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1/20 19:04:50
來源:新華網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字體:

  一年不融化 “爾濱”開始為下個冰雪季存冰

  1月19日,工人操控機械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存冰場碼放冰垛(無人機照片)。

  眼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存冰工作正緊張進行。工人先在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上找到合適的採冰區域,使用專業工具將冰切割下來,再由運冰車將每塊重達數百斤的冰運往存冰場。大型機械將冰塊堆放成整齊的冰垛儲存,為下一個冰雪季做準備。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每年都會在採冰季挑選出一批冰塊儲存,採用傳統儲冰方式與現代多層保溫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讓冰塊儲存近一年時間不融化,供下一屆冰雪大世界建設時使用。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pagebreak

  雪落長安添古韻

  1月16日拍攝的西安城墻(無人機照片)。

  當日,西安迎來降雪。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pagebreak

  拉薩迎瑞雪

  1月18日拍攝的雪後的布達拉宮。

  當日是農曆臘月初八,西藏拉薩市迎來降雪。

  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pagebreak

  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發射

  1月17日22時27分,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之後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pagebreak

  京津冀地區最大高鐵盾構隧道開始掘進

  1月18日拍攝的盾構機始發現場(無人機照片)。

  當日,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津濰高鐵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徑盾構機“津城一號”順利始發,標誌着京津冀地區開挖直徑最大、掘進距離最長的高鐵盾構隧道正式開始掘進。津濰高鐵起自天津樞紐濱海站,終至濟青高鐵濰坊北站,正線長度348.9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pagebreak

  新疆喀納斯景區各區域人員可通行山外

  這是1月16日拍攝的禾木村排隊向外通行的車輛(無人機照片)。

  經過連日清雪作業,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村通往縣城道路的雪阻路段於1月16日13時許被疏通。至此,此前受雪崩阻斷道路影響的新疆喀納斯景區各區域人員均可通行山外。

  禾木村位於新疆喀納斯景區內,該景區共包含哈納斯、賈登峪、白哈巴、禾木四個區域。受1月6日以來的多輪降雪影響,喀納斯景區內近期多次發生雪崩,阻斷了景區通往山外縣城和各區域間相連道路的通行,使當地居民和游客無法正常出行。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pagebreak

  河北唐山港2023年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9.53%

  1月15日,一艘輪船在拖輪的協助下向唐山港京唐港區煤炭碼頭靠泊(無人機照片)。

  記者從河北省唐山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獲悉,2023年唐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84217萬噸,同比增長9.53%。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pagebreak

  西安:大雁塔下千樹白

  1月17日拍攝的西安大雁塔(無人機照片)。

  雪後西安,銀裝素裹,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在白雪映襯下更顯莊重古樸。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pagebreak

  北京:品書香 過周末

  這是1月14日拍攝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內景。

  周末,不少市民來到新開館不久的北京城市圖書館,在書香中度過假日。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pagebreak

  神州大地年味漸濃

  1月18日,四川省閬中市閬中古城,民間藝人和文藝工作者在表演節目歡度臘八節,喜迎農曆新年。

  春節臨近,神州大地年味漸濃。

  新華社發(王玉貴 攝)pagebreak

  年味漸濃迎新春

  1月14日,在江蘇省海安市雅周鎮興雅社區百姓廣場上,文化志願者在表演雜技節目(無人機照片)。

  春節臨近,多地大街小巷年味漸濃,人們在喜慶的氛圍中迎接新春佳節。

  新華社發(翟慧勇攝)pagebreak

  你看不見世界,但可以讓世界看見你

  2023年12月24日,在全黑的環境中,就餐者嘗試接觸手指(熱成像攝影)。

  “向右轉彎,請抬腳,上&階……”記者的雙手緊緊抓住餐廳引導員楊德民的肩膀,在沒有一絲光的黑暗中小心挪着腳步。

  楊德民是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音樂系的學生,同時也是位於北京西單的木馬童話黑暗餐廳的兼職引導員和鋼琴師。在這家就餐環境完全黑暗的餐廳,眼睛沒有光感的楊德民卻可以引導就餐者準確找到就餐的位置。

  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創立於2009年。創辦者外科醫生於爽曾突發視網膜脫落,雖經手術恢復視力,但那段全盲的生活經歷讓她深受觸動。於爽決定創建一家黑暗體驗餐廳,讓視障人士能在裏面平等的工作,幫助他們以餐廳為&&融入社會。

  餐廳創建以來,先後有130多名視力障礙,40多位智力、肢體殘疾人士在這裡專職或兼職工作。他們成為餐廳的採購員、服務員、廚師,甚至是管理者。在這裡,他們為就餐者服務,也同時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經過幾年的歷練,他們有的成了音樂老師,有的成了互聯網企業的員工,還有的前往海外留學。

  雙眼只有微弱光感的周昊雨在這裡工作了8年。從兼職鋼琴師、引導員,到木馬童話黑暗餐廳的經理,他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人們對視障群體的傳統認知。如今,經由餐廳的&&,他成了一位歌唱家的學生,並在一家藝考機構擔任聲樂老師。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父親曾對他説過一句話“雖然你看不見這個世界,但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讓這個世界看見你。”周昊雨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於爽&&,“希望用失去一頓飯的光明觸發大家換位思考,更加理解和關愛殘疾人群,也更加珍惜生命對自己的饋贈。”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pagebreak

  一曲冰火《長恨歌》 暖熱冬日華清池

  西安實景歷史舞劇冬季版冰火《長恨歌》演出現場(1月13日攝)。

  冬日寒夜,驪山腳下燈火璀璨,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華清宮九龍湖上,根據白居易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創作的同名大型實景歷史舞劇每晚在此上演。以山為大幕,水為舞&,70分鐘的舞劇將歷史故事、舞&演藝和聲光電巧妙融合,藝術再現了1300多年前華清宮裏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展示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氣象。

  據介紹,入選“全國首批旅游演藝精品名錄”的《長恨歌》自2006年公演以來,已演出超5000場、接待人次約1000萬,每年的演出不斷推陳出新。2021年以來推出的冬季版冰火《長恨歌》,讓觀眾近距離沉浸式感受冬季旅游的別樣浪漫,同時帶動周邊酒店、民宿、康養、文創等文旅産業鏈條升溫。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pagebreak

  下班上夜校,武漢青年這樣打開夜生活

  1月1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四新街道梅林都匯社區二樓共享自習室,課程教師汪闊林(左一)在指導學員彈奏尤克裏裏。

  晚上7點,在武漢市漢陽區梅林都匯社區二樓的共享自習室內,年輕人圍坐在一起,幾乎人手一把尤克裏裏,手指撥弦聲此起彼伏,不時還傳來輕快的笑聲。

  在眾人的鼓掌聲中,尤克裏裏課程教師汪闊林略顯羞澀,撥動琴弦,彈唱起本節課要教授的曲目《新年好》。

  從去年11月底開始,武漢團市委依託團屬活動陣地,在全市啟動公益青年夜校,受到青年人歡迎,首期9門課程全部滿員。目前夜校授課點遍佈武漢,開課數量100余節,覆蓋3000餘人次。

  書法、國畫、瑜伽、烘焙、咖啡拉花、爵士舞、尤克裏裏……課程形式多樣,傳統與新潮碰撞融合。“夜校”這個頗具年代感的詞語,如今在武漢煥發了新生。

  新華社記者 杜子璇 攝pagebreak

  新生活、新希望——震後一月,安置點上的新變化

  1月16日,在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劉集鄉陽洼村安置點,小朋友們在閱覽室內觀看影片。

  積石山6.2級地震發生已經近一個月。近日,記者在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的臨時安置點走訪了解到,這裡群眾的生活日漸恢復正常。當地人社部門還免費為群眾開展電焊、家政、護理等培訓班,幫助群眾掌握更多技能,方便他們務工就業。

  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