍攝的文明街上的東方書店,明信片展現的是1944年東方書店的樣貌。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昆明老街一角(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人們在昆明老街上的雲瑞公園裏跳舞(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pagebreak
空中俯瞰昆明老街(無人機照片,5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pagebreak
人們在錢王街居仁巷的一家商鋪裏休憩(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pagebreak
游客在錢王街上的馬家大院裏參觀(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靜頤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