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四個“小心眼兒”在中國“北極”測報氣象數據-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3/23 16:34: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四個“小心眼兒”在中國“北極”測報氣象數據

字體:

  3月23日,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曲波、馮顯華、王長春、郭大勇拍攝合影(從左至右)。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這是3月23日拍攝的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全貌(無人機照片)。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2日,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馮顯華(左)和郭大勇調整地溫採集設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2日,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馮顯華在調整地溫採集設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2日,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郭大勇記錄當日氣溫數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3日,曲波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測量雪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3日,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王長春在雪後巡檢設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3日,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王長春在雪後巡檢設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2日,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郭大勇在巡檢設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2日,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郭大勇巡檢蒸發設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pagebreak

  3月22日,在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內,郭大勇監測氣象數據。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以“氣候行動最前線”為主題。

  在中國最北氣象站——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測報員馮顯華、郭大勇、曲波、王長春每天24小時觀測數據、巡檢設備。因為氣象測報工作需要細摳每一個數字,不能有絲毫錯誤,他們自稱是四個“小心眼兒”。

  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主要負責氣象數據採集收納,為預報提供數據支持,為國家提供氣象數據積累。

  夏天面對漫長的白晝,冬天應對長夜和極寒,測報員的生活經常與孤獨為伴。“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氣象站,從最初的全人工採集數據,到現在全自動化採集上傳數據,工作省力輕鬆了,但責任更大。”北極村國家基本氣象站站長馮顯華説。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